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热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热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热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热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热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红外热成像技术 寒凝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①改善生活行为。②降压药物治疗。③中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73例,显效5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7.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可提高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中西医 治疗 高血压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的6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腹针联合梅花针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腹针疗法。两组患者均在入组时,治疗第2、6星期及治疗结束4星期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基于患者自我报告的临床结局量表(measureyourmedicaloutcomeprofile,MYMOP)评分。结果:治疗2个星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星期及治疗结束4星期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星期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4星期后,观察组睡眠质量、MYMOP评分优于腹针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梅花针疗法治疗失眠症起效快,疗效确切,能较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 标签: 针刺疗法 穴位 胸腹部 梅花针疗法 皮肤针疗法 督脉 失眠
  • 简介:杨质秀教授认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情复杂,属本虚标实之证,应分期论治,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以邪实为主,风邪犯肺居多;中期虚实夹杂,痰瘀互结为主;晚期肺脾肾俱虚。故临床治疗上早期宜疏风宣肺止咳,中期宜化痰消瘀,晚期宜补肺健脾固肾,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杨质秀 咳嗽 名医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医组患者给予补肾消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0、IFN-γ的变化、并对比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IL-4、IL-10、IFN-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消除血清自身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补肾消抗汤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稳压汤联合金水宝胶囊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C)等含量,并检测肾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β2-MG、Cyst—C、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轻肾功能损害,改善肾内血液动力学。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稳压汤 金水宝胶囊 肾功能 肾内血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泻心方用于临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及唐山协和医院门诊诊治的80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与中药解毒泻心方治疗。结果中药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有效率60%。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烧灼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解毒泻心方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明显,在缓解疼痛、愈合溃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效果好,能够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症状,使用方便,利于推广。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脾胃病 清热和解法 口疮
  • 简介: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BPPV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予隔姜灸听宫穴后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仅予与观察组相同的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6.8%;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在2个观察点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中2例复发,复发率6.7%;对照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28.6%,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2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听宫穴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灸法 间接灸 隔姜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