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巨细胞病毒感染共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法,0至6月患儿人院后常规检测CMV-IgG.IgM,结果均为阳性作尿液病毒学检查,同时检测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脑干听力诱发电位,脑MRI,视网膜检查,诊断明确后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肌酸磷酸钠),护肝(还原谷胱甘肽)治疗。结果36例患儿经积极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脏器损伤恢复,视力,听力恢复正常。结论CMV感染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多在婴儿时期发病。免疫抑制个体可出现明显症状,患儿可同时出现肺炎,肝炎,心肌损伤等,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及积极治疗,可有效避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诊疗效果 更昔洛韦 婴儿 后遗症
  • 简介:子宫颈癌是危及全球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位列第2的女性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引起女性宫颈癌最主要的因素。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Hausen发现HPV导致子宫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防治方法 综述
  • 简介: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机体后所引发的,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是乙型肝炎致病甚至其慢性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固有免疫中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成为HBV感染研究的新热点,在HBV感染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TOLL样受体3 生物学特性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感染后终生带毒,经10-30年后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约有20%可以导致肝硬化,甚至引起原发性肝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笔者通过检测丙肝感染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腺苷脱氨酶(ADA)、单胺氧化酶(MAO)、α-L-岩藻糖苷酶(AFU)等血清酶,旨在了解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丙肝感染者病变的关系,从而为该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血清酶 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关心关爱工作人员,每日报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从而避免工作人员疲劳上岗、带病上岗,为杜绝发生新冠感染的职业暴露工作人员进行快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所有参与定点医院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见表1.)。建立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制度。结论 通过每日两次监测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关心关爱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工作人员的健康身体状况及职业暴露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发现因身体其他原因或心理状况异常难以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时安排轮休及按规定进行更换。发现有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相关症状的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泻和发热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七味白术散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呕吐、发热、腹泻症状,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 七味白术散 穴位敷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细菌和病毒患儿诊断中联合使用血常规和CRP的价值。方法: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的细菌感染患儿中随机抽取40例纳入A组,随机抽取同期40例病毒感染患儿纳入B组,对比两组白细胞计数、CRP浓度,并分析联合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B组白细胞计数、CRP浓度(6.89±0.94)×109/L、(5.32±0.37)mg/L低于A组的白细胞计数、CRP浓度(17.58±2.51)×109/L、(37.26±5.38)mg/L(t=25.225、37.459,P均=0.000);血常规阳性率83.75%、 CRP阳性率86.25%、联合诊断阳性率97.50%,血常规和联合诊断对比(x2=8.901,P=0.002), CRP和联合诊断对比(x2=6.781,P=0.009);血常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85.33%、40.00%、82.50%; CRP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89.33%、60.00%、87.50%;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98.67%、20.00%、93.75%。血常规和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x2=9.058、0.476、4.837,P=0.002、0.490、0.027), CRP和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x2=5.792、1.666、1.839,P=0.016、0.196、0.175)。结论: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在诊断中联合血常规和 CRP检验结果,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升,能更加准确地区别感染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阳性率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升血小板胶囊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3~202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80例,由于开展的治疗模式不同,将其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40例:予以患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药物进行治疗;测试组40例: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药物进行干预。结果: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5.00高于比对组的80.00%,(P<0.05)。测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比对组25.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宁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本组患儿在感染急性期给予对症治疗及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肌注舒宁。每周2~3次,每次1ml(05mg),一疗程为3个月。结果随访时间为一年,本组患儿在随访的者1年内共出现了58人次上呼吸道感染,16人次急性支气管炎,15人次急性支气管肺炎,每人平均出现193次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与治疗之前一年相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458。结论舒宁可提高小儿抵抗力,有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 标签: 卡舒宁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Kasun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