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营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应用胃肠营养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营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同时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胃肠外营养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入的90例SAP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采用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进行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的操作过程,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PI-VAS发展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如何解决个体化医嘱审核、如何审核静脉用药和其他途径用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临时医嘱能否集中调配、如何解决运行成本的问题等。怎样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使PIVAS持续健康地发展以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静脉用药安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 营养安全用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胃肠营养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周围静脉胃肠营养治疗的同时,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危重早产儿实施周围静脉胃肠营养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解决早产儿营养不良等情况,增加早产儿体重,提高治愈率,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危重早产儿 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对普外科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普外科96例营养不良患者,其中48例采取常规胃肠营养治疗,为参照组,48例采取低热量胃肠营养治疗,为观察组。治疗后测量体重、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营养指标检测并采用FAI量表进行疲劳度检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各项生化指标数值高于参照组、FAI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 低热量胃肠营养疗法对普外科营养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吸收营养,增长体重,在该治疗模式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疲劳感得到有效缓解,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 营养不良 普外科 营养指标 体质量 疲劳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胃肠营养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66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据不同营养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肠道外营养,即完全静脉营养(TPN),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营养(PN)联合小肠营养(EN),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d时体重、术后3d、7d以及1个月的血红蛋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体重及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小,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胃肠营养相比,小肠营养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维持各项指标,住院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束化护理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接收诊治的3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参照组(n=15)和试验组(n=15)。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之后对两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评价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采取集束化护理,不仅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恢复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缩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充分避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患者的恢复周期显著缩短。由此患者对该护理干预措施满意度更高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40例,联合肠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BMI、ALB、Hb和A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I、ALB、Hb和AMC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肠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静脉配置中心肠营养液不合理处方,为处方审核提供数据支持,促进肠营养液的合理应用。从处方审核系统中调取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肠营养液处方一共66735份,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肠营养液处方共388份,占调取处方的0.58%,其中药物配伍不合理共192份占不合理处方的49.48%;用法用量不合理共84份占不合理处方的21.65%;重复用药医嘱共112份占不合理处方的28.87%。通过汇总分析不合理处方,有助于药师把握处方审核重点,促进临床肠营养液合理应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肠外营养 不合理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下肢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来研究对诊断静脉血栓的效果,从而探讨在医学上使用的价值。方法在某市人民医院选取126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将他们进行就诊之后检查的医学影像方面的资料进行一个有效、全面的分析。所有的患者都要进行一个下肢静脉的彩超检查,以此确定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检查后如果出现了股静脉中有着血栓存在的现象,那么要组织患者对髂静脉以及下腔静脉也进行一次全面的逆行检查,这样才能最终判断患者的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结果在进行全面的检查之后,有75人处于急性期状态,32人处于亚急性期,19人处于慢性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图像有一个显著地特征就是管腔的内部存在可以探测到的以及实质性的回声,检测的过程中使用超声的探头对管腔施加压力也无法使回声消失,使用脉冲多普勒则是会引出一些不正常的谱频波形,故此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腹部大血管彩超则可以清晰见到髂静脉以及人体的下腔静脉中的血栓情况,还可以检测由血栓引起的栓瘤的存在。结论再对静脉血栓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下肢静脉联合腹部大血管彩超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检测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还能够对患者发病的原因做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这样对下一步的治疗是极有好处的,在临床医学上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血栓 腹部大血管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围术期知-信-行(KAP)护理预防胃肠术后患者静脉血栓(DVT)的干预价值。方法:择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治疗70例患者,随机分甲、乙组,各35例,前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后组联合围术期KAP护理,分析组间护理结局。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患者DVT发生率较低、KAP评分较高(P<0.05)。结论:围术期KAP护理预防胃肠术后患者DVT形成有积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围术期 知信行护理模式 胃肠手术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