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槲皮苷对APPPS1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AchE,Aβ,MAP和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00只,雄性,同时选择相同月龄转基因阴性小鼠20只(雄性),购自实验动物科学中心。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槲皮苷低剂量组、槲皮苷中剂量组、槲皮苷高剂量组、阳性药(多奈哌齐)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槲皮苷组(低、中、高)入水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分别优于模型组(P均<0.05),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均>0.05);(2)槲皮苷组(低、中、高)Aβ, AchE, MAP-2, BDNF均分别优于模型组(P均<0.05),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均>0.05)。结论:槲皮苷能够有效改善APP/PS1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AchE, BDNF及MAP,降低Aβ相关,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 标签: 槲皮苷 APP/PS1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AchE MAP BDN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酚酸C联合艾灸疗法对APPPS1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AchE, Aβ, MAP和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00只,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丹酚酸C组、艾灸组、丹酚酸C联合艾灸组、阳性药(多奈哌齐)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丹酚酸C联合艾灸组入水逃避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分别优于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丹酚酸C组及艾灸组(P均<0.05);(2)丹酚酸C联合艾灸组Aβ、AchE、MAP-2、BDNF均分别优于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丹酚酸C组及艾灸组(P均<0.05)。结论:丹酚酸C联合艾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APP/PS1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AchE、BDNF及MAP,降低Aβ相关,但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 标签: 丹酚酸C 艾灸疗法 APP/PS1转基因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 简介:摘要:眼外肌位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本文旨在综述眼外肌位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通过调整眼外肌的位置和张力,手术可以纠正斜视、改善眼球运动功能。近年来,眼外肌位手术在不同类型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该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眼外肌位手术有望在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眼外肌转位手术,斜视,眼球运动障碍,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对132例长途诊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展开研究,其中使用救护车诊的患者有128例,通过航空转诊的患者有4例;在诊过程中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1例,就近转院的患者有2例,剩余129例病患都安全诊。患者在诊前,急救人员应当充分准备急救物品,交接好病情,告知家属病情,在长途诊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静脉通畅。

  • 标签: 长途转诊 院前急救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向诊医疗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探讨双向诊模式的意义。方法 选择调查单位 2018年 10月 -2019年 9月未经诊收治的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患者 60例进行常规医疗护理,以经诊由康复疗养机构收治的脑卒中早期康复的 60例患者为观察组,施行双向诊医疗护理。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对比指标。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双向诊医疗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更持续性的护理,提高医疗水平,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双向转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例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访谈、分析资料,从医疗因素,个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原因有透析不充分、体内毒素清除率低、技术失败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等,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中转期给予准确的疏导和护理干预,平稳过渡到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腹透转血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研究表明HOX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HOX基因与早期造血干细胞的功能有关,又参与了后期造血细胞的分化与系定向分化过程,其表达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RNA干扰技术是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引起同源靶基因表达沉默,从而阻断靶基因的表达,是一种高效的基因阻断技术。利用RNAi技术,抑制HOX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对RNA干扰HOX基因用于白血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HOX基因  RNA干扰  白血病基因治疗
  • 简介: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是基因转移,包括治疗基因的选择、基因导入系统的选择,同时还包括治疗基因的高效靶向表达及对此表达的调控.而导入系统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是基因治疗是否能够进入临床的关键之一,因而始终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因治疗从1989年开始进行临床试验到今年已走过了整整10年,10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已表明,基因治疗不仅作为一个新的生物医学概念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被广大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所实践.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多数研究表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总体上是安全、有效和易于操作的.本文就基因转移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10年来基因治疗的发展、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介绍.

  • 标签: 基因治疗 前景 基因转移 载体系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急性胰腺炎相关症状的治疗方案进行探究,并且观察临床症状的病情归变化情况。方法选自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方法给药组以及区域灌注组进行治疗效果的观察,针对各组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38例患者中,常规给药组患者19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9.43±5.28)天,区域灌注组19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38±2.15)天,两组患者相比,区域灌注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相比与常规给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常规给药组19例患者中死亡5例占比26.3%,区域灌注组19例患者死亡1例占比5.3%。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对比区域灌注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给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区域灌注的方法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同时对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时我们针对采用区域灌注的方案进行急性胰腺炎症状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案,常规方法给药,区域灌注
  • 简介:摘要:现今,医共体模式下双向诊是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工作,且我国双向诊计划还在发展中,需不断进步。为此,本文将综述医共体模式下双向诊的现状、双向诊条件、全程跟踪管理等内容,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 标签: 全程跟踪管理 双向转诊 医共体模式
  • 简介:摘要在亲子鉴定实践时常遇到1-2个基因座不相符合的情况,等位基因丢失为导致不符合的原因之一1。正确区分等位基因丢失情况直接影响对鉴定结果的评价。等位基因丢失与模板DNA多态性、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有关.本文分析了一例等位基因丢失案并用Sanger测序表明引物3’端附近多态性导致的等位基因丢失。

  • 标签: Sanger测序 亲子鉴定 等位基因丢失 短串联重复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归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至今到我院进行腹膜透析超过2年以上的老年患者58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临床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继续腹透组、转向血透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近期营养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水清除指标及残肾功能及其临床特点。结果死亡组的血清白蛋白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患者(P<0.05),继续腹透组的水清除指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继续腹透组的残肾功能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死亡组18例中有8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膜透析不充分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死亡的主要病因是心脑血管病,残肾功能可影响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归。

  • 标签: 老年 长期腹膜透析 临床转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股骨间骨折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随访发现患者均得到良好康复效果,无钢板松动、脱钉、断钉、断板等不良事件。结论对股骨间骨折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治疗方式不仅简单,而且安全,对骨折愈合有利,可以作为内固定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间骨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