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来,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被认为是严重影响预后的种类型。针对急性心衰已开展了系列临床试验,包括经典的心衰药物和新药,如左西孟旦、奈西利肽、Rolofylline(种腺苷A1受体拮抗剂)、替唑生坦及omecamtivme.carbil(激动肌球蛋白直接激动剂)等,但目前都表明无效。只有新近的松弛素2带来了线曙光,松弛素2可在妊娠期调节循环和肾脏灌注。重组人松弛素2可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呼吸困难)和第终点事件(180天时死亡发生率)。本研究获得成功可能与排除了低血压患者有关。目前正在针对低血压患者及其他人群进行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死亡。

  • 标签: 急性心衰 腺苷A1受体拮抗剂 治疗 终点事件 松弛素 失代偿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8年,冉果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在急诊科这个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场所,他以生命至上、尊重患者的实际行动,赢来了患者、家属及同事的肯定。作为名急诊科护士,除了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外,必须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次冉果接到紧急出诊任务:到个城中村出诊接位60多岁脑出血的男性患者。当他们到了现场顿时犯了难,虽然搬运患者对于出诊来说是工作的部分,但这是栋老旧的城中村居民自建楼,别说电梯,连楼梯都又陡又窄而且光线很暗,窄得只能容下人通过,担架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发挥作用,但是患者病情危重,已经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并不时呕吐,患者儿子又不在家,老伴急得直抹眼泪。患者的病情容不得耽误了,这是在和死神赛跑,时间就是生命!配合医生做好必要的处置后,顾不上处理身上患者的呕吐物,没有犹豫,冉果在出诊医生的协助下背着近70公斤的患者走下4楼。

  • 标签: 医院急诊科 尊重患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 抢救生命 病情危重 急诊科护士
  • 简介:医患关系始终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都大有可为。笔者从完善临床线服务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公立医院临床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例,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包括推行便民惠民举措、充实线值班力量、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完善医院总值班制度、建立医院服务的无缝对接。

  • 标签: 临床一线服务 医患关系 SAFE-CARE体系
  • 简介:目的分析线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方法根据核辐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实地演练经验开展理论分析。结果当前线核应急救援队伍还普遍存在宏观管理体系松散、专业救治人才缺乏、进修培训不连贯、救治药材更新配套缓慢等薄弱环节。结论通过科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强化应急救援实战演练、优化药材供应储备、完善应急救援信息化支撑等手段,可提高线核医学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治能力。

  • 标签: 核辐射 应急救援 队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密隔离病区建制中对病房和医务人员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快速组建隔离病区提供建议。方法:本研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进入严密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64人,进行轮HAMD评估,通过医务人员心理状态评估隔离病房组建过程中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轮HAMD评估总分均数分别为19.77分、6.06分、12.25分,第轮评估中焦虑心境(2.42分)、紧张(2.28分)、害怕(2.34分)、失眠(1.66分)是;第轮评估中失眠(1.70分)、认知功能(2.08分)、躯体性焦虑(2.14分)是医务人员焦虑状态中评分较高的项目。结论:隔离病区成立前,通过“以老带新”模式进入隔离病区,可明显消除医务人员的紧张害怕。但持续在隔离病房工作1个月后医务人员体力消耗严重,严重影响医务心理、生理健康。

  • 标签: 严密隔离病房 心理健康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密隔离病区建制中对病房和医务人员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快速组建隔离病区提供建议。方法:本研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进入严密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64人,进行轮HAMD评估,通过医务人员心理状态评估隔离病房组建过程中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轮HAMD评估总分均数分别为19.77分、6.06分、12.25分,第轮评估中焦虑心境(2.42分)、紧张(2.28分)、害怕(2.34分)、失眠(1.66分)是;第轮评估中失眠(1.70分)、认知功能(2.08分)、躯体性焦虑(2.14分)是医务人员焦虑状态中评分较高的项目。结论:隔离病区成立前,通过“以老带新”模式进入隔离病区,可明显消除医务人员的紧张害怕。但持续在隔离病房工作1个月后医务人员体力消耗严重,严重影响医务心理、生理健康。

  • 标签: 严密隔离病房 心理健康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防控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紧急医学支援是灾害危机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随即成立新冠肺炎援鄂医疗队,以构建新冠肺炎线医护支援医疗、护理、感控、后勤管理体系架构为前提,配备完备的支援装备并进行科学管理为基础,制定和健全新冠肺炎线医护支援紧急预案为保障,模块化培训模式为关键,坚持医护专业合理搭配的原则,重视加强支援人员心理干预,以最快的速度、完善的装备和专业的技术队伍,保障支援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医院紧急医学支援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医护支援 模块化管理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新冠肺炎期间临床线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线护士62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护士的心理状态以及依从性。结果:对比两组护士的心理状态,观察组较佳,(P

  • 标签: 心理干预 新冠肺炎 临床一线护士 心理状态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缓解压力方式及身体感受。方法: 选择 2020 年 1-2 月在珠海市中大五院新冠疫情线 81 名护士作为 调查 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了解调查对象 在新冠病区 工作时的压力和 身心感受。为重大疫情下如何缓解护士身心不适提供依据和制定可供参考信息的措施 。结果: 在新冠肺炎线工作护士工作压力来源排在首位的是担心被传染(

  • 标签: 新冠疫情 一线护士 工作压力 身体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 PDCA循环法对临床线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希望可以为临床线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相关研究提供建议。方法:研究时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院内临床线医务人员,共计120名,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管理模式、PDCA循环法分别开展两组手卫生管理工作,对两组管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将两组接受不同管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PDCA循环法 临床一线医务人员 手卫生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抗疫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对220名抗疫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抗疫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排在前位的均为护理工作及专业问题;不同抗疫所在科室、不同抗疫工作时间、不同每天工作时长在压力源总分差异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抗疫一线 护理人员 压力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中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应对方式,为进步制定有效的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问卷星”为平台,使用自制心理压力来源量表,对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从职业分组来看,护士组相较医生组在自身健康、家人或其他人健康、病毒传播、脆弱性或失控以及工作中的变化上压力程度大(P

  • 标签: 新冠肺炎 医护人员 压力源 应对措施
  • 作者: 刘丽娟1 陈淑良2 张策3 田丽4 国辉5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0-10-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第20期
  • 机构: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肾内科 辽宁大连 116027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内科 辽宁大连 116027 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展规划与质量管理部 辽宁大连 116027 4.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护理部 辽宁大连 116027 5.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口腔科 辽宁大连 116027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线人员和管理人员心理特点。方法 选取某甲医院 147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线人员和管理人员与常模比较,突出心理特点,并找出干预心理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线人员的SCL-90因子评分在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睡眠及饮食四个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而在恐怖因子分则高于国内常模(P<0.05)。更进步比较发现,管理人员在强迫、恐怖、睡眠及饮食个因子分均高于线人员(P<0.05)。结论NCP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总体上无明显反应。但管理人员比线人员在心理变化上可能更易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心理干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线人员 管理人员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40 例,按照抽签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20 例。两组患者均展开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其中观察组为接受维持治疗患者,对照组为非维持治疗患者,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RECIST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恶心、手足综合征以及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结论: 卡培他滨在Ⅲ期结直肠癌线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病情控制的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卡培他滨 Ⅲ期结直肠癌 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