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特别关注在输液调配的时间效率以及对调配医疗人员体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进行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东部某大学附属医院的PIVAS选用4种药品(利多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阿托品),每种药品30支。采用抽吸泵方法和人工配置方法进行药品调配,同时,对120例调配医疗人员进行简易问卷调查,评估两种调配方法的调配时间和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反映情况。结果:抽吸泵调配药品的平均时间较人工方法有所缩短。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时间为21.98±0.97秒,而人工调配时间为28.11±1.15秒,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时间为18.42±1.29秒,相比于人工调配的24.35±1.22秒更短。硫酸镁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平均时间为11.20±0.35秒,明显低于人工配置的17.12±0.62秒,阿托品使用抽吸泵调配的时间为18.31±0.96秒,比人工调配的32.13±1.05秒大幅减少。调配医疗人员体能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抽吸泵的医疗人员报告较低的肌肉疲劳和关节痛感,肘部乏力(8.13%比83.33%)、腕部酸痛(11.67%比85.00%)、腰部不适(16.67%比78.33%)、颈肩不适(15.00%比81.67%)(P<0.05)。结论:抽吸泵在PIVAS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并减少工作时间,使用抽吸泵可显著改善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状况,减少职业相关的身体不适。此研究支持抽吸泵在药品调配中心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建立反馈制度后不合理处方的变化,以期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合理、规范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对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一年期间医嘱审核处方总计145,870张,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有36,452张,第二季度有36,100张,第三季度有36,608张,第四季度有36,710张。通过建立持续性的反馈机制,定期分析并反馈处方错误情况,由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讨论处方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引入反馈机制后,发现不合理处方共计842张,不合理率为0.57%。2023年第一季度不合理处方率为0.68%,至2023年第四季度降至0.48%。结论:通过引入针对性的反馈机制,并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互动,可以显著改善处方质量,降低不合理处方率。这一做法能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增强处方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用药安全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反馈制度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自动化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IVADC)中引入后对工作效果的影响。方法: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为总研究时段,研究时段分为两部分:2023年3月至2023年8月(未应用智能自动化系统)和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应用智能自动化系统)。对比两个时间段的工作效果。结果:在智能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之后,与使用前相比,药品破损和差错的发生率有显著的降低。在引入智能自动化措施后,药品的破损和差错数量都明显减少,P<0.05。结论:智能自动化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系统的应用减少用药错误,提高调配速度,并改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虽然系统的初始成本较高,但长远来看,其在提高患者安全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面具有潜在益处。

  • 标签: 智能自动化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用药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展开调查,分析防范策略。方法:选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28名,分析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28名工作人员,有10名发生过职业暴露事件,占比35.71%,其中物理因素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17.86%。工龄5年以内、学历为专科、职称为初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为中低水平、未佩戴防护用具者,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高于工龄5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为中职及以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为高水平、佩戴防护用具者(P<0.05)。结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以物理因素最为常见,工龄短、学历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低、未佩戴防护用具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统计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情况,为更好地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130名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有未开展静脉中心合理调配作为分组的指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合理用药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中心的抗肿瘤药物的调配中应用静脉中心合理用药调配管理方式,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的抗肿瘤药物用药安全性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科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第一阶段2021年1-12月中包含15例静脉用药调配科医务人员与600份药方,实施常规管理,第二阶段2022年1-12月中包含15例静脉用药调配科医务人员(与第一阶段相同)与600份药方,实施针对性管理,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结果:针对性管理实施后,药物调配工作质量、效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将针对性管理模式融入静脉用药调配科中,能够有效提升药物调配工作质量、效率。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科 药物调配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药物调配技巧对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方法:比较我院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效果。随机抽取的1000份静脉药物调配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结果: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前500份静脉药物调配成品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实施后,P<0.05。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后静脉药物调配平均耗时明显少于成品输液质量管理前,P<0.05。结论:静脉药物调配实施成品输液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静脉药物成品输液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静脉药物 调配技巧 成品输液质量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接收的66例ICU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ICU危重症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ICU危重症 静脉用药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我中心于2023年1月实施安全管理,以2022年3月至同年12月常规管理模式下配置的1000份静脉药物纳入对照组,2023年1月至同年9月安全管理模式下配置的1000份静脉药物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结果:观察组液体标签贴错率0.30%、药物剂量差错率0.20%、药物装错率0.40%、药物污染率0.20%、运送科室错误率0.30%、停药处理错误率0.40%;对照组液体标签贴错率1.50%、药物剂量差错率1.10%、药物装错率1.80%、药物污染率0.90%、运送科室错误率1.40%、停药处理错误率1.50%;两组数据对比差值可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安全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医师的工作质量,这对静脉药物配置质量、药物处理正确率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用药错误风险,为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保障。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安全管理 药物配置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1-2023.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6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结合患者置管情况和不良事件引发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存留时间为(5.51±1.13)天,明显比对照组存留时间短,出血量为(1.02±0.13)毫升,明显比对照组出血量少,置入操作耗时(11.14±1.21)min,明显比对照组耗时短。观察组患者引发不良事件比例为3.33%,明显低于照组的26.67%(p<0.05)。结论:肿瘤患者临床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改善患者治疗状态,降低不良事件的引发概率,增加认可度,可以借鉴。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06月-2023年08月收治的10例PICC拔管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0)拔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主要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管痉挛和收缩、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相关,对此类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间在我院收治的ICU危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的时候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降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ICU危重症患者 静脉用药 护理安全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增强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7月至2023年10月间200份药房药剂调配处方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是否予以增强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分为对照组(未实施)和观察组(实施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各100份,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药房药剂调配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房药剂调配差错原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增强药房审核调配措施,可减少药房调配工作失误。

  • 标签: 药房审核调配 差错发生率 差错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敏感指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护理部2023年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全年留置中心静脉总日数875日);纳入本院护理部2022年开展PICC护理的患者44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全年留置中心静脉总日数550日)。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用护理敏感指标。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率、护理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护理敏感指标可有效降低PICC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置管安全性。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选择于我院接受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8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40例为两组平均例数,体表标志物盲穿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穿刺方式,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在比对上述指标后发现,两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者护理实践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采血的50例体检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3年4月-5月,遵循双盲法将体检教师划分成为两个小组,即乙组(25例)、甲组(25例)。乙组体检教师接受常规护理,甲组体检教师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比对两组体检教师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结果:统计数据表明,甲组体检教师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乙组体检教师更低,护理后满意度评分高于乙组体检教师,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体检者采血过程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确切,体检教师采血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较低。因而在体检中心体检者采血护理实践中护理风险管理应被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体检中心 静脉采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群体,该部分患者的病情普遍较为危急,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问题一直都是重症监护室之中非常多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发病以后会进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会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死亡风险。本文主要对单签中心静脉导管所导致的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护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为重症患者提供静脉通路以输注药物、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等,然而,与之伴随的是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风险。CRBSI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更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CVC相关感染已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CVC相关感染的策略和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本文将探讨目前有关预防CVC相关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预防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导管 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研究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至12月,选取60例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包括定期更换敷料、及时处理感染迹象、加强护理技能培训等;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中,仅有10%的患者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30%的患者出现了相同的并发症。统计学分析显示,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中心静脉置 管血液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