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当代心脏病学的两大流行病学之一。随着动态心电图等心电监护技术的普及,长R-R间期房颤情况愈加多见。发病时常导致患者心慌、心悸、晕厥、黑朦、心力衰竭,脏器供血不足,血栓形成及栓塞等,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致死、致残。本文从长R-R间期房颤的病因、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防止此类患者发生意外伤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长R-R间期 房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小时记录60例患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次数及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发生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共1286次,其中夜间966次,占75%。白天32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是,应检测长R-R间期发生的频率,发生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窦房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行人工起搏器及早给予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进行分析,探讨常见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ms者,统计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相关心电图改变。结果有相关心、脑血管病史者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率、停搏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史者。结论长R-R间期的发生率与心、脑血管病有相对应关系,对临床药物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1R和AT2R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6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AT1R和AT2R的表达。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组胎盘AT1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AT1R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AT2R的表达在正常妊娠组及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表达均无表达。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AT1R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疾病 AT1R AT2R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55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小时记录55例患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次数及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发生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共1200次,其中夜间900次,占75%,白天30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时,应检测长R-R间期发生的频率,发生的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病窦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行人工起搏器及早给予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短P-R间期可能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620P2型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短P-R间期窦性心律,P-R间期小于或等于0.11s,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不伴继发性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症、窦性心动过速等一切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2000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短P-R间期145例,发生率7.3%。其中早期(孕期8~12周)妊娠718例,有短P-R间期者33例,发生率4.6%;中期(孕期13~27周)妊娠454例,有短P-R间期者34例,发生率7.5%;晚期(孕期28~41周)妊娠828例,有短P-R间期者78例,发生率9.4%。分娩后短P-R间期多自行恢复。结论孕妇心电图的短P-R间期发生率随妊娠进程有明显增多趋势,考虑与妊娠期间孕妇耗氧量增大,使机体缺氧,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应属于良性电生理改变,无病理意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应注意观察病情,必要时可予吸氧治疗。

  • 标签: 妊娠 心电图 短P-R间期
  • 简介:目的对2HRZE/4H3R3和2H3R3Z3E3/4H3R3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社会效果评价,为结核病的社会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2HRZE/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监测资料和2003年对《中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01—2010)))阶段评估,抽查“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落实较好的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下,两方案已达到国家规划目标。目前2H3R3Z3E3/4H3R3未能达到国家规划目标,治愈率明显较强化期每日服药方案低,而失败率、丢失率、副反应停药率明显较高。结论经费落实不到位导致患者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不能很好落实,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程督导服药治疗不能很好落实,致使全程隔日服药方案不能胜任规划目标的要求,提示结核病控制的方向。

  • 标签: 治疗 初治涂阳肺结核 服药 全程督导 结核病控制项目 病人
  • 简介:<正>标记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构型,通常是根据IUPAC确定的R/S构型标记法来判断其构型的。该法的难点在于随着分子立体结构的不同表示法,观察者要相应改变观察方向以确定其构型。对于一对对映体,观察者要从相反的两个方向去观察判断。如乳酸对映体的构型标记(见图1),若用图2的表示式,观察者的观察位置就很难确定了。由于观察者没有固定的观察方向,这对于缺乏立体概念的学生来说,常感困惑不解,难于掌握。特别是

  • 标签: R/S构型 单标记 R构型 碳原子 观察者 观察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与娠育龄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短P-非妊R间期现象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妊娠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与5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做对照。结果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现象明显升高。结论妊娠期妇女常规心电图出现P-R间期缩短现象属于良性生理改变,无明显病理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妊娠 P-R间期缩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心电图短P-R间期发生机制。方法对1000例早期妊娠发现短P-R间期者(观察组)和1000例中、晚期孕妇(对照组)的P-R间期缩短与自主神经功能调有关。

  • 标签: 妊娠期妇女P-R间期缩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其常见心电图上PR间期的变化。方法选择妊娠早中晚期及周围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PR间期在多个导联上发生缩短,以妊娠晚期明显。结论说明孕妇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临床上不能视为异常。

  • 标签: 孕妇 短P&mdash R间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突发急性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建设,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针对应用后的实际效果做出统计分析。方法:以大综合小专科传染病院为调查对象,以100例急诊传染病患者为数据分析来源。样本时间选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患者,并按照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应急管理体系,观察组为4R危机管理理论下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院内护理安全质量评估中得分为(90.56±4.12)分,对照组则为(95.66±1.02)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应急反应能力和规避纠纷能力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4R危机管理理论,加强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突发急性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必要性,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加以梳理,在面对紧急状态下灵活处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4R危机管理理论 综合性医院手术室 突发急性传染病 护理应急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对策。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寒颤,1例出现过敏反应,8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时应重视用药前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巨R波”型变异性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心电图检查呈一过性“巨R波”型ST段抬高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巨R波”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几率高。结论“巨R波”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预后差,应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减少死亡率。

  • 标签: &ldquo 巨R波&rdquo 变异性 心绞痛
  • 简介:摘要心电图P-R间期由P波和P-R段组成,指的是心电图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时间段,主要反映的是激动从窦房结传导至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情况。心电图P-R间期能够给临床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能够为鉴别生理或者器质性心脏病和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简要介绍心电图P-R间期的基础上,总结了P-R间期在临床上的各个方面的反映。

  • 标签: 心电图 P-R间期 综述
  • 简介:目的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膜白介素-2受体(mIL-2R)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对188例乙肝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T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IL-2R水平测定.结果乙肝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L-2R表达水平在PHA诱导前后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另外,乙肝病人PBMC中HBV-DNA(+)病人与PBMC内HBV-DNA(-)病人相比,mIL-2R表达水平亦存在较大差异(P<0.01).结论乙肝病人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活化障碍,并与肝病的慢性化相关.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T细胞亚群 MIL-2R 白介素-2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种的不通过随机分组,分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甲乙组,剩余的6例肺癌患者为丙组,甲组采用吸入全麻+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乙组静脉注入抓胺酮1~2mg.kg-1.h-1加连续硬膜外维持麻醉,丙组麻醉通乙组,并分麻醉前、切皮前后2h、术后1d、3d及5d为时间段进行对其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麻醉前,实施麻醉后3组患者的IL-6和TNF-α、SIL-2R无明显变化(P>0.05),切皮后2h,3组IL-6无明显变化,丙组SIL-2R无明显变化,甲乙组则明显降低(P<0.05),且仅有甲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后续统计得出,术后第1d血清中,TNF-α无明显变化,IL-6仅乙组明显升高(P<0.05),SIL-2R明显上升达峰值(P<0.01),术后第5d得出,相比于术前水平,仅丙组SIL-2R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治疗中,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创伤,基于麻醉方法的不同,对应的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时间也不同。

  • 标签: 肿瘤 麻醉方法 外周血清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外科护理中应用4R危机管理的效果。方法:我院中医外科于2020年10月开始实施4R危机管理,现选取我院中医外科科室的十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选取4R危机管理实施前的6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在4R危机管理后在我院中医外科就诊的60例外科患者为实验组。比较在4R危机管理应用于中医外科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结果:在中医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4R危机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相较于4R危机管理实施前更低,并且患者对中医外科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医外科护理管理中使用4R危机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外科护理管理 4R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