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5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脂水平的检测以及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的计算。结果两组的TC、TG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LDL-C和non-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结论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关系密切,其对脑卒中的预测作用并不亚于LDL-C,而且不受TG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LDL-C 血脂异常
  • 简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家庭,我们特开设“名医专栏”,通过专家的角度来普及一些生活中的医疗、健康知识,并且提供一些医疗专家资讯,为广大读者建立权威的、科学的、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交流平台.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来稿.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 医疗专家 健康知识 医务工作者 科普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TG/HDL‐C)与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于2015年-2016年于航天中心医院健康管理部体检及门诊就诊过程中新诊断T2DM患者111例做为糖尿病组,另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BMI、WC、HDL-C、TG/HDL-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WC、TG、TG/HDL-C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G/HDL‐C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糖尿病诊断预测的简易指标。

  • 标签: TG/HDL‐C糖尿病 甘油三酯
  • 简介:目的研究食物胆固醇检测技术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评估结果的影响,为科学评估胆固醇的膳食摄入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和分光光度法对肉类、奶类、蛋类食物分别进行检测,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NHNS)北京市的膳食调查数据为基础,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评估检测方法的改变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结果两种食物胆固醇检验方法在肉类和奶类中胆固醇检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蛋类中胆固醇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中位数为239mg/d,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得到的食物胆固醇含量数据计算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中位数为205mg/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检验方法的变化对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胆固醇 分析技术 食物成分 膳食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生化检验过程当中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110例在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出现血清胆固醇异常的110例患者,对患者血清胆固醇出现异常情况与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结果此次实验110例胆固醇出现异常患者中,有10例胆固醇是偏低的,100例是胆固醇上升的。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胆固醇上升出现几率较大,主要包含用药引起、有糖尿病、肝脏病变、慢性肾功能发生障碍等,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需要给患者更多关心,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控制,防止胆固醇再度升高。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指导血脂代谢紊乱管理。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血清血脂检查287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进行分级检验,对于血脂异常的对象,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诊断。结果合计异常率29.94%,胆固醇偏高、偏低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其中50岁达到峰值。胆固醇偏高占67.36%,偏低32.64%。偏高者原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缺陷、高脂蛋白血症、用药因素、胆总管阻塞等,偏低与营养不良、低胆固醇进食、肝脏疾病、继发性贫血有关。结论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异常率较高,特别是40~60岁异常率较高,需重视相关疾病的筛查诊断。

  • 标签: 血脂代谢紊乱 血清胆固醇 血液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判断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预后中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肝硬化患者,并选择同期健康者40例,为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统计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健康者,A级组、B级组、C级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并且不同分级组间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显著(P<0.05)。40例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其总胆固醇水平均<1.1mmol/L。40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sh记分和总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3,P=0.012)。结论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关系密切,胆固醇水平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越容易导致不良预后。可见肝硬化患者总胆固醇水平和肝功能受损情况关系密切,引起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受损,实际工作中判定肝功能的重要手段就是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为医生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总胆固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脂蛋白(α)和胆红素联合检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98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脂蛋白(α)和胆红素的检测,对比监测的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脂蛋白(α)数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的数值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临床上联合检测脂蛋白(a)及胆红素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脂蛋白 胆红素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ACI患者为病例组,依照病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预后不良组17例;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血清Hcy、LP(a)及hs-CRP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Hcy、LP(a)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cy、LP(a)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LP(a)及hs-CRP与ACI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a) hs-CRP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磷脂酶A2与白细胞介素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4例,分为无H型高血压组(观察A组)238例,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组(观察B组)15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32例为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0min内进行NIHSS评分;测定各组脂蛋白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B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82±3.64)分,明显高于观察A组患者的(8.51±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后循环、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磷脂酶A2、IL-6、IL-8、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红细胞沉降率、CRP明显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高密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A组患者Hcy、TC、TG、LDL-C、红细胞沉降率、CRP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磷脂酶A2、IL-6、IL-8、TC、TG、LDL-C为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IL-6、IL-8、脂蛋白磷脂酶A2对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炎症反应;脂蛋白磷脂酶A2、IL-6、IL-8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H型高血压 脂蛋白磷脂酶A2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正畸治疗对不同牙周炎生物型牙槽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方法选取40例牙周病在我院行正畸治疗的患者,按照不同牙周生物行将其分为薄龈组和厚龈组,同时纳入20名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正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牙槽骨的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薄龈组和厚龈组患者在根颈部唇侧、根中腭侧、根尖唇侧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薄龈组和厚龈组两组患者各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薄龈组明显低于厚龈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牙周病患者行正畸治疗时,不同牙周生物型的患者牙槽骨密度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薄龈组患者明显骨密度降低幅度更大。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生物型 牙槽骨 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ACIS患者(A组)和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Lp-PLA2、Hcy及常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A组Lp-PLA2、Hcy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ACIS患者中血清Lp-PLA2和Hcy水平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进行ACIS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磷脂酶A2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治疗采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7至2017-7共122例青光眼患者,对其实施常规降眼压治疗的同时,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结果患者没有出现明显切口粘连、滤过泡消失的情况,房水清亮,虹膜纹理比较清晰,瞳孔缘虽然有粘连情况,但是因为入院前就有此症状,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加重的情况,眼球无睫状压痛,眼内房水循环无异常,眼压正常。结论对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效果理想,对机体损伤非常低,不会出现停药后反弹的情况,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患者和医师的高度认可。

  • 标签: 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46例,患者在入组之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闭合穿刺法注射药物(对照组)与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实验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消失率86.9%与对照组患者疼消失率6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其疗效得到患者及临床的认可,在临床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引导 皮质类固醇 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9~71岁。另选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8~72岁,对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尿蛋白阳性占21.11%;尿微量蛋白阳性占57.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未见阳性人群。观察组阳性人群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阴性人群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蛋白
  • 简介:随着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增加,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病人增多,骨质疏松已严重危害大众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艰难。这其中女性更年期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较多。所以通过评测甲状旁腺素和阿仑磷酸钠药物效果,来找到现实生活中最佳的治疗药物。方法使用甲状旁腺素、阿仑磷酸钠,对去卵巢大鼠进行皮下给药,给药后进行骨密度扫描来测量骨密度。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得出的骨密度的相关数据,得出甲状旁腺素、阿仑磷酸钠、对于治疗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均有疗效。结论两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甲状旁腺素使动物的骨密度提升明显。

  • 标签: 骨质疏松,甲状旁腺素,阿仑磷酸钠,骨密度。
  • 简介:摘要该研究概述了骨密度、骨密度检测方法、骨质疏松症以及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了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对各个年龄段骨量变化期的影响,特别是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结果遗传、体重和体质指数、营养等都对骨密度有影响;骨峰值在成年出现的越晚越高越不易患骨质疏松症;长期坚持中高等强度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减缓骨量流失有帮助;适当的抗阻力运动对保持骨密度更有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运动 中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1~12月高血压患者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微量蛋白尿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和无正常组,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管径,统计斑块发生率,测定患者血清hs-CRP水平,分析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尿白蛋白水平异常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管腔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5)。结论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

  • 标签: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了解遵义市2016年蝇类种群密度及家蝇抗药性现状,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以红糖食醋液作诱饵,5—10月调查蝇类种群密度;采用点滴法调查家蝇的抗药性情况。结果所捕蝇类中家蝇密度最高,为0.83只/笼,市蝇次之;9月遵义市蝇密度为1.15只/笼,是全年最高峰;不同生境中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为1.0只/笼;调查点家蝇对氯菊酯、敌敌畏、溴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9.83、20.21、12.39和8.4倍,对氯菊酯抗性最高,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最低。结论9月为遵义市蝇密度最高峰,家蝇、市蝇为优势蝇种;农贸市场蝇种最多,蝇密度最高,是重要的蝇类孳生地;家蝇现场种群对氯菊酯抗性较高,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提倡轮换或混合用药,控制抗性的发展。

  • 标签: 蝇类 监测 抗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2016年和2017年盐都区内蚊类种群构成、月份消长和不同环境蚊种数量等情况,为防蚊、灭蚊和相关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盐都区城乡周边蚊媒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盐都区的蚊虫种类以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主,两年合计捕获量淡色库蚊占42.4%,三带喙库蚊占28.5%,按蚊占26.6%;农村监测到的蚊虫数量远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生境中湿地公园捕获数量最多,占56.5%;两年的8月份蚊虫捕获数量均最多;盐都区上半夜户外活动的蚊虫种类主要是中华按蚊,且22:00左右为活动高峰;6—8月份农村地区布雷图指数大于10,存在中度登革热传播风险。结论盐都区城区的蚊密度总体控制较好,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农村地区的蚊虫数量较多,应加强监测,开展宣教和消杀工作,在蚊媒密度高峰来临前的5、6月份开展灭蚊工作,效果较好。

  • 标签: 盐都区 蚊虫 密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