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水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行水成像检查及常规MR检查,并与临床、B超、CT、IVU等比较,其中输尿管结石20例,输尿管占位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膀胱炎3例,术后狭窄2例,胆总管囊肿3例,胆管结石15例,胰头部占位12例,胆管占位5例,肝内结石3例,椎间盘术后5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10例。结果水成像清晰显示了梗阻位置,定位符合率100%,结合常规MR平扫及其他检查,定性诊断也有显著提高,优于B超、CT、IVU检查。结论水成像结合常规MR检查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并且无辐射损伤,对于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U检查禁忌症者可作为首选检查。

  • 标签: 低场强 MR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率。结果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胰、胆管显影;与手术或活检病理对照比较,诊断正确率96.20%。结论低场强MRCP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胆胰管系影像清晰直观等优点,临床根据疾病特征,结合T2WI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设法提高病灶局部药物浓度,以增强病变部位抗菌效果。方法两组病例根据用药史或药敏试验选配化疗方案,研究组加用肺部病灶直接注药法。每周注射一次,连接1个月。观察3、6、9、12个月疗程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结果研究组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肺部病灶直接注药能显著提高复治肺结核疗效。

  • 标签: 肺结核 复治 病灶 注药 CT定位
  • 简介:摘要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测量不确定度,通过计算和评定,得出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质量分数的测量结果为4.92%时,取包含因子k=2(约95%置信概率),扩展不确定度U=0.50%。该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直接干燥 水分 不确定度
  • 简介:例1,男,58岁,于2004年9月在外院诊断为直肠癌.2005年1月在外院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病理报告: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分期T3N0M0,Ⅱ期.2005年3~8月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6个周期.2006年9月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周期.2007年8月行伊立替康+希罗达化疗4个周期.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局部放疗,总量8100Gy.2008年7月出现尿道直肠瘘.10月出现会阴部疼痛,行盆腔CT和超声可见盆腔肿物约3.0cm×2.1cm,突出会阴部皮肤0.5cm.2009年11月和12月行介入栓塞化疗.2010年8月胸部CT示双肺转移.2010年8月出现尿路梗阻而行膀胱造瘘术.

  • 标签: 体表直接 复发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喉镜下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随机将环杓关节脱位患者17例分为2组,视频喉镜组和直接喉镜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配合内容。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例数、舒适度的评价。结果视频喉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直接喉镜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频喉镜组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例数明显少于直接喉镜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喉镜组舒适度明显高于直接喉镜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视频喉镜下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术的护理配合效果高,患者安全性、舒适性高。

  • 标签: 视频喉镜 直接喉镜 杓状软骨 复位 护理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重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脊柱疾病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 标签: 胸部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以前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电图、X线扫描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CT冠状血管成像以其安全、扫描速度快、无创性、操作简便、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且能准确定位,检查费用低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对冠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来发现其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我院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开展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67例,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并对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患者无1例过敏,渗漏,失败,其图像优良,因此高质量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是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及保证。

  • 标签: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 心血管疾病 检查前准备 护理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小儿急性偏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偏瘫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大脑前或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闭塞或狭窄,异常血管网形成于脑基底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异常47例,阳性检出率达87.04%。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小儿急性偏瘫主要诊断方法,可以联合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小儿急性偏瘫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对饮食的关注度,在不断升温。社会上的养生书籍,养生节目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的品质。很多人通过看电视上的养生节目,知道该吃什么,怎么吃,吃这些有什么功效。有的人,自己翻阅一些健康饮食书籍,吸取一些饮食好建议,在生活中积极实践。

  • 标签: 健康意识 标准 吃饭 健康饮食 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下肢、全脊柱全景摄影技术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全下肢、全脊柱摄影影像资料,采用PhilipsDigitalDiagnost型800MADR全下肢、全脊柱摄影功能软件、立式全下肢、全脊柱专用架,获得全下肢、全脊柱无缝拼接正侧位影像,经图像后处理后应用测量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100例患者的DR全下肢、全脊柱摄影,影像经电脑处理机拼接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全腿全脊柱影像,采用14*17大尺寸胶片,使打印出的图像与人体脊柱和下肢实现11比例,图像清晰,解剖形态及比例真实,测量数据真实可靠。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8.7%。结论全下肢、全脊柱成像技术,一次曝光,通过无缝拼接功能,能在一张上显示全腿全脊柱全景影像,减少了拼接处理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因素,为矫形治疗及术前术后的疗效观察提供了高质量的全景解剖图像和精确的测量数据。

  • 标签: 数字化DR摄影 全下肢 全脊柱 全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SCTU检查阳性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分泌期多期扫描,及1.25mm层厚后重建,分别经MPR、CPR、VR、MIP重组。结果原始轴位平扫,与增强动、静脉期、排泄期扫描能够清楚显示病变,经MPR、CPR重组能够更清楚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CPR通过尿液或造影剂对比,可连续显示病变在输尿管的纵向位置,VR及MIP重组能充分显示输尿管的狭窄或完全阻塞。结论MSCTU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立体显示输尿管形态与密度,有利于病变发现,并能同时客观评价双侧肾脏排泄功能,为临床提供全面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多层螺旋CT输尿管疾病尿路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宫颈癌15例进行常规MRI检查。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宫旁脂肪组织形成良好对比。结论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分期
  • 简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12种主要癌症中,有39%的病例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加强锻炼和减少饮酒等加以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将患癌症的概率降低1/3。专家将生活中的一些防癌注意事项,用数字进行了概括,以便人们记忆,您应该记住下面的这组“防癌数字”。

  • 标签: 防癌 专家 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金会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组2010年6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均行16排CT扫描,并结合相关血管成像处理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本组病例的主动脉夹层分型结果为Ⅰ型9例(28.1%),Ⅱ型4例(12.5%),Ⅲ型19例(59.4%)。在本组病例的16排CT平扫中,血管内膜钙化向腔内移位≥5mm者11例(34.3%)。本组病例均行血管造影增强扫描,全部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呈现线形低密度影,断层像上呈现弧形,二维重建像呈现直线状或螺旋状低密度线状影。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16排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准确、快速、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 标签: 16排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