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氯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之一,该药较易引起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但引起发作的病例并不多见。本文就临床中遇到的5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起的发作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护理对策。

  • 标签: 氯氮平治疗 精神分裂症 痫样发作 护理对策 临床资料 常用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素问·大奇论》曰“二阴急为厥。”首先提出之病名。《千金要方》称之为“癫痫”《证治汇补》称其为“病”。病指因先天遗传,或大惊卒恐、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以及继发于脑部疾患、高热、中毒、头颅损伤等,使风痰、瘀血等蒙蔽清窍,扰乱神明。以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反复发作为典型表现的脑神经疾病。

  • 标签: 痫病 中医 辨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灸治疗病。方法对患者使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结论鸠尾为治疗痫证的效穴。水沟、十宣可以开窍醒神。

  • 标签: 针灸 治疗 痫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癫痫胶囊,对癫痫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抗胶囊,治疗癫痫病人100例,并设丙戊酸钠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组服用抗胶囊,每次3-5粒,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丙戊酸钠600-1800mg/日,分3次口服,小儿20-50kg/日,分3次口服。两组均服用2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2%,有显著差异。结论抗胶囊治疗癫痫病疗效确切。

  • 标签: 癫痫病 抗痫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镇片中朱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定量加入浓硫酸和硝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使朱砂溶解,再用络合法滴定。结果测定了6批样品中朱砂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7.97%。结论采用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的准确、重现均较好。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后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该品种的内在质量,也为部颁品种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镇痫片 朱砂 含量测定方法 平均回收率 测定结果 内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的治疗实践,观察治疗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病的疗效良好。现将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综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急性局灶脑或单眼功能的丧失,症状持续不超过24小时,经过适当调查后可发现为栓子或血栓血管病所致。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高于无TIA组,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继脑梗死 频度 缺血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发作频率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85例已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TIA患者分为单次发作组与多次发作组(发作频率≥2),比较不同发作频率间临床特征与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中73例(85.9%)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以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对于多次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血管性病因及病变程度。

  • 标签: 颅内外血管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文献分析2例肢体抖动短暂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transientischemicattacks,LSTIA)患者的特点,探讨该类疾病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例LSTIA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彩色多普勒(TCD)、磁共振成像、CT动脉血管造影(CTA)、全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分析其结果的特异性。结果首发症状为发作肢体抖动的患者,易误诊为继发性癫痫,且抗癫痫治疗无效,DSA等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给予抗动脉硬化(如抗血小板,调血脂等)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发作减轻或停止。结论LSTIA为少见TIA类型,呈发作、无意识障碍的单侧肢体无力及抖动,可与局灶运动癫痫发作类似,易误诊,临床可行脑电图、TCD及DSA等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肢体抖动 全脑血管造影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以位置诱发试验(Dix-Hallpike试验)诊断患者是否患良性位置眩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以镇静、改善脑循环、止晕等对症治疗。将眩晕症状和位置试验诱发的眼震消失作为治疗是否有效的判定标准,并运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眩晕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医疗费用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伴有脑软化灶的难治癫痫目前可选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前对癫痫灶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目前使用PET/CT对大脑癫痫的精确定位和大脑功能的评估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使手术治疗脑软化灶伴发难治癫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PET/CT在这方面的应用和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软化灶 难治性癫痫 PET/CT 定位
  • 简介:摘要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或短暂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有关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有微栓塞,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TIA最主要的原因。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和颅内大血管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动脉微栓塞、血流动力学危象、血管痉挛、血管的机械梗阻等,导致了脑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液循环所能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之间骤然供不应求,从而导致血液异常,表现出相应症状。

  • 标签: 脑缺血 短暂性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传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定义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在24 h内完全消失。症状发作持续时间由<24 h、<1 h 到最新的不再强调缺血持续时间,由原来的不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到现在强调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

  • 标签: 短暂性 脑缺血 治疗进展
  • 简介:发作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特点是白天嗜睡,通常伴有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夜间不安睡眠等。此疾病临床少见,且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往往导致诊治的延误。本文报道2006-2008年就诊的3例患者的诊治情况。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