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与七对老年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择期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七组和异组,每组30例。两组静脉注射阿托品0.3mg、舒芬太尼0.5ug/kg、异丙酚1.0mg/kg、维库溴铵0.2mg/kg。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维持采用吸入麻醉,两组分别吸入1MAC(肺泡最低有效浓度)七和异,必要时追加芬太尼,间断予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从麻醉药物停用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采用简易只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3、6h及3d时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h时,MMSE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异组MMSE评分低于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患者MMSE评分恢复到麻醉前水平,两组术后6h、术后3d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和异均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七的影响强度小于异。同时,七吸入麻醉后麻醉苏醒时间较异短,插管时间短,即可以缩短术后苏醒监护时间,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 标签: 异氟醚 七氟醚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的不同麻醉方式作此研究,采用七与异麻醉对比,以求做到降低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提升其预后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84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对临床不同麻醉方式展开,应用七麻醉方案拟为观察组(患儿42例)、应用异麻醉方案拟为对照组(患儿42例),计数统计患儿术后6小时、24小时两时间点认知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儿在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后,七麻醉方案的观察组患儿术后6小时、24小时两时间点认知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化,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 行小儿手术治疗的眼科患者,术中配合七麻醉方案可见显著成效,其可降低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且麻醉作用强、药效发挥快,对患儿的呼吸道刺激性不大,明显的有效性及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七氟醚 异氟醚 认知功能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吸入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行手术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采取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取七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SBP、DBP、HR、RR、SpO2稳定性,综合评价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后,观察组患儿的SBP、DBP、HR、RR、SpO2稳定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躁动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清醒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吸入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对患儿生命体征影响小、躁动发生程度低、安全性高及预后好。

  • 标签: 七氟醚 小儿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指导小儿七麻醉用药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儿按照监护人的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BIS监测,对照组由具有5a以上小儿麻醉经验的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和手术情况,调节七吸入浓度。计算两组术中、术末呼气末七浓度、平均BIS值,记录七使用总量、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和术末呼气末七浓度分别为(2.13±0.41)%、(1.33±0.42)%,BIS平均值分别为49.95±5.86、66.18±5.77,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5.936、4.278、8.845、11.932,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和七使用总量分别为(3.46±2.03)min、(6.26±3.71)min、(10.88±3.65)min、(11.3±4.6)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10.358、9.976、7.429、8.355,p<0.05)。结论使用BIS监测,可以有效指导小儿七麻醉用药,减少七使用量,促进患儿尽早苏醒,并尽早拔管。

  • 标签: 小儿麻醉 七氟醚 BIS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全麻诱导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及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II级,年龄20-60岁,体重40-80kg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诱导组(S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每组30例。S组拟用潮气量法行全凭吸入麻醉诱导。P组拟用丙泊酚TCI行全凭静脉诱导。当两组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BIS值介于40-60时,均从外周肘静脉单向静脉注射芬太尼原液5ug/kg,注射时间为5s。观察静注芬太尼后1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比较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S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为6.7%,P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为43.3%(P<0.01)。S组呛咳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P<0.01)。S组血流动力学相对P组更平稳。结论全凭七诱导可显著降低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能更好地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芬太尼 诱导 呛咳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七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费用和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麻醉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pO2差异不明显。结论用七麻醉诱导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可以缩短进行麻醉诱导的所需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费用,降低其进行麻醉诱导后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患儿 全身麻醉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观测不同浓度异对激素诱导下小鼠排卵的影响,麻醉气体对小鼠妊娠的影响,观测异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MMP-9的影响,进而探讨麻醉气体对小鼠生殖的影响。方法长期低浓度异吸入。激素诱导后,采用镜下压片法计数小鼠排卵数。解剖孕18天小鼠观察产仔数、幼仔体重、身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内膜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MMP-9的表达。结果吸入不同浓度异的小鼠排卵数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0.1%异的小鼠妊娠产仔数与对照组相比数量下降(P<0.05),小鼠幼仔体重身长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吸入异组子宫内膜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MMP-9的表达少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异氟醚 生殖 免疫组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1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七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50例小儿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10岁,ASAⅠ-Ⅱ级,于七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观察插入喉罩前、插入喉罩后及术中生命征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插入喉罩前及插入喉罩后患儿心率(heartrate,HR)、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血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saturation,Sp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rate,RR)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与七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便于气道管理,安全、便捷、不良反应少,可行性高。

  • 标签: 喉罩 七氟醚 小儿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在对患儿全身麻醉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需要使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需要使用常规的氯胺酮的形式进行全身麻醉的诱导,观察组患儿需要使用七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的诱导,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麻醉诱导后均能够进行全身麻醉,但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抑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患儿实施全身麻醉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七诱导麻醉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儿的麻醉效果并降低呼吸抑制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洛芬酯在七全身麻醉术前应用的效果及对其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七是一种新型的麻醉药,有诸多的优点,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本文浅谈七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七氟醚 小儿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芬太尼复合N2O、异与单纯吸入N2O和异麻醉对比观察临床效果。选择ASAⅠ~Ⅱ级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TCI泵入瑞芬太尼,吸入N2O、异,B组吸入N2O、异。结果苏醒时间A组(5±2)min明显短于B组(8±3)min(P<0.05),A组异用量明显少于B组用量(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N2O、异麻醉可以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 标签: 瑞芬太尼 N2O 异氟醚 静吸复合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80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实验组患儿给予七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拔管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儿全身麻醉可以采用七麻醉诱导的方法,此方法起效快,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七氟醚麻醉诱导 全身麻醉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七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有效性。随机选择我院的剖宫产麻醉患者70例进行研究,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七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胎儿分娩时间和胎盘的娩出时间;还要比较两组产妇离开手术室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比较新生儿出生不同时间段的Apgar评分;两组胎儿刚出生的脐静脉血pH值及氧分压(PO2)。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更高。最终得出结论:在分娩前把七运用到剖宫产全身麻醉中,能提升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七氟醚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胎儿娩出 Apgar评分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短小手术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诱导时静脉注射氯胺酮,术中静滴维持,观察组采用七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对比两组的氯胺酮用量,麻醉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围麻醉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氯胺酮用量(58.0±20.8)mg,术后呼叫睁眼时间(5.9±3.2)min,完全清醒时间(15.0±3.3)min,术中呼吸抑制率为5.0%,术中体动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氯胺酮用量少,不良反应少,苏醒快,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氯胺酮 七氟醚 儿童 麻醉
  • 简介:摘要七麻醉诱导方式应用在患儿的全身麻醉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各项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的优点,是患儿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 诱导 儿童患者 全身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泌尿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1月我院治疗的 114例老年泌尿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7例,对照组患者的七麻醉浓度为低浓度,观察组患者的七浓度则为高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认知功能和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呼气末七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d、术后 2d、术后 3d的认知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后 5d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老年泌尿手术的患者,不同麻醉深度的七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深度七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七氟醚 不同麻醉深度 老年泌尿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以及丙泊酚进行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以80例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以及第二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以及七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第二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与第一组患者相比均显著缩短,P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且第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显著低于第一组患者(52.50%),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以及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妇科腹腔镜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丙泊酚以及两药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七吸入麻醉(A组)、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及七-丙泊酚复合麻醉(C组)。术中监测三组患者HR、MAP、RR、Sp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均满意,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苏醒迅速,而七-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诱导起效更快、苏醒时间更短,术中体动和术后恶心呕吐更少。结论七-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较七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更快、苏醒更迅速,术后并发症少,更适合短小手术的麻醉。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静吸复合 乳腺短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