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伟罗荣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东垣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大抵圣人立法,且如升阳或发散之剂,是助春夏之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凉之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乃从四时,如治病,不可逆。故经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东垣先生治病,主张升举发散以助阳气之升腾,以为阳气宜升。我个人以为用药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升降共存、上下相争的矛盾争力,而不是单纯的升或降。人体犹如一座楼阁,气血的上下流通正如电梯,既要满足上楼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下楼人的需要,当气血的上下运动受到阻滞,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而出现各种病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脾属五脏之一,藏精气而不泻,其气机主升。胃属六腑之一,专化物而不藏,其气机主降。脾胃之气合称中气,中气是保持肺腑恒定于固定位置的决定条件。因此调其气机使脾升胃降,升降相因,下垂的胃病即能复位。

  • 标签: 胃下垂 脾升胃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1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认为,气是一种极微小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在体内处于不停的运行状态.其运行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

  • 标签: 主疏泄 气机升降 疏泄气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尤其在中医学中,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更是讲究。肿瘤的治疗亦提倡重视后天脾胃功能及气机升降的作用,清代著名医者黄元御在此颇有研究,现本文就根据黄元御的升降中医理论为根本对肿瘤治疗进行研究。

  • 标签: 气机升降 肿瘤 理论研究
  • 简介:随着“神十”返回地面,女航天员王亚平继续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她在这次任务中创下多个纪录:中国第一位“80后”航天员;中国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等等。

  • 标签: 太空 飞天 老师 “80后” 航天员 飞行时间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0多例颈性眩晕症病人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为风邪痹阻型、痰浊中阻型、中气不足型和肝阳上亢型,其比例分别为30%、20.3%、36.5%、13.2%,发现与中医内科之“眩晕”有所不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针对不同证型进行中医辨治,以达到“升清阳,降浊阴”的目的。对其病症的治疗经验及用药心得作简单介绍。

  • 标签: 升降法 颈性眩晕症 中医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生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患者的满意率为95.71%;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患者的满意率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升降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柴芩升降散治疗肝胆郁热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98例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胁痛、腹痛、胃脘痛、腹胀腹泄、便秘、自汗、癫痫等多种疾病的病人,他们中医辨证均属于肝胆郁热型,治疗用柴芩升降散加味。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6.9%。结论柴芩升降散加味治疗肝胆郁热综合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柴芩升降散 肝胆郁热 方剂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份至 2019年 1月份我科共收治 112例脾胃病患者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抽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抽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法,观察组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法。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使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我科共收治112例脾胃病患者。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抽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抽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法,观察组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法。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使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一年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8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观测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接受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9.7%,中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浆动素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有效缓减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部的功能,且临床疗效高。

  • 标签: 中药调理 脾胃升将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75例,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重组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使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而使用重组干扰素α-1b对对照组进行治疗时,5例患者出现了恶心的不良反应,6例患者出现了头痛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7%。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率为72%,由此可见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用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不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好,并且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小柴胡汤合升降散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经行后腹痛为妇科常见病症,所谓痛则不通,张子和云“《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贵”,然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机体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各项生理功能,都有赖气机之条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气之升降观的论述,《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气机之升降出入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之五脏六腑能各安其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都离不开气之升降。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天枢穴又为足阳明胃经之要穴,位居脐之两侧,为人身上下之枢纽,走而不守,功专疏通,能使气机通达,腑气通畅,不失为缓解经行后腹痛之良穴。

  • 标签: 升降观 天枢 经行后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服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经肠炎的疗效。方法服用自拟方升降汤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96例,2日1剂,10天为一疗程。结果显效25例,有效6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升降汤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

  • 标签: 中医药 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