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天然是家庭能源支出的一个“大头”,如果不节约使用,费钱不说.还特别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或者泄露,危害家人的健康,甚至导致人身伤害事故。下面是十个节气小窍门,不妨一试:

  • 标签: 生活健康 保健知识 天然气 节省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价某天然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和定量分级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学物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0级;二氧化碳回收单元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其他工作场所噪声作业分级均为0级。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二氧化碳回收单元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 标签: 天然气 职业病危害 分级 控制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识别、评价、控制某天然净化厂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等相关国家标准,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80.7~84.5dB(A),工频电场最大值为2.131V/m,盐酸〈0.005mg/m3,氢氧化钠〈0.53mg/m3,硫化氢、二氧化硫、粉尘、一氧化碳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合格率为100%。结论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天然气净化 职业病危害 控制 评价
  • 简介:对于医改,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出了10个字——“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这10个字正是新医改的灵魂。坚持公立医院租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调动医务人员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打破高端医疗资源的垄断性,相对降低医疗眼务的费用,解决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 标签: 医院市场化 医改 中央党校 研究室 小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道湿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199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2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道湿法组(观察组)和传统定时气道灌注湿法组(对照组),给予两种不同的道湿和相同的综合护理。结论微量泵持续道湿法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求,而且患者痰液稀薄易咳出,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吸痰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患者自述舒适感增加,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定时气道灌注湿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为了解农村市场妆品卫生现状和经营者有关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妆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于2006年5~6月对部分县、乡镇级化妆品经营单位和销售的化妆品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市场销售的化妆品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标签、标识、说明书不符合化妆品卫生相关规定,且卫生质量较差;化妆品经营者普遍缺乏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监督管理力量薄弱等。针对农村市场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卫生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农村市场 化妆品 存在问题 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确保人工道护理的质量,探讨改良道湿方法在人工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人工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实验组微量泵连接三通管,前端连接延长管,侧端一次性的氧气管,氧流量为5L/ml。对照组微量泵直接连接延长管。2组微量泵速度均为5~10ml/h。比较2组患者道湿效果、依从性及道湿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湿效果满意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4%、90.0%2.3.3%,对照组依次为67.4%、68.4%、58.1%,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道湿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人工道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人工道是指为保证道通畅,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道的湿直接影响人工道的护理质量。本文就人工道温湿的国内外临床应用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为临床人工道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而呼吸道湿是保证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广大的护理工作者在湿方法、湿液的选择、湿量及湿温度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气管切开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建立人工道后的患者道湿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道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人工道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液持续道内滴入湿呼吸道,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微量注射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人工道的建立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人工道湿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道的护理质量,良好的道湿是保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泵控制持续道湿在降低人工道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纳入的人工道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6例,研究组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断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道出血、痰痂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发生率低(χ2=192.966,16.506,17.020,8.822,P<0.05);研究组患者吸痰次数比对照组低,且吸痰时、吸痰后2分钟以及5分钟时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2,11.282,7.043,5.863,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在人工道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并发症情况,降低患者吸痰次数,有效避免低氧血症。

  • 标签: 输液泵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三种人工地道湿方法的临床比较,探索最佳道湿的方法。方法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持续滴注道湿法、间断滴注道湿法三种途径,对患者刺激性干咳、吸痰过程中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道湿方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持续氧气雾化 持续滴注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手术是用于在危急情况下帮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通道的手术方法。在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上呼吸道的加湿、加温、咳嗽以及过滤等生理功能会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进而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1。临床上在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后,会对患者进行道湿化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受到感染的几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探究性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其道湿的护理进展。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恒温氧气雾化在道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90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将0.45%氯化钠溶液100ml输液器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后,将静脉输液管针头插入距氧管12cm处,然后将氧管放入气管套管内5~8cm,进行道及氧气雾化。对照组将0.9%氯化钠溶液100ml用输液器排气后,用无菌剪刀剪去静脉输液针头,然后将头皮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以0.2~0.3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度、痰液活菌比例、肺部感染、刺激性呛咳、道出血及并发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操作流程比较,研究证明实验组简便了操作流程,方法安全,保证有效的持续湿法及雾化,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从而证明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具有优越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