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家庭、职场和社会上不难听到埋怨或怪罪声。比如办事不顺、丢了钱包,或者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总要寻找一个身边的人可怪罪,觉得挫败是别人导致的。

  • 标签: 心理表现 婴儿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9例疑似脾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脾内异常回声数目、边界、大小、形态、血流分布情况,并确认其是否存在钙化与液化情况。结果本组19例疑似病例中,18例经超声造影检查确诊为脾结核,余1例为血管瘤,超声造影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穿刺相符。超声声像图包括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以及强回声型三种。结论脾结核普通超声声像图存在差异性,但超声造影具有基本相同的表现,超声造影表现中增强型较为多见。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具有微创、快捷和安全的特点,是脾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脾结核 超声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术后患者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的原因,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6例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4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术后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与病变性质、手术次数、有无喉返神经保护、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迟发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为12.23%(57例)。迟发性声音嘶哑的发生与病变性质、手术次数的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方式以及有无喉返神经暴露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术中要注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并在术后进行有效的引流,配合以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使得术后迟发型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明显的减少。

  • 标签: 甲状腺术后 迟发性声音嘶哑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08至2015-08间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人肠套叠病例的CT表现。结果8个病例中,2例为回盲部套叠,4例为小肠套叠,2例为结肠套叠,其中4例为肿瘤继发所致。8个病例中均可见直接征象中的靶征、肾形征、彗星尾征及双肠管征,其中4个病例中可见原发肿瘤的相关征象,如肠壁局限增厚,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强化、管腔狭窄,2个病例肠扭转,3个病例伴有肠梗阻。讨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病因及CT表现,CT检查对诊断肠套叠有独特的优势,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成人 肠套叠 CT表现 X线体层摄影(CT)
  • 简介:中图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15-01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骨梗死的影像学方法。方法笔者通过一例典型骨梗死的影像学资料中,在传统影像学方法(X光检查和CT检查)并无异常的情况下,由MRI确诊早期骨坏死的例子。结论作为临床少见病,骨梗死早期病情隐蔽,不易发现,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应用MRI图像辅助X光和CT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 标签: 骨梗死,早期,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肺疾病的高分辨CT表现。方法以我院儿科收治的126例肺疾病患儿(间质性肺炎82例,支气管哮喘44例)为研究对象,予以患儿常规CT及HRCT检查,对比分析二者对患儿肺部病变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HRCT扫描检查下对患儿肺部病变征象小结节阴影、线状/网状阴影、毛玻璃样阴影、细支气管病变、肺气肿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CT(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CT,HRCT能有效提高被扫描组织的空间分辨率,进而对病变组织的细微结构进行清晰显示,对病变特点、病变程度、范围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促进疾病诊断正确率的提高。

  • 标签: 肺疾病 儿科 高分辨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斜坡脊索瘤的MRI影像特点,探讨MRI对斜坡脊索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斜坡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斜坡脊索瘤病例中局限于斜坡者7例,累及鞍内、鞍旁者4例,11例均呈不均匀等/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斜坡脊索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磁共振成像能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 标签: 斜坡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超声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回顾性分析其超声检查资料。结果在2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共计25例属于乳头状癌,患者的结节的边缘部位多不规则,但是存在明显细毛刺;其中,共计20例患者的结节存在程度各异的针尖样微钙化表现;26例患者中,共计7例存在颈部转移淋巴结,且淋巴结内存在明显针尖样微钙化表现的患者共计3例。结论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灶影像特点及病理学基础。结果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64个病灶,其中病灶边界不清41例,密度不均43例,合并钙化36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4例,粗颗粒状钙化12例,混合钙化10例),增强后岛样强化21例,晕环征16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增强及多平面重建能更好的评价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侵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水平研究分析成人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选择在2010年至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5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性分析总结了58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在本组58肺结核患者的CT图像上,小叶中心病变53例,占91.4%;树芽状改变43例,占75.8%;支气管管壁增厚40例,占68.9%。结论分析肺结核活动期的影像学特点,小叶中心结节是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且最具代表性的影像征象。

  • 标签: CT 活动性 肺结核 X体层摄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症状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以增加对内科疾病引起昏迷的全面认识,进而探究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就诊的177例以昏迷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就他们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治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症状的内科疾病而言,病发的原因有很多,脑出血为最常见的病因。结论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症状的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为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准确治疗,我们应通过临床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内科疾病 昏迷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年收治的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小儿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以1到3岁最多见,占69.8%;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占70.7%。本组116例患儿中,治愈114例,好转2例。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将临床急救措施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高热惊厥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临床表现 护理
  • 简介:喜欢干净、经常清洁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如果干净过分,就是洁癖了。洁癖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它还使人出现心理焦虑等症状。案例1:吃水果要泡3个小时王辉小时因吃没有洗过的水果,拉肚子了。

  • 标签: 心理焦虑 洁癖 生活习惯 社会交往 常清洁 拉肚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以期能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表现。主要观察脾脏体积、瘤体的数目、大小、包膜、密度、强化等特点。结果5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脾脏体积均有增大(>8个肋单元),瘤体平扫均呈类圆型、椭圆形,5例均为多发(平均5个),瘤体直径3mm~23mm不等;CT平扫瘤体呈等或稍低密度,密度不均,3例可见出血成分,呈环状高密度影;瘤体均无包膜,与正常脾脏分界不清,脾周、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瘤体动脉期呈花环状、血管隙状强化,3例可见粗大的异常血管影。结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表现为多发肿块,无包膜,增强扫描花环状强化,粗大的异常扭曲血管具有一定的特点。

  • 标签: 窦岸细胞血管瘤 脾脏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癌诊治阶段的运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60名胰腺癌患者的CT影响资料,进行查看、分析、总结,探讨其致病规律及特点,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结果在这60名患者中胰腺头部癌症39例,表现为远端胰管扩张伴有胰腺实质萎缩。胰腺尾部21例,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低密度团块灶。结论CT影像技术对于胰腺癌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对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2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所有患儿的首发症状均为胆汁性呕吐,23例患儿伴有血便,8例患儿中肠坏死,5例患儿伴有黄疸、6例患儿伴有腹泻,11例伴有影响营养不良,8例患儿伴有发育性障碍。结论小儿肠扭转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多与周围韧带先天发育异常有关,肠旋转不良多并肠扭转,主要临床表现为经常性的胆汁性呕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便秘、黄疸、发育不良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便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 标签: 肠扭转 患儿 临床表现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也期间所收治的40例(共50个)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查,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经CT检查,4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中有圆形20个,椭圆形12个,葫芦形9个,不规则形9个,有单侧33例,双侧7例,患者因出血时间不同,C检查结果密度有所不同。结论在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诊断过程中,CT检查能够更好地显示患者不同出血时间和病变成分,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卵巢巧克力囊肿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disease,NBD)的临床及MR1表现,以提高对神经白塞病的认识,并研究神经白塞病MRI各序列检查的影像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32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其中口腔溃疡32例,生殖器溃疡26例,眼部病变9例,皮肤病变6例,针刺反应阳性5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有8例,32例MRI检查患者最常见受累部位包括脑干、内囊、皮质下白质和基底节。病灶在T1W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水抑制序列(T2Flair)为高信号,DWI序列为稍高信号,ADC图为稍高值;病灶周围有水肿带。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患者经治疗后异常信号灶减少或消失,但也可复发或新发病灶,并可出现小脑、脑干等脑实质萎缩性改变。结论神经白塞病(NBD)的核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特点,可提高对神经白塞病(NBD)的诊断。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白塞病 弥散加权成像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