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血活性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验。结论参考范围(一期法)FⅧC54.29%~168.51%,FⅨC50.09%~222.05%,FⅪC81%~118%,FⅫC61%~148%。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检测与ⅡC、VC、ⅦC、XC等一样,都是以相当正常人的百分活性来表示的,故工作参考值很重要,志愿者以100例为好,且年龄段分布要有代表性,制成的混合血浆在一30℃下也只能保持3个月。每次检测都必须制作标准曲线。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Ⅺ和Ⅻ促凝血 活性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凝血系统。方法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TT)测定、凝血因子II、V、Ⅶ、X因子活性测定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结论对凝血系统进行检验有助于观察患者口服抗凝药后的状况,同时也对部分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检验 凝血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抗凝静脉血标本240例,对这240例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把血液标本分别放在室温、4℃、-20℃的条件下,在4h、8h、12h、24h时对放在室温和4℃的血液标本再一次的进行检测,将血液标本放于-20℃时,再次检测(在1、2、4、8周),对数据进行检测。结果在室温下的标本放置24h后,凝血酶原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8h后,其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的条件下,标本放置24h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的情况下,放置2周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都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时间 温度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功能检验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位体检者的血样。将其放到三个试管内,不同的时间段对血清进行分离,运用普利生血凝分析和相关试剂进行血凝试验,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问4项进行测试,比较4项不同时间段内测定的数据,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凝血功能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血浆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显示APTT和PT在不同的时间内测定结果和随时测定结果数据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FIB和TT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的结果数据没有实际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数据对比显示,影响凝血功能质量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因素,血样标本的检测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测,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凝血功能的质量控制方面需要检验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对难以把握环节进行加倍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证凝血功能的质量。

  • 标签: 凝血功能 质量控制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即研究组,并抽取100例同时间段来院进行健康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INR均高于对照组,而FIB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凝期的PT、APTT、TT、FIB均低于低凝期及纤溶期,而INR则明显高于低凝期及纤溶期,P<0.05。结论应用凝血检验指标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高,更有效评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具体疾病分期,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弼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 作用
  • 简介:目的:基于检测制备前凝血因子Ⅷ,加强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无偿献血的44名志愿者。将其6小时内血液视作研究对象予以检测,再提取出适当冷沉淀凝血因子,并检测凝血因子Ⅷ总含量。结果:血浆Ⅷ最低的是O型血,最高的是B型血,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检测制备前凝血因子Ⅷ有助于加强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

  • 标签: 制备前 凝血因子Ⅷ 冷沉淀凝血因子
  • 简介: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2-01摘要近年来,随着血栓与止血检验项目标本量的不断增多,血栓与止血检验仪器的普遍应用,为临床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要求实验室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种血凝学项目,另一方面,还需要检验医师按照一定诊断思路进行实验检查及分忻,最后明确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原因。首先用常规性筛选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实验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下一步诊断性实验,最终确定诊断。该诊断可以是临床疾病诊断,也可以是出凝血异常的定位诊断。

  • 标签: 出凝血障碍 血栓形成 血凝学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操作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研究近年来我科进行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报告。结论PT测定中操作及报告方式必须规范化,才能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ctive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gtime,AFTT),是检测“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缺陷的过筛试验,也是当前用于凝血因子治疗、肝素抗凝治疗监控以及检测狼疮抗凝物(一种抗磷脂自身抗体)的主要手段,其临床应用频率仅次于PT或与之相当。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影响因素 时间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溴鼠灵灭鼠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方法实验室采用强迫连续喂养的方法观察溴鼠灵灭鼠剂对试验鼠的致死情况,采用选择喂养的方法观察试验鼠的适口性,以及采用饱和投药方法进行现场灭鼠.结果溴鼠灵灭鼠剂对大白鼠的致死率8d为100%,对小白鼠的致死率9d为100%;对大白鼠的摄食系数为0.85,对小白鼠的摄食系数为0.79;现场灭鼠的杀灭率为91.91%.结论溴鼠灵灭鼠剂对鼠的适口性较好,是现场杀灭自然鼠种的一种较好灭鼠药物.

  • 标签: 抗凝血灭鼠剂 灭鼠效果 溴鼠灵 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检测。结果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DIC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掌握DIC产妇的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助于早期DIC诊断。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DI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收取的30例顺产或剖腹产产妇为研究对照,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凝血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2500rpm离心10min分层,取上层血浆,然后借助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予以检测。结果健康产妇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缩短,DIC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出现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掌握DIC产妇的凝血检验指标能够有助于早期DIC诊断。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