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全自动分析系统程序与手工程序在血液检测中的对比,探讨全自动分析系统对血液标本检测的重要性。方法:用全自动分析系统程序和手工程序检测室内质控品、反应性标本,通过检测结果分析两种程序的精密度、灵敏度、重复性。结果:全自动免检测设备精密度、灵敏度、重复性方面均优于手工操作。结论: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全自动分析系统在血站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血液检测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检验中全自动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站采集献血者抗凝血液标本100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围绕抗-HCV、TP、抗-HIV、HBsAg四个项目,对全自动分析系统FAME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以促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本组血样HBsAg、抗-HIV、TP三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复测后结果为阴性,提示检测结果为假阳性。加样高度<9.1mm时四项指标的CV值较高;加样高度>9.1mm时抗-HCV检测结果显示有假阴性出现。洗液温度<14℃时,HBsAg、抗-HIV、TP三项检测结果为假阳性。结论合理设置加样仪加样高度及洗液温度,可提高全自动免检测结果的质量。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FAME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自动和手工免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结果,探讨更科学可靠的检验方法。方法分别用全自动和手工对健康体检人员和乙肝病人血样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对健康人群检测中,采用全自动和手工对健康人群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显示全自动阳性例数为1例,占0.25%,而手工为8例,占2.03%,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检测中,结果显示全自动阳性例数为149例,占65.93%,而手工为88例,占38.94%,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自动免检测乙肝两对半的临床结果假阳性和假阴性均明显优于手工免检测,应加强临床推广。

  • 标签: 全自动酶免 手工酶免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研究四项再检标本检测结果,分析其出现再检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四项再检标本1428例,采用原试剂进行双孔再检,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此次研究1428例再检标本中,947例再检标本为阴性(66.32%),481例再检标本为阳性(33.68%);此次研究再检结果阳性屏蔽共947例,其中466例为双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49.21%),481例单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50.79%),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所使用试剂检验结果符合率较低,四项检验中抗-HIV检验双试剂阳性率仅为11.84%。结论对单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进行永久屏蔽,会造成一部分的献血者流失,因此应对单试剂检测结果阳性的献血者进行暂时屏蔽,并对其进行追踪复查,如果献血者复查检验结果为阴性则可将其解除屏蔽,如果复查结果为阳性则将其进行永久屏蔽。

  • 标签: 酶免四项 再检 标本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项再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者四项再检标本1089例,对其再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再检标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者360例,阳性率为33.06%,阳性献血者中除抗TP多数为双试剂阳性报废外,其余3项均已单试剂阳性报废为主。结论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永久屏蔽会导致合格献血者的流失,因此建议对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展开暂时屏蔽,定期追踪,复查阴性后可解除屏蔽,复查阳性则可进行永久屏蔽。

  • 标签: 酶免四项 检验 再检 屏蔽 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急诊组标本检测要求准确、快速,能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方法:每个亚组都配备两台仪器用于临床检测,而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均应具有可比性,其偏差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质控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两台设备差异,从而我们发现两台仪器脂肪的质控偏差差距较大,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结果:通过探讨,我们发现基质效应对脂肪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实验和临床中应该加以重视和区别,推动了在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脂肪酶  质控  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将我院2020年收拢的1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分别对其中的500例标本施行传统试管检测,视为传统组,对其中500例标本施行全自动血型仪检测,并利用配血分析系统进行血型鉴定,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在ABO型、RhD型血的判断上,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对比两组抗原/抗体减弱、仪器/试剂卡问题;人为失误下的一次性判断失败案例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判断的准确率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数据由于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结一次性判断错误的原因与抗原/抗体减弱、仪器/试剂卡问题、人为失误有关,其中观察组的错误率较低,(P

  • 标签: 全自动血型 配血分析系统 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我院静脉采血室于2016年4月使用海星全自动智能采血系统至今,彻底改变了原来门诊患者静脉采血人工排队,护士手工贴码的老式采血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使静脉采血过程更加人性化,信息化。现将操作流程及在使用过程中机器的常见故障,代码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操作流程,护士采血终端问题,机器故障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检验科生化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中交叉污染的鉴别、原因及对策。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交叉污染的分析及排除。结果 临床生化检测中交叉污染对临床结果影响较大,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注意项目间的设置,以减少交叉污染,更要重视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客观真实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交叉污染 原因及对策 项目间设置
  • 简介:高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并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近年来,在微生物的检测鉴定技术方面,也已逐步由手工检测走向仪器化和电脑化,并充分利用了各个学科的新技术,如气相色谱技术、放射测量技术、生物发光、阻抗测量、微量量热、气相色

  • 标签: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卫生防病 检测 鉴定 工作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XT-2000i是日本SYSmex公司在XE-2000的技术基础上改进后的新型血仪分析仪,血红蛋白(HGB)测量使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CSLS)的原理。白细胞计数应用了多角度光散射的原理,综合分析光散射信号和聚次甲基荧光染料信号进行白细胞分类。血小板(PLT1)和红血胞常规应用点阻抗技术。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仪分析仪已陆续在市场出现,并开始大量应用到临床检验工作中,对提高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减轻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的精确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过于依赖全自动血仪分析仪,忽视血细胞形态学检测而造成的误诊误判越来越多。

  • 标签: 白血病 漏检分析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磁分离联免疫技术对不同浓度HCG含量测定稀释倍数的选择。方法:对不同浓度HCG含量血清用原浓度1:10、1:100、1:1000、1:100HD0倍稀释进行测定。结果:绒癌、葡萄胎等患者血清中HCG含量过高,原浓度测定值远远低于实际血清浓度。测定时应将标本作一定倍数稀释方能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结论:HCG含量〉500mlu/ml的血清标本,超过了仪器的测定范围(0~500mlu/ml),应根据临床诊断估计其HCG含量,选择适当的稀释比例,使测定结果在仪器的检测范围;当检测标本的原浓度值在测定范围内标本不必做不必要的稀释。

  • 标签: 磁分离酶联免疫 血清HCG 稀释倍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