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野外地质成果和页岩气调查评价资料,笔者对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黑色页岩的储集层特征及含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该区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主要可分为黑色碳质页岩、薄层黑色含粉砂页岩、中薄层黑色含粉砂碳质页岩及黑色薄层硅质岩等4种岩性。研究认为,黑色岩系中泥页岩储集层具有含气量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等特点,并且纳米孔隙、微裂隙十分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区东南部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开发有利区块。

  • 标签: 页岩气 黑色岩系 储集层 含气性 牛蹄塘组 重庆市东南部
  • 简介: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水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中发育的一套硅质岩特别是其中的硅质角砾岩的成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质岩中的7件硅质角砾岩、7件块状硅质岩和1件中薄层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角砾岩和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的特征。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受一定的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质角砾岩的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的海底热液对硅质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为探讨阿尔金山前坪基岩花岗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和构造演化背景,对坪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坪花岗岩体富硅(SiO2均值为71.4%)、富铝(Al2O3均值为13.57%),其碱度率A.R.值为2.23~3.19,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44,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中等右倾型,铕负异常(δEu为0.44~0.61),轻稀土富集。其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源自地壳杂砂岩重熔,没有地幔物质参与或参与较少。坪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在加里晚期的岛弧环境,指示南阿尔金山前地区存在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其原岩形成于塔里木向柴达木地块的俯冲及碰撞演化背景。

  • 标签: 早古生代 S型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东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
  • 简介:研究证明,准噶尔境内广泛发育的碱性花岗岩在空间上与深断裂、蛇绿岩及偏碱性的钾长花岗岩类紧密伴生,并可规律地分为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南带)、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简称中带)和布尔根碱性花岗岩带(简称北带)。南、中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海西中晚期,图...

  • 标签: 碱性花岗岩 A1、A2型 板内裂谷环境 东准噶尔
  • 简介: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为粤北贵复式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岩体构造背景相同,空间上紧密共生,时间上近乎同时生成,但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赋存着大量铀矿床。这种差异的原因探究对深刻揭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穆斯鲍尔谱和ICP-MS分析表明,两岩体黑云母的主量元素具有富铁贫挥发分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类似,具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对于鲁溪岩体,下庄岩体的演化程度和挥发性组分F含量较高,而温度和氧逸度较低。从鲁溪岩体到下庄岩体,由于演化程度升高,F含量增高,温度和氧逸度降低,使铀在花岗岩中的丰度升高,赋存方式由不利于成矿的类质同像替换演变为有利于成矿的晶质铀矿形式存在,这是鲁溪岩体不成矿而下庄岩体有大量铀矿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黑云母 矿物化学 铀丰度 铀赋存形式
  • 简介:河南嵩县南部地区位于豫西东秦岭成矿带上,区内广泛分布熊耳群火山岩系,马超营大断裂从其南部通过,南部有燕山期花岗岩基。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为低背景成矿;熊耳群鸡蛋坪组地层和安山岩、凝灰岩有利于成矿;成矿元素在断裂尤其是次级断裂中富集;燕山期岩体周边形成一个高温异常带;地球化学场表现为"一线两环两面"的特征。指出沿马超营断裂带和燕山期花岗岩基外围,熊耳群鸡蛋坪组安山岩、凝灰岩是寻找金、银、铅、锌、钼矿的有利地区

  • 标签: 嵩县南部 成矿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本区处于塔里木—中朝古板块的北缘或欧亚板块的东南缘。是库拉板块俯冲时的影响带。基底岩石为晚太古界变质岩系和古生界砂页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盖层岩石为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以各种结构构造的流纹岩为主体的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这些流纹岩由浅侵入相逐渐过渡为喷溢相。1.岩石学与岩石化学特征:根据产状与岩石结构构造特点,分为层纹(细纹)状流纹岩、条带状流纹岩、球颗状流纹岩、球粒状流纹岩和碎斑流纹岩。岩石化学平均成分,与戴里化学成分数据相比

  • 标签: 岩石化学特征 火山碎屑岩 基底岩石 古板块 酸性火山岩 张家口组
  •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 标签: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 简介:为探讨昆仑东段牦牛山组英安岩的年代及其成因,对克合特一带牦牛山组底部英安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12.5±8.6)Ma,表明英安岩及牦牛山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与柴北缘阿木尼克山牦牛山组流纹岩相似,具高SiO2、K2O及K2O/Na2O,富集Cs、Rb、Ba及Th、U、LREE等特征,负铕异常明显,可能为地壳中角闪岩经部分熔融及分离结晶形成。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昆仑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形成本区及柴北缘牦牛山组酸性岩浆,同时也意味着昆仑同柴北缘地区已进入海西-印支期构造旋回。

  • 标签: 牦牛山组 英安岩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东昆仑
  • 简介:贵州是喀斯特强烈发育的省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日益恶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甚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阐述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深入探讨了人为因素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为防止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贵州 喀斯特地区 生态环境 人为因素
  • 简介:沉积容岩微细浸染型(SHDG)金矿床(或称卡林型金矿床),广泛分布于各大洲的许多古代和现代的地体(地块)周边,如美国的大盆及中国的黔西南和川西北的金矿床,是经济上非常重要的一种金矿类型。关于SHDG金矿床物质来源和成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前存在三...

  • 标签: Rb-Sr同位素体系 成矿年龄 成矿物源 川西北
  • 简介:近年来,在黔西北威宁地区发现了新的含铁铜地层,其含铁铜矿层的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铁铜含量均达到综合利用的工业品位要求。采用矿物岩石学方法研究了含铁铜地层、矿物岩石及其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含铁铜地层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段(P2β3)和宣威组(P3x)底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及细粒岩屑砂岩。沉积成岩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含Fe、Cu地下热液在扩散、循环过程中导致含矿地层中的铁铜发生活化、再富集成矿。

  • 标签: 含铁铜地层 同生沉积 地下热液 活化再富集 黔西北
  • 简介:腾格里沙漠地区钾芒硝的首次发现及地质意义@刘振敏@崔天秀@韦钊@高月珍¥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钾芒硝,首次发现,地质意义,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地区钾芒硝的首次发现及地质意义刘振敏崔天秀韦钊高月珍(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4)关键词钾...

  • 标签: 钾芒硝 首次发现 地质意义 腾格里沙漠
  • 简介:为了进一步认识下蜀黄土的成因及其在我国东部环境演变研究中的意义,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下蜀黄土研究的主要成果,系统地评述了下蜀黄土的风成说、水成说和多成因说.下蜀黄土的成因,从营力的先后及主次看,风成应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利用下蜀黄土保存的古环境信息研究我国东部环境变化时,应慎重选择剖面,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 标签: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蜀黄土 成因 风成说 水成说 多成因说
  • 简介:水泉沟岩体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与燕山沉降带交界部位。岩体呈长条状,长30km,宽约7km。走向近东西,与区内最大断裂——崇礼—赤城深断裂平行。岩体两侧为桑干群谷嘴子组变质岩系地层。近年来,在岩体内发现了大型金矿床——坪金矿,并在岩体内、外接触带找到多处金矿床(点)。经研究认为,此矿床为产于偏碱性杂岩体中的重

  • 标签: 金矿化 泉沟 外接触带 大型金矿 中朝准地台 内蒙地轴
  • 简介:在平谷-兴隆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发育有洞子沟、边墙沟、后干涧、银冶岭等银多金属矿床。其特点是:产于中上元古界地层中。与中元古火山岩或火山角砾岩筒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一定的联系。对其成因争论较多,本文试图从区域展布特点和矿床特征探讨其成因。

  • 标签: 银多金属矿床 中新元古代 上元古界 火山岩 角砾岩 地层
  • 简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有关这些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颇大。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1)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关联,火山-侵入杂岩的特征可与安第斯型火山-侵入岩组合

  • 标签: 杂岩 活动大陆边缘 东南沿海 侵入岩 构造背景 英安岩
  • 简介:通过调查和分析长三角地区张家港市2004年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980)的土壤pH,探讨了该市近20年来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的土壤pH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该市土壤pH变化明显.南部人为土地区绝大部分土壤pH值都下降了一个单位,平均值由7.39降至6.33;北部雏形土区,两个时期的土壤pH值分别为7.92和7.98.土壤pH的降低可能同该地区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酸雨及工业酸性"三废"排放的增加有关.此外,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也对土壤pH变化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土壤地球化学性质差异则是导致南北地区土壤pH变化不同的内在因素.

  • 标签: 长三角地区 土壤PH 变化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