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像光导纤维分布式温度传感器这样温度测量方法发展,可以获得高精度水平井连续温度曲线图。在智能完井中,采用现代温度测量仪可探测到分辨率大约为0.1下微温度变化,该方法有助于诊断井下流体状况。由于水平井开采过程中吸入流体温度不受升高地温变化影响,所以,各相态(油、水、气)初始温差都是因摩擦影响所致。采气时,通常引起温度降低;而吸入水井筒可能升温也可能降温。吸水层温度较高是由于产层之下温热含水层温水侵入引起(水锥进)。由于流体温度特征差异,产出水温度可能比产出油温度低。如果油水产自同深度,当油水在孔隙介质中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油温度会比水温度增加更多些,导致产出水比产出油流入温度低些。由于流入温度较高,水锥进吸水层位温度变化曲线相对比较容易探测,但水从与油同深度突破可能不是太明显。本文中,我们举例说明了流入条件范围,水气吸入位置可以根据井温度曲线图中所测量温度变化来确定。采用数字井温预测模型(Yoshioka等,2005a),我们计算出了水侵条件下温度变化。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假设,当生产井裸眼段其它层位产油时,有段剖面产水产气。根据地层敏感性研究,我们提出了水和气相对产出率预测结果,水和气相对产出率由井筒温度曲线可探测温度异常确定。通过将该模型与口水平井实际温度录井资料拟合。我们证实该模型可用于确定吸水位置。

  • 标签: 预测模型 地温变化 水平井 入水 分布式温度传感器 温度变化曲线
  • 简介:本文介绍了勘探新区默勒沃灵盆地7个成藏层带风险分析方法及结果。这些成藏层带代表了不同深海沉积体系,而且从陆坡上部到盆地底部整个剖面上均有分布。典型新区样,这两个盆地钻井资料也很少,其成藏层带模型都是根据地震资料建立,导致风险评价定性程度很高,但据此可在这两个盆地中划分低、中、高风险水平3种成藏层带类型。风险评价目的有两个,第是搞清楚各成藏层带内勘探前景较好储层厚度分布、结构及净毛比,第二评价沉积模型不确定性现有数据质量。我们说明了在成藏层带排序过程中,如何评价风险分析对确定有效成藏层带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排序来系统筛选未来勘探机会。这研究流程基础是地质模型风险分析,因为这种分析是对储层分布、结构以及封盖层等方面的综合地质解释。总之,要对地质模型进行恰当定性风险评价,其先决条件是认识储层变化性沉积特征范围。成藏层带风险性由区域风险因素构成,而这些区域风险因素是由区域沉积模型决定。因资料品质差资料缺乏而产生不确定性同样也很重要。把成藏层带风险与因资料缺乏而造成不确定性区分开,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例如可以在获取勘探区块、购买资料两者同时进行之间做出选择。

  • 标签: 成藏层带 风险评价 盆地 实例 海域 挪威
  • 简介:严寒北极过去只是探险者圣地:可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海冰退却,北极资源开采成本在降低。通常说法是,全世界有大约25%油气资源隐藏在北极,北极圈因而有“第二个中东”之称。从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太平洋西北航路,也有望成为未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黄金通道。

  • 标签: 中东 北极圈 气候变暖 资源开采 油气资源 太平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多数模拟预测方法都不适用于多段水力压裂页岩油气井进行产量预测。2010年引入油气业界Duong递减法也不例外。在油气井进入边界主导流动(boundary—dominatedflow)(BDF)阶段后。这种方法局限性比较明显了。本文提出对Duong法进行拓展,以便使之能够适用于受各种裂缝组合样式(fracturefabrics)、井距以及流体类型(如天然气、饱和石油不饱和石油)影响油气井长期生产动态预测。除了要克服Duong法自身局限性之外,拓展后方法还要弥补其他常用产量预测方法缺点。本次研究应当能够建立个模型,把多段水力压裂水平井流动状态物理过程(physicalprocess)纳入其中。这个拓展方法采用经验解、解析解和数值解来代表由多种实际流动状态组成衰竭模型(depletionmodel)。这个方法采用Duong诊断图(diagnosticplot)[log(q/Gp)与log(t)关系图]实现线性流动阶段边界主导流动阶段定产(constantrate)定压(constantpressure)解析解化。它构成了非常规油气井等效Fetkovich标准曲线,并充当识别裂缝间干扰出现时间基准曲线,而且与阿普斯递减曲线b值有关。数值模拟结果用于填补(fiuin)受各种裂缝几何形态、井距流体类型影响长期产量预测方面的空白。标准曲线参数包括裂缝间干扰出现时间各种流动状态下流体流入比(fluidinfluxratio)。根据渗透率、裂缝间距半长以及井距不同,流体流入比介于01之间,其90代表孤立流动状态,而1代表瞬变流动状态。本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业界更加准确地预测致密油藏页岩气藏产量,而且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产量递减预测。文中还讨论了由历史生产数据完井数据估算产量预测所需输入参数方法,例如渗透率、裂缝间干扰出现

  • 标签: 产量递减分析 裂缝间距 油气藏 页岩 流动状态 产量预测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电潜泵排水工艺实施前后天东90井排水幅度、井底流压下降速度及邻井水气比变化情况,评价了广东90井电潜泵排水实施效果。东90井实施电潜泵排水后,排水量最高达到450m^3/d,高于正举,反举,略高于增压正举排水,与增压反举措施排水量相当。同时,井底流压下降速度高于周边气井,说明实施电潜泵排水措施初见成效。图2表3参2

  • 标签: 天东90井 电潜泵 排水 水气比 压降速度
  • 简介:12000-2005年发现31个大油气田大地构造背景:对今后发现启示全世界油气储量大约有55%是由921个大油气田提供。在这921个大油气田中,有31个(7个大油田24个大气田)是在2000~2005年期间发现,而其余890个大油气田则发现于1868~2000年。从大油气田数量、规模油气田比例看,2000~2005年发现都符合1965年以来长期下降趋势。这31个大油气田大地构造背景类型也符合我们早先对1868~2000年期间所发现大油气田研究结果。

  • 标签: 油气勘探 AAPG 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 大地构造背景 大油气田
  • 简介:日前,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发布新小油田群月良务项目国际招标,任何有成功开发、经营小油田经验公司,均可登记申请投标,并回答在PDO商业网站上问题,预计2007年初授标,有关详情可访问PDO网址:www.Pdotenders.Com。

  • 标签: 投标项目 小油田 阿曼 服务 石油开发 国际招标
  • 简介:气井间井间干扰在气藏开发过程中备受关注,传统测试方法是开展井间干扰试井全气藏关井测压,对于低渗气藏或者当生产任务极为紧张时候,这些方法均难以实施。应用Blasingame特征曲线干扰分析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对样本数量质量要求不高,能在开井情况下快速评价气井井间干扰。运用此方法对SPC气藏进行井间干扰评价,结果与现场测试十分吻合,从而证实了该方法准确性。

  • 标签: Blasingame特征曲线 灰色关联分析 井间干扰 评价
  • 简介:德国巴伐利亚Breitbrunn气田有6口水平井钻至第三系Chatt地层。这次钻井会战目的是将部分衰竭气藏开发成储气库。钻井前进行了详细地质岩石物性研究,最终选定了物性好储层作为水平井钻井目的层。尽管该气藏是个简单背斜构造,但由于在地质情况钻井方位上还存在些不确定性,所以排除了几何钻井,而采用地质导向钻井。这种方法依赖于实时GVR(GeoVisionResistivity:可视地层电阻率)电阻率图像。它在此次钻井会战中尚属首次应用。成像数据在井下被压缩后传输到钻机上计算机采集系统,在计算机中解压缩后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图像可以精确定位井眼方位,以确保钻头始终在目的层中钻进(不偏钻)。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地层非均质性,如致密薄夹层、结核及不规则孔隙度等,而不会把钻遇某个非均质层解释为几个不同地层,从而避免了错误地质导向决策。随钻测井(LWD)方位数据既可以在钻进过程中取得,也可以在冲洗钻具更换钻头时取得。将这些不同延时数据系列进行比较可以提供实时侵入剖面井周围侵入剖面。

  • 标签: 实时成像 延时LWD成像 地质导向钻井 地层评价 应用 随钻测井
  • 简介:位于圣保罗海台南部桑托斯盆地长期被认为是个极具潜力油气勘探远景区。这主要是因为含油气丰富坎普斯盆地就在它正北方,而且两者具有相似的含油气系统以及相似构造地层演化(PereiraMacedo1990;Mello等,2002)。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地学 油气勘探 地层演化 远景区 盆地
  • 简介:随着油井设计开采技术进步,致密油藏(绝对渗透率低于1mD低渗透油藏)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结合使用长水平井钻井技术与多段水力压裂技术(多段压裂水平井),可以极大地提高这类油藏次采油产量。然而,这类油藏有效渗透率很低,油井很难维持较高产量,因而在开发达到阶段后,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适合EOR技术。文中研究了致密油藏CO2混相驱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技术。有关这两项提高采收率采油技术在常规油藏中应用,已经有比较多研究,但对于致密油藏来说有效EOR方案设计要复杂多。这些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裂缝参数(例如裂缝半长、导流能力、裂缝方向[纵向vs.横向])合理选取、生产井注入井裂缝分布以及每口井及其每个井段作业条件等。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EOR方案是对生产井注入井都开展多段水力压裂作业,而且各水力压裂段错开,以便延缓注入流体突破时间,进而提高驱扫效率。对于组确定参数,都要开展组分模拟,研究CO2段塞大小、水气比周期长度等对开采效率影响。然后把上面所讲EOR技术能够实现采收率与相应基准情形(次采油注水开发)采收率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藏水气交替驱采油可以把石油采收率提高约20%。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水气交替注入 CO2混相驱 一次采油 开采技术 动态评价
  • 简介:干酪根是石油原料,在原油形成之前可能经历漫长改造成岩期。种普遍假设是:排出油总成分反映了这种渐进改造诸多信息,而最初固定碳原始生物信息大多损失掉了。但在大多数早期原油有机物中仅占小部分微量组分即生物标志化合物例外。俄罗斯Timan—Pechora盆地中大量原油岩石提取物烷烃环异戊烯烃馏分分析表明,作为大多数原油主要组分这类馏分是生物残体液化直接产物,这些生物残体在生油点以前基本保存完好。因此,这类馏分原始生物成分在原油馏分中保存下来了。采用有机地化中种新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对俄罗斯Timan—Pechora盆地上中古生界推定烃源岩中242个油样以及83个岩石抽提物样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325个正构烷烃环异戊烯烃(总共24种)分布可以用6个分别归因于特定生物供给源端元组分线性组合来表示。6个中有4个是主要生油源(高等植物蜡质、蓝藻细菌、微藻类粘球形藻属微生物)。这些端元占了我们样品中正构烷烃环异戊烯烃大部分。其余两种代表了储层中沉积低水平生物蚀变期间原始有机物次生物蚀变(生物降解)产物。每个端元都由个分析物谱所组成,其丰度以固定比率其它端元彼此相关。我们推测,每种原始端元都代表了种耐久生物聚合物降解,这种生物聚合物为某类生物细胞壁隔膜。正构烷烃环异戊烯烃反映了它们各种前体(即原始有机物源)加权特征。如果大多数原油都是少数化学结构简单生物聚合物产物,那么就要对我们关于总有机碳重要性油窗特性许多假设重新进行审查。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原油 烷烃 异戊二烯烃 蓝藻细菌 干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