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地震动地形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主要对局部地形几何形状,入射波的入射角度、频率,震源相对位置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对地形效应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地震数值模拟在地震动地形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地形效应 局部地形几何形状 震源特性 地震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从F-的物质来源及影响F-活性的各个化学指标入手,对全省7个水文地球化学观测井进行分析并作出总体评价,指出ZⅢ-6钻孔、华安汰内井、安溪魁斗井的F-在理论上可作为前兆特征离子

  • 标签: 水化前兆 条件分析 特征离子
  • 简介:通过对察尔汗盐湖盐渍土地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钻探勘测展开分析,给出特殊地区钻探勘测工作的应对策略和改进意见,如盐渍土钻进方法的选择、土样采取与土样质量、原位测试的注意事项等,对察尔汗盐湖及类似盐渍土地区的钻探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察尔汗盐湖 地震工程 地质勘探
  • 简介:发展高速铁路是解决城市间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引起的环境问题,对铁路沿线居民及周围建筑等造成不利影响。在对高速铁路引起的振动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关于高速列车引起的地基土振动随深度变化的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Ⅱ、Ⅲ和Ⅳ类场地条件下的路堤式和高架桥式高速铁路,对0-5m不同深度处地基土的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的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差异;Ⅱ类和Ⅲ类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的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总体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呈先快后慢的衰减趋势;而Ⅳ类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的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放大的趋势,在深3m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频带随深度的变化特征与场地相关。

  • 标签: 高速铁路 地基土 加速度 振动衰减规律 场地类型
  • 简介:通过采用平面波和远场散射波混合透射的应力人工边界条件,得到了地震波斜入射的解析方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土体与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计算分析模型。以实际建设的南京地铁某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地震波斜入射条件下地下结构时域地震反应的计算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在地震波斜入射的情况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与地震波垂直入射时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地下结构 时域地震反应 斜入射 人工边界
  • 简介:本文在研究了数百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和构造了20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地剖面,利用目前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了6种输入强度下(30gal、50gal、100gal、150gal、200gal、300gal)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在计算时对每种工况均采用9条互不相关的基岩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地震波,同时用均方差来定量评估所得到的地面加速度峰值的离散性,发现计算结果离散性很大,其最大均方差为0.206,最小均方差为0.138,且离散性随基岩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而变大,随场地类别的变差也变大。

  • 标签: 场地条件 地震反应 地面加速度峰值 离散性
  • 简介:对2008—2010年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一些天然地震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这些天然地震波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 标签: 波形特征 识别 河南省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月至9月记录到的全部地震与地震事件作初步统计,并扼要介绍其分析处理情况。

  • 标签: 事件 分析处理
  • 简介:本研究拟从常规桥梁(跨径不超过150m且桥长不超过600m)出发,考虑局部场地效应,对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反应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将计算得到的地表地震动作为桥梁桥墩处的一致输入,然后再通过有限元时程分析计算得到桥梁的地震反应。通过与一致激励及考虑行波效应激励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果: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频谱、峰值加速度都有影响,与一致激励相比,考虑局部场地的一致激励对于桥梁的下部结构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于上部结构响应影响明显;考虑行波效应的一致激励对于桥梁地震响应有减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仅考虑行波效应引起的地震动一致性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并不具备保守性。

  • 标签: 局部场地效应 非一致激励 行波效应 桥梁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