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总结了射阳MS4.4地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变化,认为:(1)在震前,新沂台地电阻率、短水准资料存在较为明显地震异常;(2)前兆异常变化与预测地震发震时刻、震级对应性较强。通过数据跟踪,认为造成预测地点错误主要原因,是震前对地电阻率对比分析结果认识不足以及对新沂台地电阻率N45°E向资料变化认识不足或错误。如能再结合测震学参数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点可能更为准确。

  • 标签: 射阳地震 地电阻率 短水准 震群活动 异常特征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基于空间分布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至今缺少好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深基坑工程涉及土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尺寸及支护形式繁多,众多不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深基坑工程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变形值难以预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辽宁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工程实例放坡结合桩锚支护挡墙在地铁隧道影响下结构水平位移,支护挡墙外侧不同距离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地铁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结构位移等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工作。

  • 标签: 深基坑工程 地铁隧道 水平位移 空间效应
  • 简介:微分求积法(DQM)是1种求解微分方程初(边)值问题数值方法,通常以较小计算工作量即可获得较高数值精度。这种方法应用于工程领域时多用来解决梁、板等结构静力分析或结构特征值分析等问题,即对边值问题微分方程求解。结构动力分析属于初值问题,荷载和结构反应都具有特殊性,直接套用DQM求解边值问题并不能获得问题解。本文尝试利用微分求积原理建立求解结构动力反应具体方法。借鉴单元法思想,将荷载持时划分为若干个时步,在每个时步内对动态荷载和结构反应进行离散,然后用DQM对时步逐个进行求解,得到体系在整个时域内反应过程。通过对3种不同自振周期线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频率简谐激励下反应计算,阐释了本文方法可行性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特点,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时步内相对较优节点数,并为时步长度选取提供了建议。

  • 标签: 结构 动力分析 微分求积法 初值问题 参数选择
  • 简介: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断层引起速度脉冲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 标签: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 简介:选取湟源地震台模拟水氡2014~2016年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地震台水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氡观测 降雨 湟源地震台
  • 简介:河西务断裂为河西务构造带东缘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向北延伸与廊固凹陷内横向断层(桐柏断裂)小角度相接,向南延伸与牛东断裂相接,为廊固凹陷与武清凹陷分界断裂,隐伏于冀中凹陷覆盖层之下。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年代样品测试,对河西务断裂活动性和滑动速率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断裂上断点埋深约150m或以浅,第四系底界面的垂直错距为20—45m,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3mm/a,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1mm/a。

  • 标签: 河西务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活动性
  • 简介:本文选取1座简支小箱梁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与规范反应谱频谱特性一致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在墩、梁之间分别设置普通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比较桥梁纵向和横向地震反应,分析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震效果,并从周期延长和能量耗散2方面分析减隔震支座减震性能。结果表明,2种减隔震支座均可有效起到减隔震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

  • 标签: 小箱梁桥 减隔震支座 地震反应 周期延长 耗能
  • 简介:目前,底部剪力法是各国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时需要使用各自国家抗震设计反应谱。本文汇总了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和底部剪力法,在相同重现期和场地条件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烈度下3本规范反应谱异同,并通过算例对比了分别采用3本规范底部剪力法算出不同设防烈度下同一结构底部地震剪力和层间地震剪力。对比结果表明,3本规范反应谱和底部剪力法在本质上是相同,只在表达形式和参数设置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抗震设计规范 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 地震作用
  • 简介:Housner谱烈度及修正谱烈度作为基于加速度记录时程直接得到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建筑结构破坏及地震宏观烈度存在较高相关性,是可靠地震仪器烈度物理参数指标。然而,相对于地面加速度峰值、地面速度峰值等地震动峰值参数,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对应谱烈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耗时相对较长,影响了利用谱烈度确定地震仪器烈度时效性。基于对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谱烈度快速近似算法,仅计算4个方向上谱烈度值,采用其中3点作圆即可获得水平面内谱烈度迹线近似最大值,使计算速度提高了45倍,且保持了谱烈度作为地震仪器烈度物理指标的精度。利用在汶川MS8.0地震等386次MS>3.0地震中获取2701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Housner谱烈度快速近似算法计算误差在±4.5%以内,可以同时满足地震仪器烈度速报可靠性和时效性需求。

  • 标签: 强震动 仪器烈度 谱烈度 汶川地震 快速算法
  • 简介:随机有限断层法作为半经验半理论地震动合成方法,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以及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可在工程关注频率范围内模拟地震动时程,为实现较大区域地震动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系统阐述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基本原理、静力学拐角频率模型及动拐角频率模型发展;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断层尺度、破裂速度、剪切波速及应力降)、Kappa因子和介质品质因子取值原则,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取值范围;最后讨论了现有模拟方法在考虑参数取值、子断层划分和子断层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能量处理方式上缺陷,明确了随机有限断层法发展方向。

  • 标签: 地震动模拟 随机有限断层法 应力降 Kappa因子 品质因子
  • 简介: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六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和动力三角翼倾斜摄影系统在云南鲁甸地震现场开展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相关工作,利用建立三维模型,分别对灾区房屋震害、滑坡、滚石、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倾斜摄影技术可以表现地震灾害场景和具体灾害特征,对遥感在地震灾情精细化分析及了解灾区建筑物布局、破坏程度和恢复重建建筑现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是地震领域初次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倾斜摄影新技术在地震灾害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工作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 标签: 鲁甸地震 倾斜摄影 地震灾害
  • 简介:多次透射公式(MTF)物理概念简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时空解藕高精度波动数值模拟。然而,MTF与其它局部人工边界条件类似,存在数值模拟失稳问题,如高频振荡便是可能出现失稳现象。本文在分析MTF高频振荡失稳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在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消除MTF高频振荡失稳一种措施,即在整个有限元数值模拟区内施加与应变速率成正比较小粘性阻尼;同时,讨论了这一稳定措施有效性及其对数值计算精度影响,并通过数值试验检验了这一稳定措施可行性。结果表明,消除高频振荡失稳措施行之有效,且只对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无意义高频分量具有抑制作用,而对有意义较低频段内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精度影响较小。

  • 标签: 单侧波 粘性阻尼 数值模拟 散射问题 波源问题
  • 简介:断层泥是研究活动断裂带运动性质和活动习性重要介质。以往,对断层泥研究主要借助偏光显微镜和低真空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到现象有限。借助高真空扫描电镜从纳微米尺度对断层泥进行更精细化研究,其方法是对野外断层泥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自然风干、微样制作、表面镀金和扫描电镜观察,从纳微米尺度研究a-b组构面和a-c组构面的各种变形现象。此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断层运动性质、断层滑动面的新老关系,并可鉴别粘滑过程与蠕滑过程;同时,还可以对工程场地中发现黏土滑动面进行鉴别,区分地震断层和非地震断层。

  • 标签: 活动断裂带 断层泥 纳微米构造 研究方法
  • 简介:近年来,地震作用下匝道桥表现出较高地震易损性。为建立匝道桥有效约束方式,以减小其地震损伤,本文基于汶川地震中连续梁桥约束方式调研结果,建立了4种不同匝道桥支座约束方式,并以石家庄石环线某匝道桥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约束方式下匝道桥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具有一定剪切变形能力,可降低桥墩与支座组成体系刚度,有效分散了上部结构地震惯性力,保护了下部结构,但应注意其引起较大主梁位移;固定支座或墩梁固结形式会放大桥墩受力,增加下部结构损坏,不宜设置在高度较矮、刚度较大桥墩上;双层挡块和垫石凹槽分级限位支座具有较好限位能力,并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

  • 标签: 桥梁工程 约束方式 匝道桥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 简介:基于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建立断层黏滑模型,采用阶跃形式应力扰动加载于断层模型上,利用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主要分析了应力扰动值正负、大小和加载时间t0对断层滑移时间影响。结果发现,当库伦破裂应力为常数,不论是正应力起主导作用还是剪应力起主导作用,对后续断层作用几乎一样。静态应力扰动作用下断层成核周期会发生提前或者延后,具体表现为:当库伦应力为正时引起断层成核时间提前,且提前量小于原有周期值;库伦应力为负时引起时间延迟,且延迟时间不受原有成核周期限制。库伦应力扰动幅值越大,引起滑移时间改变量越大。成核时间提前量与应力扰动加载时间有关,在前期施加同样大小应力扰动,时间提前量呈现随加载时间增加而增加趋势。

  • 标签: 速率—状态依赖性摩擦滑动定律 黏滑 断层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 简介:砌体结构震害现象表明楼层侧向刚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其破坏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开展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对结构易损性影响分析。以3层和6层砌体结构为例,采用等效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研究了竖向刚度不规则性对砌体结构易损性影响。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地震反应参数,借助增量动力分析及回归拟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峰值加速度结构易损性曲线。通过改变楼层侧向刚度值来模拟薄弱层,研究了楼层刚度变化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影响。通过改变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分析了底部刚度突变对结构不同破坏状态超越概率分布影响。研究表明:与规则结构相比,当刚度突变位于结构底层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易损性相对较高;随着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从0.5增大至1.2,结构易损性逐渐降低。当刚度比为1.5时,结构薄弱层由底层转移至二层,结构整体易损性增加;当底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倒塌易损性要显著高于规则结构。

  • 标签: 砌体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刚度比 易损性 薄弱层
  • 简介:发展高速铁路是解决城市间交通问题有效途径,但其所产生振动和噪声引起环境问题,对铁路沿线居民及周围建筑等造成不利影响。在对高速铁路引起振动问题进行研究中,关于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随深度变化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Ⅱ、Ⅲ和Ⅳ类场地条件下路堤式和高架桥式高速铁路,对0-5m不同深度处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进行了现场测试,并以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差异;Ⅱ类和Ⅲ类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总体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并呈先快后慢衰减趋势;而Ⅳ类场地条件下,高速列车引起地基土振动加速度响应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放大趋势,在深3m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高速列车运行引起振动频带随深度变化特征与场地相关。

  • 标签: 高速铁路 地基土 加速度 振动衰减规律 场地类型
  • 简介:针对10种不同坡角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波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以一定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情况;(2)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3)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 标签: 凸起地形 斜入射 地震动特性 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 简介:通过总结台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影响测站高差常见因素及影响测线高差常见环境因素,绘制安丘地震台台站水准各测站高差在不同时期曲线图,分析各测站在不同时期内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各测站高差与整条测线高差相关系数,来分析探讨各测站高差与测线高差之间关系,为将来落实异常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研究观测场地沉降变化。

  • 标签: 安丘地震台 台站水准 测站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