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新课标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新的高度,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本文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与网络交流,从体育与健康课与团体心理分析入手,谈谈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于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实践的点滴体会,旨在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 团体心理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们既承受着来自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一系列重负,同时又承受着来自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压力。可以说当今的大学生是一个心理幼稚同时又承受着超负荷压力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千姿百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体育运动,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学生 体育运动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 简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创新教育在教学中体现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应立足于日常的体育教学;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 标签: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 简介:精神分析学派认定生物性是心理结构的序参量,其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文化心理学将各自的序参量约定为现实性、价值性和符号性。4种理论虽然观察角度和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相当的真理,我们想知道是否存在着一种理论既能够整合上述不同体系,还能够解释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呢?

  • 标签: 尖顶突变模型 心理结构 动力学方程 复杂性
  • 作者: 谢莉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第2期
  • 机构: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善于正确运用讲解、示范以及练习的各种教学法,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才能使学生在形成和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学生才感知所学习某个身体练习的形象;学生通过亲身练习实践,才能掌握所学的动作技术、技能。

  • 标签: 讲解 示范 练习
  • 简介: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才的具体体现。

  • 标签: 体育课教学 主体性 教学质量
  • 作者: 李世霞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8-10-20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8年第10期
  • 机构:素质教育实施了那么久,有的地方还取得了骄人成绩,可是在强调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成绩的同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块却被忽视了。有的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就有违法犯罪的报道,甚至伤害别人,毁灭自己。做为一名卫生教育工作者,每每看到一些不想看到的悲剧,听到一些不想听到的报道,无不想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研究,了解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分类,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方法和思路。

  • 标签: 高校体育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 作者: 程明乾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8-11-21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8年第11期
  • 机构: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是后天多,先天少,归根结底是后天培养起来的。我们对学生教学中培养知识与技能,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反应。它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六大功能。对教学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冉爱华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8-10-20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8年第10期
  • 机构:体肓课的准备活动是完成授课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提高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预防出现伤害事故,并帮助授课对象做好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准备,而且还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于准备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科学安排。为了提高课的质量,防止运动损伤,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理性分析法对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等,并论述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突出显示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师以求实的态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努力实现课程目标,贯彻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落实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 标签: 中小学校 课程标准 目标 体育与健康 实施效果
  • 作者: 王江龙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第2期
  • 机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笔者对比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思想的区别,通过引用专家理论、分析课堂实例,指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及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更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 标签: 体育 课堂教学 新课程
  • 简介:新时期,社会形势对电大学生要求更高更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对电大女生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女生养成终生体育意识的因素,学校应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营造氛围,切实增强电大女生终身体育意识。

  • 标签: 女生 终身教育 体育意识
  • 作者: 曾敬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第2期
  • 机构:大家都知道,体育课与其它课程不同,体育课的组织与进行主要是在室外操场上实现的。学生活动范围大,外界环境影响大,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通过组织教学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不良心理
  • 简介:摘要自从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覆盖率不断提高。如今,大学生已经不再稀有,但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竞争增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一再提升,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跟随而来的就是各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因学业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抑郁,跳楼自杀事件普遍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针对这一现状,必须要建立全面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缓解当前现状。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压力 心理健康
  • 简介: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每一名体育工作者应从学校日常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着手,从培养学生自小建立体育锻炼意识着手,来巩固和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只有抓住这一体育事业的基础才能使处在体育事业金字塔尖的竞技体育得以更加灿烂、辉煌。

  • 标签: 转变观念 培养 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