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西部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是旨在应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环境中人们的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惠民政策项目,它不仅为搬迁移民提供了更安全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为促进山区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提供了契机。以陕西省汉中市L县为例,通过对搬迁移民农户的调查,主要从搬迁后移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区管理等方面来考察山区搬迁移民集中居住后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西部山区 搬迁 移民 集中居住 社会文化适应
  • 简介:“精准扶贫”是当前经济社会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重点从基层政府等待扶贫项目、资金;扶贫主管部门等待政策、资金、项目;贫困人口等待、享受被精准扶贫;部分参与机构(企业)等待扶贫商机这四个方面对坐等扶贫现象及其蔓延进行分析,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方向,并从让贫困人口先站立、再扶持;避免扶贫政绩化、任务化、运动化;避免宣传误导;加强扶贫的针对性方面,提出了避免坐等扶贫现象蔓延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精准扶贫 坐等扶贫 现象蔓延 政策建议
  • 简介:赶在落幕之前,失急慌忙奔了趟上海,补完了第二期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我天分有限,看画总是一头雾水。南去北来,更像是受职业道德驱使,履行一种程序正义。

  • 标签: 熟人社会 职业道德 程序正义 吴湖帆
  • 简介:从段义孚在《人文主义地理学》发表之前的作品来看,他对于人的环境经验研究有如下基本观点:1反对生硬的量化记录,推崇基于丰富的感知觉的直接描述式地理学论文写作;2反对用偏狭的意象与心智地图来阐释人类的环境认知,推崇能够将环境认知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基模";3反对孤立地认识和使用"环境"概念,推崇富有人文精神且能够将环境概念容纳于其中的"世界"概念。对段义孚而言,现象学主要是一种哲学立场,而不是需要从形式上去模仿、从术语上去标示甚至被某些"定论"所绑缚的一种操作指南,因此,与其说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某种严格的"现象学方法",不如说他的工作体现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现象学态度"。

  • 标签: 段义孚 环境经验 现象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
  • 简介: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同样需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工作的指导思想。从"拆旧建新"现象入手,对遗产保护、文脉延续、功能运转、舆论引导四个方面分析了"拆旧建新"的大规模复古行为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负面影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理论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都存在一些困境,需要辨析和廓清造成困境的若干认识偏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抓住十八大以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契机,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突破名城保护面临的困境,从理论研究、技术体系、监督机制、民生改善、公众意识等方面系统探索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的新路径。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遗产保护 拆旧建新 城市发展规律
  • 简介:“援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支撑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针与政策。“文化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多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注重西藏的文化建设,90年代中期“文化援藏”概念形成。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市“文化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为“文化援藏”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文化援藏”工作中增加中华文化认同内容,并以“文化援藏”配合西藏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全局观念和世界眼光认识西藏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下,合理使用内地文化资源,促进西藏文化的发展。

  • 标签: 西藏 文化援藏 边疆治理
  • 简介:本文选取武夷山茶文化为研究样本,借助质性访谈对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认知。结果表明: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本因素。本文根据影响因子的量化研究,把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影响机理概括为:文化内驱力、社会推动力、市场调控力和资本外驱力合力驱动的结果。

  • 标签: 旅游地 文化变迁 影响机理
  • 简介:不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就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直到现在,好多社会问题都源于还在深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国老一代学者在研究社会问题的时候,都饱含蕴含着一种个人价值理想与人文精神指向,具体表现为对劳苦大众的人文关怀——上个世纪20、30年代,有一批知识分子、文化人深入到乡村里开展实地研究,也曾试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贫穷问题和农民问题——其解决之道的切入点就是:对农民进行文化启蒙教育。亦如经典作家所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 标签: 乡愁 原生态文化 城市化 空心村
  • 简介: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与困境,认为城乡规划中对文化遗产范畴价值的狭隘理解、对地域文化和传统规划理念及方法的相对忽视是造成上述困境的症结之一。在我国进入城镇化新阶段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文化遗产内涵价值,按照理念、方法、技术和资源四个层次,重新评估文化遗产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并通过全层次、全过程、差异式、交互式的方式介入到和作用于城乡规划之中,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促进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文化的永续传承,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 标签: 城乡规划 文化遗产 价值作用 文化传承
  • 简介: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7819国内统一刊号:CN11-5191/G2《中国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4年3月创刊,探讨文化遗产学术,传播文化遗产价值,关注文化遗产领域前沿问题,深度解析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实践与理念,向读者打开分享文化遗产新知的专业视角。2017年度《中国文化遗产》双月刊,双月末30日出版发行,每期112页码,全年定价:120元,全国各地邮局随时均可订阅,邮局发行代号80-255。

  • 标签: 中国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征订
  • 简介:文化援藏”不是支援方将文化直接输入到受援方,而是支援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西藏的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援藏”是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思想宣传、新闻广电、文化教育、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人才援藏”“项目援藏”“智力援藏”,60多年来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对于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文化援藏”的概念,简要总结了60多来“文化援藏”的实践和成效,分析了今后“文化援藏”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文化援藏建藏”的机制、模式、思路和建设、完善“援藏建藏文化体系”等建议。

  • 标签: 援藏 文化援藏 西藏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为控制南海航道,掌控南海海权,趁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以“无主之地”为借口,派出军舰和调查船,陆续侵占南中国海九座小岛.此为中国近代最为严重的海疆危机之一.1933年7月25日,法国发表公开占领公报,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团体纷纷抗议法国侵占行径.中国报刊也争相撰文,以大量报道和评论宣传传播即时信息,捍卫南海主权,揭露法国野心,支持国民政府展开外交斗争,体现出勇敢坚定、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 标签: 九小岛事件 南沙群岛 社会舆论 海疆危机
  • 简介: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为当前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而清代(1644-1911年)是研究开展最为系统、成果最为丰硕的历史时段。本文从农业生产、经济、人口、社会动乱等4个主要方面梳理了清代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研究进展,兼及同期重大气候事件和历史事件案例,总结了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定量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时空尺度多元化、深入气候影响的过程机理层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1)完善气候变化影响链条;(2)加强区域综合研究;(3)推动跨学科集成研究。

  • 标签: 清代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研究进展 展望
  • 简介:为防止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应尊重其再社会化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再社会化的理想模式。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借鉴社会嵌入客体——即社会关系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制度秩序嵌入、组织间制度嵌入、人际嵌入,对比分析中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会嵌入程度发现,我国在三个层面的社会嵌入均低于日本,老年人再社会化程度也低于日本。为此,必须加快养老事业的法制化、鼓励多种非营利组织加入、培育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营造多样的社会交往活动,同时需要重视老年人的潜在资源价值以及老年人主动选择社会的交往意识。

  • 标签: 社会嵌入理论 再社会化 社会关系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 简介:如何协调好历史文化名城中旧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机动交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分析了历史名城的道路格局与交通模式的关系,以及旧城交通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城市总体布局和旧城内外交通关系等方面,提出协调机动交通发展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规划思路和规划对策,并介绍了一些城市旧城的规划思考和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名城保护 名城交通 思路与对策
  • 简介:本寨屯堡作为明朝初年'调北征南'平定云贵地区之后实行屯田制的产物,因为历史与社会原因,在六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封闭发展的文化环境,保留了较为浓厚的防御军事色彩。介绍了本寨发展的历史背景,描述了本寨的选址特色,分析了它独特空间布局形态,同时也对屯堡大院内的空间营造做了初步的分析。

  • 标签: 安顺屯堡 军事聚落 江南移民 防御性
  • 简介:将名城保护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是全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经30多年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相对完整法规体系,在依法保护古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对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相关立法的梳理,阐述立法保护对于名城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苏州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 立法
  • 简介:厦门与汕头侨乡近代服务业发达,并在建筑文化中有所反映,其中厦门建筑文化侧重于娱乐性,以影剧院建筑为代表;而汕头侧重于商务性,以旅栈业建筑为代表。这种差异源于二者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从家庭和职业结构看,厦门人口中以侨眷为重要组成的无业人口多于汕头,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促成了娱乐业建筑的繁荣。而汕头商业人口更多,无业人口较少,历年海关出入人数也多于厦门,建筑文化因此表现出更多的商务性特征。

  • 标签: 厦门 汕头 近代侨乡建筑 服务业建筑文化 比较研究
  • 简介: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北爱尔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整体情况和个别案例分析,总结出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经验。第一,建立多方面的合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民间团体和公众的优势和作用。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国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三,拓宽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渠道,形成长远稳定的资金来源。

  • 标签: 北爱尔兰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