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考古发现山西第二次发掘绛县横北墓地横北墓地位于山西绛县以西约11公里的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本次发掘是继2004年冬首次抢救性发掘之后的第二次发掘,也是一次全面的主动发掘。在8300平方米的发掘区域内,清理西周时期墓葬190座、车马坑或马坑24座。自南向北墓葬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初年。在埋葬习

  • 标签: 建筑基址 文物考古 成交价 墓葬 博物馆 随葬品
  • 简介:如果看过电影《悲情城市》,相信这一幅画面总会深深的停留在记忆里,抹不掉:灰暗的色调、沉默的远山、清冷的石阶、悲情的味道,或许是大师赋予了九份一种浓浓的哀愁,于是我也跟随着大师拍下这幅九份最具代表的删面,影片《悲情城市》开头的场景。

  • 标签: 悲情 城市 大师
  • 简介:100个最想去的地方武林高手人人梦想得一本绝世武功秘籍,要成为旅游达人自然也少不了一本堪称私藏的“旅游宝藏地图”,要高效地玩转山东,就看看当地人的推荐吧,去哪儿玩、吃什么买什么回去给死党和家人,地道、准确,看一眼万事ok啦!

  • 标签: 山东 旅游业 旅游经济 旅游市场 旅游景点
  • 简介:城镇体系的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形特征,说明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 标签: 分形理论 分维 规模结构 陇东地区
  • 简介:事件今日,江苏淮安"南北分界标志工程"引起了广泛争议。工程以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为主体,结合古淮河历史博物馆、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一主题公园。它位于淮安市淮海北路东侧的古淮河(俗称"古黄河")两岸,根据计划,该纪念碑将结合博物

  • 标签: 分界标志 淮安 分界线 淮河 中国地理 南北过渡
  • 简介:1939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一校,由何长工同志率领来到壶关,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抗日战争 日军 军事 胜利 中国人民 分校
  • 简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σ趋同,在1990-1999年期间则没有出现σ趋同,却表现为异.与此相对应,1978-1990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也发生了β趋同,趋同的速度在2.2%以上.这个速度与国外学者关于β趋同速度在2%左右的结论相接近.但是,1990-1999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系数却为正值,表明这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β趋同,而是出现了异.就1978-1999年的总体情况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β趋同,不过β趋同的速度很小,只略高于0.9%.在1978-1999年期间,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国家的区域政策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区域经济格局,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区调控措施,才能够有效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标签: 区域经济增长 趋同 分异 Σ趋同 Β趋同 俱乐部趋同
  • 简介:在分析文献典籍的基础上,通过从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两个角度对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剖析比较,以解读广东佛教文化景观的地域异和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佛教早在汉代即已传入,后随交通线和区域开发进程演变。在传播时间上,珠三角地区佛教传入最早,粤北和粤东北次之,粤东南潮汕地区则最迟;在空间分布上,广东佛教呈现明显的空间的异现象,将广东佛教文化划分为三大文化区:广府、客家和福佬佛教文化区,分别以广州、韶关和潮州为中心,并在佛教信徒数量和比例关系及寺院规模等层面存在明显差别;在佛教文化景观表现上,三大佛教文化区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突出地表现在佛教建筑风格、语言、音乐和民俗层面。而佛教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化深刻反映着广东对外交通条件、区域开发进程和水平及地理环境的差异。

  • 标签: 佛教文化 景观特征 地域分异 广东
  • 简介:在综述国内关于旅游现象的空间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关于旅游现象空间异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和旅游地、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流、旅游地本身等旅游产业发展投入要素方面入手的,对于旅游发展的区域效果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在与国外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和研究的趋势,作者提倡国内旅游地理学应加强旅游影响空间异研究。阐述了旅游影响空间异研究的意义以及基本内容,希望藉此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乃至旅游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旅游影响 空间分异 旅游流 旅游地理学
  • 简介:本文深入分析清代北京城旗民城而居的过程及影响。以往对北京旗民分居的讨论研究多从顺治三年始,本文在以往研究和传统史料的基础上,利用清代内阁大库档案部分奏折和《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等资料,论证北京旗民城而居政策开始于清顺治元年五月入北京城时,并深入探讨其具体过程。在重新梳理清初旗民城而居过程的同时,文章进一步分析旗民城而居政策对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影响,从北京城清代功能分区、人口流动、地理地价区位等方面探讨其影响的表现。

  • 标签: 清代 北京城 旗民分城
  • 简介: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等城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构建了城镇化水平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江西省2001年和2010年各县(市)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江西各县(市)城镇化综合水平自2001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变异程度减小,但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拉大,极化趋势显著;②江西省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从北向南呈现由高向低的梯度变化规律;县域城镇化水平高和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全省的西北、东北、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空间形态上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围梯度变化的圈层式结构;③江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是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及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等方面的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4132010400)

  • 标签: 熵权法 城镇化 分异 江西省
  • 简介: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了解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扩散转移态、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指数及转移密度等的计算,对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刻画。结论显示: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呈现随距离递减的特征,其动态扩散年际间变动不大,但空间集中性日益增强并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区,相应地这些省区入境游客的转移密度也较高。

  • 标签: 入境旅游流 扩散 时空分布集中指数 转移密度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陆路交通网络为对象,综合利用可达性度量模型对广东省区域可达性进行测算和空间特征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广东省省域的等级分区。结果表明,广东区域日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同心圆分布特征,并具有明显交通网络指向性;但在空间、交通网络结构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潜力可达性表现出多中心圈层的空间异特征。研究揭示了广东省区域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异规律,探讨了地理区位和城市发展在可达性空间异中作用,从而为广东产业布局优化、土地集约化利用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可达性 潜力模型 等级分区 空间分异
  • 简介:安全是一个目的地、区域或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旅游增长的基本决定因素.目的地处于危急事件中时,其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旅游者自身决策以及国家或社会组织对待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政策或手段的影响,会陷于低迷.本文对目的地旅游业受危机事件影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设计旅游危机决策链,从而构建动态的、有机联系的旅游危机管理战略框架.

  • 标签: 危机 旅游安全 旅游危机管理
  • 简介:每60钟就有一个物种永远地从地球上灭绝,人们很难想象,一个经历了千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而生存下来的物种,在一个小时内就终结了它坚强的物种进化史。这只是野生动物被人类赶向灭绝之路的一个缩影。据科学家估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加快到每小时1个。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和139个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还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0种两栖爬行动

  • 标签: 物种灭绝 野生动物 人类活动 形成速度 哺乳动物 工业革命
  • 简介:认识人地关系要素因果反馈联系和构建定量模型是进行城市协调状态评价的关键,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为背景,探讨大西安人地关系协调演进趋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突出表征城市环境因素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运行作用的基础上,优化指标体系,运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函数构建复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研究区人地关系协调状态的等级与类型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模型GM(1,1),预测2011-2020年研究区总人口与耕地面积的模拟值。分析发现:未来10年研究区的总人口年均增长13.99‰,耕地面积年均递减14.30‰,人多地狭的矛盾使生态安全将会受到严重挑战。

  • 标签: 人地关系 西部大开发 协调发展度 GM(1 1)模型 西安市
  • 简介: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GIS技术以及ID异指数等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异格局做了定量化评价与测度。结果表明:县域综合评价水平在数值上呈现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等、中低水平相对集中分布;空间上呈南一北方向递增,东一西方向“U型”的总体分布;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地域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异明显。研究认为加强三大地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推行差异化的县域发展战略是陕西省全面实现县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

  • 标签: 县域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