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从唐代到清代,江西各地进士数量的增减大体与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如吉安府、南昌府、抚州府等,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建昌府及唐代的袁州宜春郡(即袁州府)。因此,江西各地进士数量的增减既体现了历史的自然性,也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作用。

  • 标签: 江西 进士 地理分布
  • 简介:<正>清代安徽的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粮食作物的生产占绝大比重。在粮食作物中,又以稻谷和小麦一直占主要地位,是安徽人民的主食,其他则有豆类、黍、稷、粟、高粱、薯类、玉米等杂粮,它们的种植面积虽然不能与稻麦相比,但在大多数地区同样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粮食作物 物产 淮河以南 双季稻 种植面积 涡阳县
  • 简介: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地理学是研究方言地域分布的学科。通过“方言分布图”的分析,探讨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方言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方言地理 方言分布图 方言研究意义
  • 简介:潮州双忠信仰始于南宋咸淳年间,至明末,潮州双忠祭祀点已知的有13处,其设立时间大多在明代中前期。至雍正末年,本区双忠祭祀点可考的有29处。至清末,双忠祭祀点有69处,双忠庙约50座。潮阳县始终是双忠信仰的中心区域,祭祀点沿着该县的主要河流练江扩散,且分布密集。

  • 标签: 潮州 双忠信仰 地理分布
  • 简介:"乡"是中国古代金字塔式集权体制中的重要地方基层区划,宋时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宋代建昌军诸县所辖"乡"的研究,认为宋初乡应该还是一种用于收取税赋的地域单位,北宋中后期才完成"地域化"转变,唐末宋初乡数的减少及随后乡的"地域化"转变与人口的变化息息相关。宋代乡名有逐渐雅化和由地理型向教化型转变的趋势。宋以后乡数和乡名变化变动都较小。

  • 标签: 宋代 建昌军 基层区划
  • 简介:<正>四川种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以荆、湖地区为中心的大溪文化,已发展到峡地区。虽然在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实物稻,但从大溪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以种植

  • 标签: 四川盆地 历史时期 唐宋 移民 道光 云南
  • 简介:中国有大荔枝分布区:岭南、四川和福建。荔枝原产于岭南地区,从汉代起便成为南方地区特色果贡之一,直至清末。笔者在全面考查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大荔枝分布区的形成,着重研究了荔枝种植及进贡的历史地理变迁。栽培荔枝约于汉初传入四川、隋以前传入福建;进贡则呈现出隋唐以前贡在岭南、唐宋贡在四川、元明清贡在福建的现象。通过分析得知导致荔枝种植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和人为原因(正反两种作用),荔枝贡地选择则随着政治形势的动态变化而变化。

  • 标签: 荔枝 地理分布 贡道变迁 贡道
  • 简介:<正>春秋初期,华夏诸国北边迫于戎狄,而南方则受威胁于楚人。楚人的先世,据旧史所载,说是颛顼的后裔,至熊绎时因事周成王,才受封于丹阳。楚国所封的丹阳,《汉书·地理志》说是在丹阳郡的丹阳县。其地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史记·楚世家·集解》引徐广说,谓在南郡枝江县。其地在今湖北枝江县东

  • 标签: 地理分布 春秋时期 当涂县 丹阳 楚世家 周成王
  • 简介:<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改革家中,王安石似乎是最为不幸的,以至于在他身后900年的今日,他的思想和政绩仍受到人们不应有的指责。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直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农田水利法,也遭到了无端抨击。或指其“不实不当”、“徒劳烦

  • 标签: 农田水利 熙宁 王安石变法 淤田 兴修水利 田赋
  • 简介:在文献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将两宋时期地理术数的流行区域分成以下类型。1.音核心区——中州,主要为河南、河北、甘肃、垅外等,包括了今天华北、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唐代以来北方政治的核心区域。2.音与地形交错过渡区——江淮之间。大体淮河以南,至于今宁镇地区。3.地形-北方——海岱地区,以北宋京东东路,今山东地区为主。4.地形-江浙皖——太湖地区、杭州周边、皖南。5.地形-"九星八卦"核心区——宁镇以西至于江西。6.地形-"土九宫"——钱塘江以南地区,以今台州-宁波一线为核心。7.地形-"青囊"核心区——福建、南岭。8.地形-巫——湖湘地区。9.地形-九星八卦与青囊混合区域——蜀地。总体上从北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呈现音逐渐减弱,地形逐渐增强的空间过程,并在时间轴上强化这种空间趋势;而在社会空间的层次上,则是上层统治阶级到下层百姓,随着社会身份的从高到低呈现出音逐渐减弱,地形逐渐增强的空间梯度演变过程。

  • 标签: 地理术数 区域分布 五音 地形 宋代
  • 简介: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上篇)史念海我国长城的建筑,起源甚早。春秋之世即已有之①”其后至于战国,就更为繁多。齐、楚、韩国自各有其长城,魏有东西两长城。燕赵两国又有其南北两长城。秦国所筑更多。前后就有条。就是七雄之外的中山国,也难得...

  • 标签: 长城 西北地区 《史记》 历史军事地理 内蒙古自治区 秦昭襄王
  • 简介: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下篇)史念海贰两相对立局面的形成及其有关长城的作用长城是有关军事的设施。这是说建筑长城是用以防御敌对势力的进攻的。长城的建筑正可以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两相对立的局面,因而其中的一方有了建筑长城的必要。在悠久的历史时...

  • 标签: 明长城 《明史》 《史记》 匈奴 西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 简介:宋代长江峡地区出现了大量草市镇,它们之中有的今天依然存在,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有的则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本文通过对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的分析研究,考证出51个草市镇,并将它们的位置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作了相应的比定

  • 标签: 宋代三峡 草市镇
  • 简介:<正>《尚书·禹贡》雍州章云: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伪《孔传》以织皮、昆仑、析支、渠搜为四国,谓系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的羌髳之属。而郑弦《尚书注》则谓:“衣皮之

  • 标签: 《禹贡》 《尚书·禹贡》 昆仑 历史地理 雍州 考实
  • 简介:国家级森林公园——山西老峰景区正在修建大型客运索道.该索道从老峰北边的中峪延伸至下面的东峪.索道设计单程1540米。落差558米。建成以后将成为“晋第一索道”。目前,索道19个支架的基础安装工作正在进行,全部工程可望于3月底前完工,预计将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正式启用。

  • 标签: 客运索道 三晋 国家级森林公园 修建
  • 简介:本文利用《翁心存日记》等历史文献资料,重建了1840年长江角洲水灾的时空分布。本次水灾的主要天气成因为梅雨期偏长、雨量偏多。其灾害程度一般。对常熟区域社会对水灾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直接受灾的农民能迅速对灾害做出反应,驱动社会力量的动员。官府和士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组织赈济。无论官赈和民赈,皆操于胥吏之手,使得赈济的效率低下,而鸦片战争亦使得该年灾害的社会赈济更加困难和复杂。江南区域社会存在的赈济体系能使灾害损失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转移,从而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但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制度及事件对区域响应机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清代 长江三角洲 历史气候 水灾 社会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