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近代著名教育家张裕钊,曾一度主讲南京凤池书院,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英才。

  • 标签: 张裕钊 凤池书院
  • 简介:<正>1986年4月,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清理了一座砖室墓葬.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南京农业大学位于南京城东郊1.5公里卫岗.宁杭公路南侧.在该校实验大楼南面修筑公路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清理前墓葬上半部已暴露.室内淤满黄土和砖块.墓室平面呈长方形

  • 标签: 西晋墓 南京农业大学 发掘简报 盘口 南京市 竖系
  • 简介:<正>四川成都巴蜀书社于1995年9月出版了民俗学史家王文宝的新著《中国民俗学史》一书。该书以大量的民俗学史料编著了一部40万字的中国民俗学史。其中最为丰厚翔实的部分是“五四”以来至30年代我国民俗学开创后的初见繁荣期和近十七年来民俗学的重新崛起期的历史记录。作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史 重新崛起 繁荣期 30年代 发展动向
  • 简介:志者,记也,志书亦即孔子所谓"述而不作"之类,与史书同源而又有别之.史书注重人与事,尤注重人们的言语与活动,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是也,是先个体而后集合;志书则关注凝固化的业已定型的自然、制度以及作为群体的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是先集合而后个体.与之相应,史家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要把史家之史观付诸史笔,褒贬裁量,评判古今,其叙事则是详往而略今;志家追求的是事物之本来,叙而不议是其根本特色,并不注入志家个人的议论评判,其记述则是详今而略往.志与史是中国文化之两大渊薮,其意义均不待言.

  • 标签: 中国民俗 总序 通志 “述而不作” 行为习惯 志书
  • 简介:<正>1984年10月,在南京市燕子矶乡人民医院基建工地出土石辟邪一只。出土地在燕子矶镇南约一公里处的太平村,位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幕府山东陲。出土时,石辟邪身上覆有约一米厚的杂土。从它站立的姿势看,似乎没离开原立置地。石辟邪用青灰色石灰岩雕成,四足立于底板上。其面部早年被砸坏,尾部缺断一截,其余部分较完好。它昂首张口,长舌及胸,头有鬣,前肢各附翼翎五支,右足前跨,腹微收,

  • 标签: 石辟邪 太平村 南京市 燕子 站立的姿势 附翼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下半年,本馆先后在南京白下区和栖霞区发掘了5座汉代墓葬(图一),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一、南空汽车营汉墓墓残,为土坑木椁墓.(图二)土坑已毁,坑内有长方形棺椁,腐烂严重,椁板长2.20、宽1.20、厚0.05米;棺板长2.00、宽0.97、厚0.10,侧立板高0.50米.随葬品如下:铜镜1件完整,日光连弧纹镜.圆形圆钮,座外有内向连弧纹周,为八连弧,钮座和弧圈之间有浅直线和弧线相连.外区饰以符号.直径10厘米,缘厚0.5厘米.

  • 标签: 汉墓 腹径 底径 发掘简报 南京市 折纹
  • 简介:1928年,民国政府首都南京爆发了一起影响较大的拾魂巫术恐慌.它是由多种因素合力促成的,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这种恐慌属于谣言与迷信的结合体,可称之为谣言迷信.分析这次恐慌爆发的因缘、传播的特点、造成的危害以及时人采取的措施,揭示谣言迷信的真相,对当今社会发展进步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南京市 拾魂巫术恐慌 迷信活动 中山陵墓
  • 简介:<正>明清时期,南京曾涌现出不少篆刻家,他们精心创作,推陈出新,形成流派,并编集印谱.撰著印论,成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在篆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南京著名印人有:印学鼻祖、吴门派开派宗师文彭、徽派创始人何震、梁袤、梁年、韩约素.甘(?)、宋珏、顾起元、文士英、徐霖等人.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文征明长子,官两京国子监博士.明代篆刻、书画家.初学钟王,后法怀素,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以篆、隶最见精粹.尤精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原作多牙章,请金陵人李文甫代镌.在服官金陵时得青田灯光冻石,乃多刻石章,开辟了篆刻史上新纪元.首开流派印章艺术之滥觞.文彭亦能诗,著有《博士诗》.何震(?—1605),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安徽新安(今江西婺源)人.曾居自下(南京),1606年病故于南京承恩寺僧舍.他是徽派创始人.宗他的有梁袤、吴忠等.间接师承或私淑者甚多.他与文彭谊于师友之间,“往来白下最久,……国博(文彭)究心六书,主臣(向震)从之讨论,尽日夜不休.”(周亮工《印人传·书何主臣章》)由

  • 标签: 文彭 篆刻家 明清时期 南京 周亮工 艺术成就
  • 简介:<正>中国是竹的故乡。被誉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竹子王国的安吉县,就有竹种250余种,占全国现有竹种的三分之二。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种是世界竹种的三分之二。竹的生长历史十分久远,分布广阔。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距今3千—5千年时,黄河流域平均气温约比今高2℃,冬季气温高3—5℃。相当于今长江流域的气温。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是竹的重要生长区。《史记·货殖列传》在叙

  • 标签: 黄河流域 竹种 长江流域 竹子 中国民俗文化 生长历史
  • 简介:本文对明代全国规模最大的名妓聚居地——南京旧院的兴衰过程进行了历史考察与分析,提出了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官妓制的认识,并以期阐明《板桥杂记》的主题。

  • 标签: 旧院 官妓制 《板桥杂记》
  • 简介:南京近郊雨花台区为历代古墓葬集中之地,1949年以来在这一带发掘过大批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现将我馆1985年底至1988年初在雨花台区清理的4座西晋墓情况简报如后。一.养回红村西晋墓(M1)墓在雨花台区雨花乡养回红村(区教师进修学校内)。是用长31、宽14、厚4厘米的长方形青砖砌成的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方向200°。墓上半部已毁。墓室长方形,长4.78、宽1.30、壁残高0.82米。砌法为平砌二层再竖砌一层。铺地砖一层,斜铺呈人字形。甬道已毁,仅

  • 标签: 西晋墓 雨花台区 灰釉 底径 施釉 腹径
  • 简介:南京博物院“江苏考古陈列”观后感陈宗走出富丽典雅的南京博物院“江苏考古陈列”厅,不禁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想法之一:这个陈列既不同于气壮山河的陕西秦始皇兵马涌陈列──即在遗址原地就地保护、就地展出的遗址陈列,也不同于某个遗址或墓葬发掘以后的回报展出,它...

  • 标签: 南京博物院 考古研究 考古工作 太湖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江苏地区
  • 简介:<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俗学在全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在调查研究方面,专题研究方面、基础理论方面,应用民俗学方面等等都有显明的发展。今天,我国七届人大通过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提出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民俗学任务也更明确。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良好风俗,就是今天中国民俗学者面临的新课题。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民俗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生活的系统知识。因而有它特定的范围和内容,解决特定的矛盾。虽然它的基础学科有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历史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研究水平 中国民俗学 精神文明建设 调查研究方法 基础理论研究
  • 简介:<正>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到汉代已经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这时,中华民族有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区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尤其是有了比较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心理。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为民族文化特征之一的风俗也形成并稳定下来。因此,汉代在我国民俗史上是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 标签: 中华民族 汉代 民族文化心理 儒家思想 中国民俗 儒家学说
  • 简介:<正>一、命名方法本方法规定了本院所藏瓷器标准化命名的顺序与内容.本方法的编写着重考虑到电脑检索的方便,也照顾到其它方面因素.本方法的编写参照采用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国家标准局1987—01—28发布1987—1O—01实施·中国标准局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博物馆藏中国产瓷器编目卡的正式全称定名.2、方法的基本构成

  • 标签: 官窑 瓷器 命名方法 南京博物院 天青釉 标准化
  • 简介:<正>聪慧而狡黠的鼠少小的年纪,在祖母的膝下常常听她教我学念那首人人会唱的《小老鼠上灯台》的歌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那时不懂得这歌词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只知道老鼠既好玩,又讨厌,每到晚上就出来偷吃家里的食物,连灯油也不放过,还听说老鼠把谁家小孩的耳朵咬掉了一大块。多少年了,这歌词,现在居然也还记得。

  •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十二生肖 文化英雄 内部资料 神话传说
  • 简介:<正>明代中叶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而作为这些变化的外在释放形式就是社会风气的变革。这种变革,虽然在农村也可以找到它的踪迹,但更主要的还是在城市和市镇中进行的。南京是明朝的留都,又是江南地区经济重地,因此明代中期这里的社会风气转变十分明显。生活在此时此地的顾起元在他的《客座赘语》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南京的社会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南京社会风气的明显转变是从正德、嘉靖年间开始的。顾起元借一长者之口说:“正、嘉以前,南都风尚最为醇厚。荐绅以文章政事、行谊气节为常,求田问

  • 标签: 社会风气 明代中后期 南京 顾起元 明代中叶 地区经济
  • 简介:<正>我国民俗学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激发下产生的,并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许多学者一致的看法。如汪玢玲在《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中说:“我国民俗学运动的主要倾向是符合民主科学的方向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民俗学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 陈独秀 北京大学 周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