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在四川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贵宾室内,珍藏着一幅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杨钟健(1897—1979)教授的亲笔题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龙去;不在此山中,去到自贡市。这是1975年杨钟健在观察了自贡大山铺出土的恐龙化石后,盛赞恐龙之乡的题诗。众所周知,杨钟健不仅是世界知名的地质古生物

  • 标签: 自然历史博物馆 杨钟键 恐龙化石 恐龙之乡 古脊椎动物 贵宾室
  • 简介:在云南石寨山型铜鼓上,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人物斜事画(即以人物为中心的写实性的斜事图案)纹样,其内容有乐舞图、剽牛图和各种船纹图等.这些图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头戴羽、冠、身披羽饰,可把他们统称为"羽".

  • 标签: “羽人” 云南 羽人舞 石寨山型铜鼓 古代 青铜器
  • 简介:文化层与自然层王建新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CharlesLyell)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引发了科学界和思想界的一场革命。对地质地层学原理的阐述,是他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揭示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堆积从早至晚相因层积的...

  • 标签: 文化层 自然层 层堆积 全新世 环境与气候 考古学文化
  • 简介:武威天梯山石窟自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的重视。窟区内现存的第十三号大佛窟与6个完整的小洞窟除外.还有1927年地震时塌陷的残窟十一个,加之窟区内红砂石岩壁上隐约可见的小佛龛.足有二十个之多。

  • 标签: 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病害 自然 2001年 1927年
  • 简介:非洲文化艺术在19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中,对于西方影响之深广,不言而喻。许多两方艺术家如马蒂斯、毕加索、高更等,更是汲取了非洲艺术的智慧和精神,他们都对非洲文化元素与艺术样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汲取与模仿,创造出了许多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 标签: 艺术展 非洲 自然之美 19世纪 文化艺术 艺术样式
  • 简介:模拟和再现自然,一向是明清江南造园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计成、文震亨、李渔等人园林文字的解读,从中国人的大自然崇拜开始切入,提出江南丈人身处富庶的江南都市,却充满山林之想,他们渴望在园林中,通过视、听、触、嗅、味等感官的具体投入,加上内在情感的融入,来实现身心的释放和灵魂真正的自由。为了再现自然,他们采用了一系列造园手法,如珍视自然事物本身、归纳自然造型法则并加以无拘无柬的灵活运用,不以人工枉夺天巧等等,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明清江南园林是对宋代文脉的继承,它所体现的格调高致的人生境界,对东方和西方都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江南园林 大自然 计成文震亨 李渔 文人文化 人生境界
  • 简介: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博物馆等非正式教育场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资源和教育人员的优势。2015年4月建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馆展出的各类生物标本超过1万件,库藏标本28万余件。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利用展出的标本、实物开发了近100个教育课件,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各类人群,使成为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理想场所。文中还以具体课程为例,介绍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中的探索。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认知教育 自然博物馆
  • 简介:1978年至1979年,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省东北部的贵溪县西南鱼塘乡仙岩一带清理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经考证,确定其族属为古越族,其考证论点基本依据有四:第一,断发纹身。因为在发掘的14座墓葬中,79M2第四号棺内一男性死者头骨右侧放置有一束长约5厘米的头发;第二,干栏式建筑。清理的37副棺木中有两副屋脊形棺木;第三,信奉蛇图腾。出土的数十件陶器中有一二件陶坛肩部装饰为一扁曲形状的贴耳,另有米筛纹陶瓷装饰(谓蛇皮花纹),故此推测系古越族蛇图腾象征;第四,当时江西境内主要生活着古越族的一支——“干越”。多年来,我对这批崖墓的墓主族属存有几点疑窦:第一,崖墓出土文物自成系统,有

  • 标签: 墓主 族属 江西省东北部 考古工作者 越族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鲜虞来自何方李玉瑞先秦春秋时期,冀中西部石家庄、正定、行唐、唐县一带的鲜虞国由于史籍缺载至今模糊不清,有些岐见尚未取得共识。所幸近几十年考古事业大发展,取得丰富成果,众多考古材料可供探索。本文拟就此表述几点浅见,敬请学界给以指点。一鲜虞自最早出现...

  • 标签: 鲜虞 考古材料 春秋时期 白狄 积炭墓 夏家店上层文化
  • 简介:在平遥县博物馆的珍品馆内,珍藏着一组以表现戏曲为主题的艺术品,这就是精美绝伦的堪称中华一绝的纱阁戏

  • 标签: 博物馆 平遥县 艺术品
  • 简介:建国以来,我国自然博物馆事业虽有较大的发展,但是步子不是太快。就其水平而言,确实在逐渐提高,不过与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经济实力强大国家的同类型博物馆相比,差距还较大。特别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在突飞猛进,而自然博物馆事业就其总体上来说显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事业 增强吸引力 陈列展览 工作人员
  • 简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博物馆建设如今是一浪高过一浪。针对目前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自然博物馆如何创新使陈列更加生动、富有特色,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陈列 现代 国家综合实力 博物馆建设 中国经济
  • 简介:本文讨论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古环境的关系,它试图初步阐明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保护古环境中的任务。这篇论文共有三部份:第一部份综述了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化石藏品中揭示出的大量的古环境的信息,例如恐龙足迹不仅可以为动物的运动、行为和多样性提供古生物的证据,而且由于它能显示岸线的走向和沉积旋迥,因而为了解化石产地的古环境提供更深入地洞察能力。第二部份总结了从生物种群的盛衰兴亡追溯古环境。第三部份则讨论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标签: 自然历史博物馆 动物群 喜马拉雅鱼龙 盛衰兴亡 腕足类 古地中海
  • 简介:我市著名的作家李动人先生对地方风土人情的兴趣十分强烈,达到了“癖”的程度。他热爱故乡,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怀着深厚的爱恋之情。在他的藏书中,地方志一类书籍占有相当的比重。他所著的《中国人之衣食》、《说成都》,是当然的民俗学和方志类型的著作。在李劫先生的小说、速写和小品文中有大量的地方风土人情的描述,非常详尽,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诸如各种人物的装束和风俗习惯,红白喜事、茶馆场面、名胜古迹、

  • 标签: 地方志 故乡 风土人情 民俗学 名胜古迹 风俗习惯
  • 简介:澳洲北部的提维C.W.M.HARTARNOLDR.PILLING著王鲁茂,罗亚平译早在十八世纪以前,葡萄牙、荷兰等许多欧洲海员已发现并踏上过澳洲大陆,但第一位真正熟识澳洲的人则是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Cook)。公元1769—1771...

  • 标签: 澳洲人 澳洲文化 体质特征 独木舟 澳洲土著人 平方英里
  • 简介:我国古代各民族都存在着自己固有的传统习俗,即各具特色的习惯和风俗。同时,各民族在彼此交往和融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吸收着其他民族的习俗。唐代渤海当然也不例外。本文拟初步介绍渤海的各种习俗,以飨读者。

  • 标签: 传统习俗 渤海 唐代 各民族 风俗
  • 简介:自然类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的"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的研究,更本质的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的研究。把自然类藏品的物性信息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的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的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的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的形式详尽完备存放的,并且具有智能化的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的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的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的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的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的响应。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藏品信息 自然类藏品使用
  • 简介:一、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看待新问题1.关注“第二课堂”的社会效应自然博物馆是面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传播科学思想及方法、宣传科学成果及其作用,举办科普教育类型的展览及相关活动,引导公众走进自然、解读生命、培植生活情趣的公益事业部门。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创新思路 “第二课堂” 自然科学知识 科学思想 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