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正>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世称包公,是我国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清官。他曾任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等显要职务,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爱国爱民,对世人影响很大,被誉为“包青天”。然而,文博考古界对其有关文物却很少系统地整理与研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本文仅就有关包拯的各类碑刻,粗略地加以考述,疏漏及不当之处,尚望学界同仁教正。历代关于包拯的碑刻为数不少,但大多为金石著作所缺载,这些碑刻有的流传至今,十分珍贵;有的已经失落或废毁,近年又经有关部门复刻重立。其大致情况如下:一、诗文碑刻包拯的诗文碑刻,有《诗》碑和《家训》碑,共两通。1、《诗》碑。包拯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题壁诗,即《书端州郡斋壁》。其诗

  • 标签: 碑刻 政治改革 清正廉明 北宋中期 三司使 御史中丞
  • 简介:本文在追溯智该法师师承关系的基础上,纠正了《长安发现唐智该法师碑》一文的某些结论。文章认为,智该法师是隋末唐初著名的义学高僧,他虽曾讲习唯识经论,但与唯识宗开创无关。智该葬在终南山椴梓谷,其碑出土在白塔寺,这一切表明他是一位三阶教信奉者。

  • 标签: 隋唐佛教 智该 义学 三阶教
  • 简介:秦人早期发展状况,史料匮乏,研究者鲜。1919年天水西南乡秦公簋的出土,曾引起过史学界的轰动。1944年冯国瑞又介绍了天水南乡出土的车马器,并未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此后再无重大发现,对秦早期历史的研究似无重要进展。1993年秦西垂陵区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揭谜后,形成了研究者众多,研究盛况火爆的大好局面。我姑妄言几点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 标签: 史学界 出土 秦人 早期历史 天水 史料
  • 简介:本文对P.2255、P.2326号《祈福发愿文》、P.2341号《燃灯文》、P.3256号《愿文》、S.2146《行城文》、P.2807号《斋文》、P.2807号《行城文》等6件有关吐蕃皇太子的佛教祈愿文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祈愿文 吐蓉 太子 敦煌
  • 简介:本文写作受柴剑虹先生《丝绸与飞天》一文之启示,通过对古代中国与西方绘画艺术中一些人物衣着实例的对比,初步论述了艺术与社会物质基础、科技发展的关系.

  • 标签: 丝绸 科技 艺术
  • 简介:在整理洛阳唐代墓志石刻时,我们对卢正道神道碑作了实地考察,又据有关资料检出二件与卢正道有关的碑刻,最近又见到他的墓志,依据这些材料对卢正道的家世、生平、葬地等作一初步研究。

  • 标签: 唐朝 卢正道 墓志 碑刻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正>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地西通西域,东接武威,南达青海,北控大漠,为河西枢纽。历史上法显、隋炀帝等都经“丝路南道”从青海越祁连山达张掖;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都路经张掖。由于张掖在中西交通路线上的这种地位、使得这个地区的佛教兴盛了很长时间,这从有关文献的记载和张掖附近现存的石窟两个方面都可看出。笔者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现存张掖城中的著名古迹——大佛寺。关于此寺,至今还未见到一片较详的介绍材料,故这篇小文只对

  • 标签: 张掖大佛寺 藏传佛教 丝绸之路 十七年 马可波罗 舍利弗
  • 简介:往来于当今样态纷繁、光怪陆离的建筑世界中,建筑学理论和流派在百余年来同样经历着异彩纷呈.然而,建筑的本质始终导引着建筑实践以及人们对建筑的认知.20世纪80年代,吴良镛先生首次提出的"广义建筑学",就是基于纷繁的建筑学理论、流派和实践,探索向建筑本原与建筑本质的一种超越性回归,追求"一法得道,变法万千"共通融贯的建筑学新境界.这里的"广义"何为?即一方面运用系统思想,整合近现代建筑学理论并进行哲学提升;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建筑所蕴含的系统辩证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透过广义建筑学,可见系统辩证学与建筑学普遍的内在联系.

  • 标签: 系统辩证 建筑学 广义 内在关联 20世纪80年代 学理论
  • 简介:画僧髡残名重清初金陵画坛,并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关于他的研究未曾间断,但其卒年却迄今未有定说。本文据新见明末清初诗人钱陆灿的《调运斋诗集》,考定髡残卒于康熙十年(1671年)九十月间;并对二人的交游活动,髡残的佛教信仰、身后事等有所考述。

  • 标签: 髡残 卒年 交游活动 佛教信仰
  • 简介:<正>北魏刘昞《敦煌实录》中有关于著名弹筝高手索丞及其“雍门调”的记载。文如下:索丞,宗伯夷成,善鼓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调”。这则文字,后又被《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陈肠《乐书》、《太平御览》、《记纂渊海》等书反复抄引。《十六国春秋》、《渊鉴类函》本,一如上引文字《太平御览》、《记纂渊海》本中,“雍门调”又作“雍门周”。一九三九年商务印书馆《辞源正续编合订本》之“雍门调”条,引《十六国春秋》本文字后加了如下的按语:

  • 标签: 清商 姜白石 乐志 音调 重三六 秦筝
  • 简介:笔者是一名金融票证收藏爱好者,对一些历史票证尤为关注。近阅2007年第2期《安徽钱币》所载梁恒孝先生《从一张巨额支票看旧中国法币的崩溃》(以下简称《梁文》),深受启发。该文引用了大量金融历史资料,为我们考究金融史提供了诸多有益的佐证,值得笔者学习。但是,学习过程中,产生两点疑问,特提出商榷。

  • 标签: 法币 金圆券 《安徽钱币》 票证收藏 历史资料 学习过程
  • 简介:夏代是由多层次的政治实体构成的社会,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我们把这些政治实体,也即夏代国家的基本成员统称为族邦。而对夏代族邦的考察关系到夏代国家结构、历史地理、夏文化乃至夏代历史的所有问题。只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夏代族邦及其性质的研究和关注程度都相对薄弱和滞后,

  • 标签: 夏文化 夏代 政治实体 国家结构 历史地理 质的研究
  • 简介:介绍一面与佛教有关的汉代铜镜翟玉莘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馆藏一面东汉神人画像镜。该镜铜质、呈茶绿色,直径19.9厘米.厚0.6厘米,镜面微鼓,背面中央为半球形钮,连珠钮座,主体纹饰为浅浮雕环绕式神人画像带,以四乳间隔分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四区,乳钉周围饰...

  • 标签: 画像镜 佛教 早期传播 西王母 东王父 莲花
  • 简介: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Institution),美国学者也将其译为史密森尼恩博物学院,是由二十多个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研究所和博物馆支持、服务机构组成的博物馆群.全部博物馆均为国立,工作人员全部为政府雇员.

  • 标签: 美国史 为政 美国学者 博物馆 支持 研究所
  • 简介: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联系.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三星堆等地也有铜牌饰及其他二里头文化因素,其与距离较近的陇右地区早有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出土 二里头文化 青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 器物 中原
  • 简介:《历史档案》杂志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刊,创刊于1981年,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批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当时,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份既公布历史档案史料,又刊发学术论文的学术刊物。25年来,《历史档案》出版已逾百期,它作为档案馆展示馆藏档案的窗口,为史学研究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民族等各方面数百个专题史料,计1200余万字,其中有关货币金融的史料有23个专题,时间从康熙八年(1669)至1941年。这些原始档案翔实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货币史中诸多方面的情况,其价值是其它文献所不可比拟的。

  • 标签: 《历史档案》 档案史料 货币金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 学术刊物
  • 简介:敦煌出土医书中有不少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产妇"、"怀妊女子"等的禁忌,也有将"产血"、"产衣"入药治病的医方.本文将以敦煌医药文献资料为索引,结合传世医书中的相关材料,探析其后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较于"产血"、"产衣"入药所体现的巫术治病原理,治病过程中对女性的禁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态则要复杂得多.

  • 标签: 敦煌 医书 女性 禁忌 巫术
  • 简介:<正>福建崇安县城村汉代城址于1958年调查确认,次年秋进行了试掘。此后,1980年至今又进行了10年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先后在城内外的遗址中出土了大批陶、铁、铜器等遗物。本文拟将遗址中先后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作一归纳介绍,并对这些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面貌、年代和一些历史问题,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 标签: 青铜器 有关问题 出土 西汉前期 城址 遗址
  • 简介:《唐李恪墓志铭》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于唐高宗永徽四年被杀后,又以国公礼仪埋葬时撰写的,史料价值极高,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本文针对墓志铭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考释,就李恪被杀原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唐太宗 唐高宗 李恪 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