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民国前期)的货币[日]长野朗李占才译译者按: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日本“万里阁书房”编纂出版一套“中国大系列丛书”,作为“非卖品”,内部发行以供日本人了解中国使用。这套丛书涉及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外交、社会、民情等各个方面,很...

  • 标签: 民国前期 发行纸币 货币单位 纸币发行权 小银币 滥发纸币
  • 简介:本期《早期文明》专栏共刊载论文有《试析早期铜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年代上限问题》和《南方系统商周铜鎛再研究》和共三篇,既有对早期铜器某些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对南方系一种青铜乐器和一个商代青铜器群年代的专题研究。

  • 标签: 早期文明 商代青铜器 文明进程 大洋洲 南方 商周
  • 简介:本文根据最新考古资料,分析了商代前期商文化在东方地区的发展过程、聚落分布、区域中心聚落以及文化特点。本文指出,商文化第一阶段(即二里岗下层时期)末期到达豫东地区的西部,第二阶段(即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前段)向东扩张达到顶峰,东北部至渤海南岸,东部至潍河、白浪河、沭河东岸,向南至连云港海岸、盐城一带;聚落分布密集、聚落和人口数量较多以及包含多个高等级聚落的豫东、鲁西南、鲁中南、鲁南及济南地区属于商王朝在东方地区重点经略的区域;除高等级聚落济南大辛庄商文化与当地文化共存外,其他地区为较典型的商文化系统。

  • 标签: 东方地区 商代前期 文化特点 聚落分布
  • 简介:墓葬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死者的处理方式,而种种处理方式都遵从一定的原则,应与墓主人生前所从事过的活动及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有关。由于葬俗具有很大的延续性与保守性,在同一考古学文化之下,不同的葬俗可能就反映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这一点在早期秦文化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发掘了一批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秦墓,本文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历年西汉水上游以及宝鸡地区沂河、渭河流域春秋早期及以前的秦墓资料,对早期秦墓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墓葬所代表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揭示早期秦人的人群来源和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秦文化 早期秦人 西汉水上游 墓葬 分类 人群
  • 简介: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山岭耸峙,素有“东南山国”之称。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福建与中原江淮的经济文化联系。福建早期经济开发滞后。商品交换长期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根据有关史籍记载及存世实物。福建铸钱的历史始于唐代,

  • 标签: 福建 早期 铸币 经济开发 东南沿海 地理环境
  • 简介:作为高句丽前期中期墓制的积石冢,分布于从鸭绿江及秃鲁江流域、浑江流域、清川江,直至大同江流域,乃至汉江流域。下面,按每一河川流域,以积石冢为中心,掌握古坟的分布状况;当然,在年代上也包括国内城、平壤城时代的古坟。

  • 标签: 高句丽积石冢 墓制 朝鲜 文物考古 分布范围
  • 简介:现已收集到苏联早期10、15、20戈比银币多种,具体有1923—1930年,计8个年号24枚。

  • 标签: 银币 年号 前苏联 具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考古文献的梳理,将学界对于中国陶器起源及早期发展的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指出早期陶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有利于中国早期陶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国 早期陶器 研究回顾
  • 简介:江汉地区的早期楚文化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以鼎式鬲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晚商至西周早期汉水东北地区出现柱足鬲遗存。西周中晚期时早期楚文化正式形成,出现早期楚式鬲和完整的早期楚文化陶器组合。此时早期楚文化遍及江汉地区,重心则在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与楚国无关,西周时期的楚国也只是早期楚文化中很小的一支。

  • 标签: 早期楚文化 江汉地区 楚国
  • 简介: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琉璃构件 粉状锈 病变机理
  • 简介:我国前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指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或者说是仰韶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①)的发现,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②.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类文化遗存开始为老一代考古学家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这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墓葬 新石器时代 前期
  • 简介:本文试对东北早期博物馆的建立做一概述,以期为我国博物馆史的研究提供些微参考。一.日、俄在东北设立的博物馆东北地区第一个博物馆,是由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创建的旅顺博物馆。1916年日本关东总督府在旅顺创办“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博”,其馆址是原俄国人未建成的军官俱乐

  • 标签: 博物馆建设 关东都督府 日本侵略者 关东总督府 满蒙 陶瓷器
  • 简介:早夏文化在考古学上表现为新砦期遗存及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在考察两者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本文对早夏文化的来源区分为主要来源和其他来源。从各遗址内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形制及建造方法、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灰坑、窑址等遗迹,以及遗物中石器、骨器、蚌器尤其是陶器的一脉相承性等方面分析,可知早夏文化主要来源于王湾三期文化。早夏文化陶器中的侧扁三角形足鼎、大平底壶来源于造律台类型,黑陶或黑皮陶器、贯耳壶、盆形豆、鬶及玉器中的玉钺等因素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花边罐、侈口罐、单耳罐、大口瓮等器物的造型来源于齐家文化。

  • 标签: 早夏文化 文化面貌 来源
  • 简介:新疆地区行使纸币,早在元代(13世纪后半叶)就见信息。近百年来曾在新疆吐鲁番发现元代中央政府在全国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贰贯票”和“至元通行宝钞或贯票”,但这些都是中央政府发行在新疆流通的钞票,不是新疆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

  • 标签: 新疆地区 民国早期 纸币 中央政府 13世纪 地方政府
  • 简介: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部为岷峨山地,丛林茂密;东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土壤肥沃,适于耕种。全县面积4264平方公里。长江水系嘉陵江的一级支流——西汉水自东北经县境中部向东南蜿蜒流过。

  • 标签: 礼县 秦文化 考古 早期 长江水系 东南部
  • 简介:土坯是中国古代聚落建设中的重要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土台、房址和墓葬。在建筑材料中的地位也仅次于木材和石板。由于土坯墓是墓葬形制的一种,因此土坯墓暂不列为本文讨论的土坯建筑中。从这个方面讲中国最早的土坯建筑发现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

  • 标签: 铜石并用时代 土坯建筑 东部技术系统 西部技术系统
  • 简介:中国早期金银工艺初论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迅速发展是在隋唐以后,此前可称为早期阶段。但是早期阶段考古发现的许多金、银器及其演变和成就,为隋唐以后金银工艺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中国古文字中的“金”字,原始意义是指铜,大约东周以后古文献中...

  • 标签: 考古研究所 文物考古工作 发掘报告 省博物馆 战国时期 满城汉墓
  • 简介:~(87)Sr/~(86)Sr比值用来测定第6-11世纪,在东地中海地区的4个产地的玻璃。而其样品取自BetEliezer,BetShe'an,TelelAshmunein和Banias。样品分为两种:低氧化镁或泡碱玻璃和高氧化镁或植物灰玻璃。样品原件均为容器,或大块的未经处理的玻璃。样品经用金刚石丝处理表面后,取约100mg玻璃碎片,经仔细的清洁处理以除污染,在硝酸和氢氟酸中蒸煮,至于,再用二级酸HNO_3及HCl改变氯化物,在2.5mol/LHCl中的溶液通过适当的阳离子交换柱,含微量的锶被收集,并在脱气单钽丝珠

  • 标签: 锶同位素 玻璃生产 拜占庭 测量分析
  • 简介:一、前言晋南指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晋南(霍太山以南,以临汾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西南(中条山两侧,以运城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东南(长治盆地)西部地区。仰韶指仰韶时代①,仰韶早期指传统意义上的半坡文化时期。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坡文化可分为早(有人称北首岭文化)、中、晚(史家类型)三期②。晋南这一时期遗存的研究是随着晋南地区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晋南相继发掘、调查和试掘了垣曲

  • 标签: 仰韶 晋南 尖底瓶 北首岭文化 文化面貌 古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