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佛塔位于西辽河北岸,开鲁和平街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因其外观呈白色,俗称“白塔”。白塔通高17.7米,为砖砌结构,由塔座、钵体、十三天和塔刹四部分组成。须弥座,塔身中空外圆,钵体四面置有佛眼,南面塔座和钵体中部各有一券门。据出土文物...

  • 标签: 最大对角线长 鲁镇 正方形 维修工作 白塔 须弥座
  • 简介:1997年,我们在对明长城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在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马兰关二村村委会院内,意外地发现一块清代石匾。匾为青石质,长方体,长96、宽46厘米。正面阴刻长方形凹槽,槽深约1厘米,四周缘宽4厘米。槽内自右至左横书“马兰”三个大字,楷书,双勾阴刻而成,字体遒劲有力,字迹完整清晰。匾体右侧阴刻满文,由于自然原……

  • 标签: 满文 清代 石质 长城 自然原因 清晰
  • 简介: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明代墓地,位于兴庆区西北、唐徕渠东侧,南距海泽路约500米,西距唐徕渠约100米。该地原为银川北郊红花乡北塔七队村民的居民点和稻田区,后经银川市某集团开发为“海宝西区商住楼”。2003年6月,该工地在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墓葬遗迹,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银川市文管处闻讯立即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

  • 标签: 银川市 兴庆区 发掘简报 宁夏 文物考古研究所 明墓
  • 简介:<正>于家庄墓地在宁夏固原县西北约15公里,隶属彭堡乡撒门村,南距战国秦长城约10公里。墓地东靠塬,塬上为固原至银川的公路由南向北通过,西临大营河和冬至河冲积成的平川。墓地分布在坪的西侧边缘与大营河之间的坡地上,距今大营河床约200米(图一)。由于长期雨水侵蚀和当地群众取土,该墓地形成了两条东西向沟壑断崖,将墓地分割成北、中、南三个区。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墓地中区的南、北两侧取土,时常挖出牛、羊、马的头骨和铜器。固原博物馆

  • 标签: 固原博物馆 宁夏 标本 随葬品 长方形 骨器
  • 简介:2001年10月。固原市北苑小区工地施工中发现古墓葬群。北塬及其周围是固原地区汉代墓葬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1985年到2003年.考古部门先后在这里抢救性清理发掘不同时代的古墓葬数十座。墓葬均座落在固原市北塬东侧,距固原城旧址东北城墙约100米。东距清水河500米,西北位于北塬的平缓地带,距战国秦长城约8公里。墓葬地表在80年代至2000年初为荒滩地,地势开阔.整个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缓坡状(图一)。墓葬的间距比较接近,但无排列规律。这批古墓除金代壁画墓被晚期清代墓打破外。其余均没有被打破关系。此次清理和发掘工作,自10月初开始,12月底结束。

  • 标签: 发掘简报 墓葬群 固原市 宁夏 汉代墓葬 固原地区
  • 简介:在丝绸之路国际交通线和东、西文化交流的培育下。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地区成为5~6世纪佛教艺术流行的一个重要中心区域。这个地区佛教石窟的集中分布证实了佛教弘传的广泛性及其艺术深受西方影响的普遍性。然而外来影响也与当地传统产生互动,从而引起了创新和独立的发展。

  • 标签: 佛教艺术 宁夏地区 甘肃 造像碑 丝绸之路 文化交流
  • 简介:<正>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品.早在三十年代,湖南长沙一带的楚墓中就有所发现.解放以后,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广泛展开,在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楚墓中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墓兽,特别是湖北江陵地区出土墓兽的数量尤多.墓兽的大量随葬,构成了楚墓区别于中原东周墓的一个明显特征.楚墓中墓兽的大量出土,为研究楚人葬俗以及墓兽的形制、用途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 标签: 镇墓兽 楚墓 考古发掘 江陵 实物资料 随葬品
  • 简介:景德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市镇,地方不大,但名声很响。不论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是著名的瓷器产地。

  • 标签: 景德镇 得名 东北部 江西省
  • 简介:明人于谦治黄河水患时曾铸铁犀于开封城外,类此河兽在黄河边及其它水系都有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遗存。文章描述了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并与古代民间宗教中的“”“压”巫术及其风俗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河 镇河兽 镇压 风俗背景
  • 简介:菱湖位于湖州市东南20公里,古代又名凌波塘.秀溪,龙湖。唐以前是“九墩十三浜”的荒凉水泽地域,散落零星烟户。唐宝历元年(825年)湖州刺史崔元亮修筑凌波塘,渐成村落,为菱湖集市发源地。因凌波塘水域开阔,盛产两角菱,故名菱湖。

  • 标签: 湖州市 代价券 商会 州刺史 发源地 地域
  • 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柳杨堡乡张记场村是个只有百十口人的自然小村,靠天吃饭,地处陕西省定边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交界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长城脚下难见水草的一片荒漠地带。好似从来就未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怀与重视,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 标签: 宁夏 盐池县 西汉时期 铅钱 文物考古 形制
  • 简介:保林汉墓位于西吉县城东南约35公里处的将台乡保林村四队杨伟家西侧东高西低的坡地断崖上,北距将台乡约5公里,西靠西静(西吉-静宁)公路及葫芦河约100米,距西北将台汉代城址约4公里,距战国秦长城约1.5公里。(图一)1984年,宁夏固原博物馆对这里进行过调查及钻探.探出古墓葬40余座,并将这里定为汉代墓葬群(当时笔者对这里的墓葬群做过详细的调查与勘探工作)。

  • 标签: 宁夏西吉县 清理简报 汉墓 勘探工作 墓葬群 古墓葬
  • 简介:<正>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湘阴县信用联社宿舍(原县法院宿舍)房基加固护坡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我馆刘永池、周晓赤、徐爱平等同志闻讯赶到现场,发现早在一九八五年县法院建宿舍时,就将该墓南半部分浇注了混凝土,压在了宿舍北边的房基下,这次房基护坡工程又将墓室北半部分挖残。对此,我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的该墓残存部分形制及墓葬中出土的部分器物介绍如下:

  • 标签: 西晋墓 城关镇 护坡工程 施釉 图版 湘阴
  • 简介:为明朝的九边重镇之一,担当着拱卫京师的重任,而在边镇戍守中,总兵官的作用尤为需要。本文以唐山境内明长城实地调查的长城碑刻资料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对明代总兵官的设置及蓟历任总兵官的情况做了初步的分析整理,以为更进一步的长城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明朝 蓟镇 总兵官 长城防务
  • 简介:嵌贝鹿形席是汉代席镇中一种特殊类型,由青铜铸成鹿身,鹿背镶嵌贝壳而成,精致典雅,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文章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嵌贝鹿形席的特征、流行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认为它反映了汉代人向往长寿富贵、功名利禄的心态。同时,文章也对嵌贝鹿形席的使用情况和出现原因等作了初步讨论。

  • 标签: 汉代 席镇 鹿 镶嵌
  • 简介:2000年5月6日,龙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巡视小组到十陵进行文物巡视,途径十陵双林村一砖厂时,发现砖厂取土处有大量宋代墓砖散落一角。从破坏的现场估计,至少有3座宋墓被人为破坏。在一距地表2米处发现一座宋墓,已部份损坏,小组人员随即与砖厂负责人取得联系。经协商后,于5月8、9日历时两天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本次共清理墓一座(已损坏),出土追回文物共计十余件。现将收获情况作如下介绍:

  • 标签: 十陵镇 宋墓 抢救性清理 文物
  • 简介:宁夏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黄河流域中上游、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宁夏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宁夏境内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如何予以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这是新时期摆在宁夏各级党政领导和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 标签: 丁夏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文物资源 管理体制
  • 简介:《中国西夏王国的文字世界展》7月30日在宁夏博物馆正式开幕,该展览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日本北枝篆会,日本石川县日中友好协会等单位举办,参展的250件展品中有流失海外的文物照片、碑铭拓片,也有西夏学者书写的西夏文条幅。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日本石川县北枝篆会会员书写的作品。

  • 标签: 《中国西夏王国的文字世界展》 宁夏 博物馆 展览工作 古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