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写下这个题目,确实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要将两个毫不相关的名字扯在一起,是因我亲耳听了这种离奇的讲解。前段时间应同学之邀,赴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游览,走到第8窟前,听到一位导游这样讲解:"门拱西壁的这尊五头六臂的雕像名为鸠罗天,又称为鸠罗什,是后秦时的一位高僧。

  • 标签: 鸠摩罗什 云冈石窟 大同市 山西省 讲解 游览
  • 简介:辽代竭凤有一形玉组佩,一级文物,一组六件,白色软玉质。一件镂雕绶带纹玉饰,系有五条鎏金银链,分别扣连五件玉坠,玉坠依次为竭衔珠、双鱼衔莲、连尾对凤、双竭衔珠、单鱼卧荷。玉组佩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生动精美。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陈国公主墓。

  • 标签: 辽代 奈曼旗 通辽市 内蒙古 玉饰
  • 简介:正定隆兴寺的中心建筑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殿内所有墙体除内槽背通塑五彩悬山外,俱绘壁画,内容有佛教尊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吉祥云纹等。近日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实地测量,壁画原面积应为38864平方米,现存335.06平方米。本文对该壁画的分布、内容及保存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简单考证和研究。

  • 标签: 正定 隆兴寺 摩尼殿壁画 内容 现状
  • 简介: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喉罗与宋元七夕节时流行的喉罗除名称相同外,形象上也有共同的特征,两者应为同一名物。敦煌喉罗与化生都是佛教寺院孟兰盆会时需用的供养具,形象又极为相似,因而两者名称虽异,但所指的也应是同一种名物。而孟兰盆会中供奉喉罗,应是为祈愿亡魂早日得以度脱苦难,往生佛国净土世界。

  • 标签: 敦煌 摩睺罗 化生 盂兰盆节
  • 简介:山西省寿阳县阳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唐代、北汉曾进行过补刻和扩建。其现存的东魏、唐代的窟龛、造像对研究佛教在山西的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造像的演变等问题都有较大的价值。报告在对阳山石窟东区窟龛、造像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些窟龛、造像的形制、题材、功能及内含的佛教思想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山西寿阳 阳摩山石窟东区 调查 研究
  • 简介:在一份写有回鹘文佛教徒忏悔词。的卷轴书的背面,有一篇用草体回鹘文书写的文献,迄今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其编号TⅡY47(Mainz734)可知,这一不完整的卷轴出自交河故城(Yarehoto)。这里拟刊布的残卷,正文书写在保存较好的卷轴下半部的背面。在文字前(只在背面)划有粗黑线条,正文就写在线条之间。

  • 标签: 罗摩传说故事 回鹘文残卷 佛教文化 历史文献
  • 简介:唐代以来,醯首罗天形象逐渐适应中国的审美观念。明清时期,“菩萨相”类型的醯首罗天常见于水陆画中,其形象带有浓厚的汉地风格。“菩萨相”类型的醯首罗天可以追溯到高昌回鹘时期的柏孜克里克第17窟中的形象,该窟中的醯首罗天应是内地文化影响的结果。

  • 标签: 摩醯首罗天 “菩萨相”类型 高昌回鹘
  • 简介:高台地埂坡M4墓葬壁画娱乐图像演奏的乐器是龟兹乐中的腰鼓,表演的形式来自西域的胡舞:胡腾舞或者胡旋舞,是发源于龟兹地区的苏遮舞蹈的一个截图。苏遮是队舞的起源,发端于十六国,形成于唐宋时期,是中外乐舞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

  • 标签: 高台墓葬 壁画 乐舞 苏摩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