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繁(Pó·音婆。汴俗语音“博”)塔,在开封城东南三里许,禹王台公园之西。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为九层,后经天灾人祸的破坏,上部已毁,清修复塔顶,形成了今日比例失调下粗上尖的奇异塔姿。繁塔内外壁镶嵌的佛像砖近七千块,造型百余种,是研究宋代佛教人物造型的艺术宝库。一九八三年在修复繁塔的过程中发现在二层塔心室的前壁上整齐地排列着栩栩如生的伎乐砖,这是建国以来继前蜀王建墓石棺浮雕二十方伎乐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此一组伎乐砖,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模制雕刻水平和完美的现实主义作风,而且

  • 标签: 伎乐 重大发现 艺术宝库 龟兹 铜钱 北宋
  • 简介: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 标签: 郑国 礼乐器 祭祀
  • 简介:随县曾侯乙墓以及为数不少的战国楚墓都同墓随葬有1件以上的鼓乐器。根据传世文献有关大鼓配鼙鼓的记载和楚墓出土遣策中鼙鼓的记录,曾侯乙墓中室的建鼓与扁鼓、有柄鼓,东室的悬鼓与鹿鼓,可能都属大鼓配鼙鼓的关系;楚乐制一般使用大鼓、鼙鼓各1件,且不同等级的贵族,大鼓与鼙鼓组合的配器有差异,鼙鼓主要用来引导、应和大鼓。

  • 标签: 曾侯乙墓 组合与功能
  • 简介:色彩是一门艺术,一门感受性艺术。在博物馆陈列中,色彩有着独具魅力的创造,是陈列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陈列色彩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陈列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情绪。因此,作为陈列艺术设计者来说,研究好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和美的色彩配合,寻求出博物馆陈列用色的基本规律是极为重要的课题。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以10多年来从事陈列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体会,就博物馆陈列的色彩设计进行探讨。

  • 标签: 色彩设计 博物馆陈列 陈列艺术 明度 总体构思 色立体
  • 简介:雅托噶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华夷译语》注作"牙土罕",亦译作"雅托噶",实则指蒙古筝而言。雅托噶在蒙古草原上流传的时间大约可追溯到13世纪初或更早一些。《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蒙古汗国、元朝时期,朝廷、民间和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十三或十四弦的筝。南宋赵珙《蒙鞑备录》中:"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宫乐等曲。"可见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俗乐的主要乐器

  • 标签: 传统乐器 蒙古草原 蒙古族 琴韵 弦乐器 13世纪
  • 简介:色彩是门学问,它在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色彩的理解及联想而合理运用色彩的的说明,阐述了展览设计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展览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语言表现主题及色彩的禁忌等论述从而证明了色彩在展览设计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设计 色彩
  • 简介:古代吹孔乐器埙与五声音阶的形成张密丽王丽芬埙是中国古老的吹孔乐器。埙的演变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音阶的形成也和埙一样并伴随着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埙多用陶土烧制而成,故又叫陶埙。埙的产生来源于古代人们狩猎用的投击鸟兽或摹仿鸟兽鸣叫、诱捕鸟兽的...

  • 标签: 五声音阶 绝对音高 音孔 文化遗址 乐器 石流星
  • 简介:我国古代乐器的研究分为“乐名、乐悬、乐礼”,“乐名”即音乐文物的定名。我国古代乐器可分为中原系统和南方系统,越国乐器即南方系统的代表: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基出土了陶瓷音乐文物400余件,由于《鸿山乐器五说》用杜撰之辞对鸿山乐器进行更名,从而造成了南方乐器定名的混乱。本文遵循“名物学”的要旨,对《鸿山乐器五说》进行了驳议,并就南方音乐文物的定名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鸿山乐器 南方音乐文物 音乐文物定名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设计师寻求和创造表现博物馆陈列内容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博物馆陈列艺术而言就是它全部的内容。当博物馆陈列内容面对观众时,也只有将博物馆陈列内容通过形式的手段渗透在设计师的方案中,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博物馆陈列。在整个博物馆的陈列形式中,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设计 色彩 陈列形式
  • 简介:为探索嘉峪关魏晋墓壁画色彩的保护,把魏晋墓18座已发掘墓葬中现阶段能参观的4座砖壁画墓划分为未开发组、研究性半开放组和完全性开放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砖壁画色彩褪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参观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水汽及人体产生的未知名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且水汽是最大的媒体介质.从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砖壁画保护措施.

  • 标签: 魏晋墓 砖壁画 色彩 保护
  • 简介:拉弦乐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族乐器正式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系统门类,但由于拉弦乐器在历史上的使用和记载相对零散,导致目前学术界对拉弦乐器缺乏系统性研究。榆林窟第3窟、第10窟和东千佛洞第7窟壁画中出现的5件拉弦乐器图像,作为已知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史料,对它们进行分析、溯源和归类,不仅可以为拉弦类乐器的研究补充相应的材料,而且能够为我国民族乐器史的梳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 标签: 榆林窟 东千佛洞 拉弦乐器 胡琴 奚琴 嵇琴
  • 简介: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洪荒时代,北京地区已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四、五千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了固定的居民点;商周时期,北京已经开始了城市建设;隋唐时期,北京已成为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从辽、金、元起北京做为都城,其规划和建设已闻名世界。虽然这些朝代的建筑已毁灭殆尽,但从仅存的辽天宁寺塔,金中都水关遗址、元大都土城等一些古迹中,我们仍可见到当时城市建设的规模与辉煌。

  • 标签: 中都 考古发掘 都城 古都 商周时期 遗址
  • 简介:1994年9月22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系列展——服饰、乐器、工艺美术品”作为基本陈列展出。该展曾于1996年10月在北京“我喜爱的博物馆展览”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 标签: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工艺美术品 服饰 中国 乐器 博物馆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南阳已发现的12座汉代彩绘画像石墓的基本情况,总结南阳汉代彩绘画像石墓在时代、分布、彩绘内容、彩绘方法、墓主人地位等方面的特点,并就彩绘画像石的主要设色分析色彩在生死观念、辟邪升仙、阴阳五行及天人感应三方面的象征意义。

  • 标签: 南阳 汉代彩绘 画像石墓 色彩
  • 简介: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年代跨越北魏到北宋,距今已有1000-1500年。部分造像表面的贴金彩绘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变色现象,为保存文物及其重要信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成型技术获取文物的立体图像,制作造像的立体模型;再将光学照相机获取的造像表面信息复原至此立体模型上,实现造像的高保真数字化真彩色信息保存。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颜料成分、物相以及颜料的涂绘结构;利用色度计测量佛造像表面现存颜料色度,采用相近粒度的相同成分矿物颜料制作相近色度的颜料试块或样块,尝试性开展了23号佛立像色彩重建。在不断完善方法的基础上,对24号菩萨立像虚拟复原和色彩重建。同时积极开展了以文物复原初貌为目标的古代服装复原研究工作,开展菩萨主体着装形制推测、结构分析、材质推断、纹样复原、着装步骤等研究,最终以实物再现方式完成24号菩萨装复原,第一次将圆雕立体彩绘图案转化成可穿着的服装,为佛教造像的服饰复原开辟了新路。

  • 标签: 青州龙兴寺 菩萨立像 彩绘分析 虚拟修复 服装复原 色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