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四大名旦”是京剧界四朵耀眼的奇葩,开创了京剧的四大流派,其影响至今无人能及。但是如果追寻一下“四大名旦”称号的来历,就得从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的一次京剧名伶评选活动说起。《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北京创办的一份中文报纸,1901年创刊。该报政治上一贯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但在文化上注重中日文化交流,是一份政治性与学术性兼具的报纸。该报由于胡乱歪曲报道1928年日军制造的“济南惨案”而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不得不于1930年停刊。1927年6月19日,《顺天时报》第五版刊登了“本社举行之新剧夺魁”预告。在预告中说明了举办此次活动的背景,“近年以来京中名伶排演新剧者,逐渐加增,别开生面。诒

  • 标签: 《顺天时报》 四大名旦 京剧表演艺术 得票数 梅兰芳 程砚秋
  • 简介:一等奖1、《在江陵寻觅发掘楚墓的日子里》(载第62辑作者:郭德维编辑:李德定)2、《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片断回忆》(载第63辑作者:刘曾达编辑:石雁飞)3、《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发现经过追忆》(载第65辑作者:王作栋编辑:王虹)二等奖1、《回忆在咸宁“五七”干校的日子》(载第62辑作者:崔道怡编辑:李德定)2、《记人民艺术家程犁》(栽第63辑作者:余■芳编辑:石雁飞)3、《永远消失的古镇》(载第63辑作者:胡世全编辑:石雁飞)4、《〈大海航行靠舵手〉及其曲作者王双印》(载第的期作者:李振盛编辑:高士振)5、《征集出版淬亥首义回忆录>的前前后后》(载第的辑作者:郑南宣编辑:高士振)6/

  • 标签: 二○○○年 文史资料 咸宁“五七”干校 民间故事家 武汉长江大桥 人民艺术家
  • 简介: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腐败对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有着巨大的侵蚀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中国虽然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腐败蔓延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如何从源头上抑制腐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 标签: 腐败现象 反思 制度 公共权力 良性发展 政治经济
  • 简介:1982年初春,天气仍是乍暖还寒.我从武汉到了北京,揣着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通知走进位于香山的昭庙.向在这里举办的茅盾文学奖评选读书班报到。记得首先接待我的是作协创研部主任谢永旺,他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向我交待读书班的任务,接着.就分配一批让我读的长篇小说。于是,我还来不及环视一下周围的环境,也来不及打听一下读书班内有哪些成员.就开始了工作——因为我是最晚一个报到者。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兴奋,又是那么陌生。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读书班 评选 回忆 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
  • 简介:特别奖《攀峰与穿雾》(载第58、60、61辑 作者:刘西尧 编辑:李德定 高士振 王虹)一等奖1、《回忆“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同志维护统一战线的业绩》(载第58辑 作者:宋 编辑:李德定)2、《刘介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会始末》(载第58辑 作者:吴子勋 万学华 编辑:李德定)3、《我写〈大寨内参〉的前前后后》(载第60辑 作者:李玉秀 编辑:高士振)4、《我的先生闻一多》(载第61辑 作者:臧克家 编辑:王虹)二等奖1、《在向阳湖的难忘日子》(载第59辑 作者:萧乾 编辑:石雁飞)2、《向阳日记》(载第59辑 作者:张光年

  • 标签: 文史资料 1999年 文化大革命 闻一多 维护统一 张光年
  • 简介:五言诗的形成、发展是中国诗史上的重大事件,清末名士杨钟羲的《历代五言诗评选》分期选评了汉代至明初大量的五言诗诗人及诗作,具有批评和文献的双重属性及价值。其选评的取舍、数量的多寡以及品评内容体现了选评标准、选评方法、诗学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推崇五言古诗,主张风骚兴寄、雅正质实兼及清远、魏晋唐宋互参,以及“不可执一观之”、“宣情乃诗之道”等诗论。在大量征引、品评中亦可见杨钟羲与《诗品》《六一诗话》《石洲诗话》《昭昧詹言》“常州词派”等诗论的密切关联。因而,《历代五言诗评选》在五言诗史、五言诗批评以及杨钟羲诗学思想研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清末民国 杨钟羲 《历代五言诗评选》 特征 诗学
  • 简介: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共同构成了“新史学”思潮的开端。《中国史叙论》表现为“建设”大于“批判”;《新史学》表现为“批判”大于“建设”。两者都以建设中国的新史学为共同目标。“新史学”思潮涵盖了许多不同政治取向、却都看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并且要求改变旧史学面貌的多数进步学人。“新史学”思潮以批判旧史学为特征,但是其构建“新史学”理论体系的努力和撰述新型中国通史的尝试等学术建树,亦不应被忽视。

  • 标签: 新史学 “新史学”思潮 梁启超
  • 简介: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文化也会应运而生。所以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繁荣的。中国的回回人,在元末明初形成一个族群,名日,回族,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但他不是经过原始社会的族群、部落以及部落联盟诸阶段而形成的民族,它是由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穆斯林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来到中国经商贸易并在同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情况下而逐渐结成的一个族群。

  • 标签: 中国封建社会 回族文化 繁荣 人类生存 部落联盟 交往活动
  • 简介:福建在汉魏以前未有史志,只是《尚书·禹贡》记九州中的“扬州”有所涉及;《山海经·海内南经》有“闽在海中”的记载;《逸周书·王会》也有“东越海蛤……其人玄贝”、“东越朝问于周”的记载。

  • 标签: 地方史志 福建 山海经 逸周书 记载 东越
  • 简介:《文献》杂志今年第一期刊发了我几年前写的《再议》一文。原文原分三节,为一:关于《赵志集》的校录.二、关于《赵志集》诸诗的作者;三、《赵志集》作品产生于初唐补说,或许是因为版面原因.第三节在发表时被删去了。我觉得删去这一节.文章就不完整了.因为前面也已提到“作品的时代归属”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赵志集》的研究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学者也有不同的意见,这里借《古籍研究》一角将这一节发表出来。以与对这个问题尚有兴趣的同道切磋。

  • 标签: 产生时代 原文 发表 文章 作者 兴趣
  • 简介:佛教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的印度。当时印度是奴隶社会。全印度并不统一,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在恒河和阎牟那河流域一带,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商业的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比较大的城市,如王舍城、吠舍离、波罗奈等。以城

  • 标签: 阎牟那河 王舍城 吠舍离 商业的繁荣 波罗奈 公元前六世纪
  • 简介:“欧洲共产主义”是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寻找一种既不同于苏联,又不同于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模式所作的尝试,在当时不仅得到了欧洲大陆大部分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欧洲以外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共产党的赞同,影响很大。可是这个尝试最终没有成功。大约在1983年以后,这股热潮就逐渐消退下去。“欧共”消失了,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段插曲。

  • 标签: “欧洲共产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民主党 共产党
  • 简介:《洛阳市志》的压轴之卷(全志第48篇)《人物志》已经出版,一轮修志工程大功告成。洛阳是河洛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洛阳在历史上被10多个朝代定为都城,在公元10世纪之前经常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无数杰出的人物生长于洛阳,或在洛阳建立了功业,他们中间有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才。他们是彪炳千秋、光照百代的才俊和精英,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洛阳市志》 化名 修志 军事家 都城 历史文化
  • 简介:<正>我们知道,满族在清代中期以前没有在文人笔下产出小说作品,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多是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满族文人创作小说是清代中期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朝成书的《红楼梦》,还有聊斋体文言短篇小说集《夜谭随录》以及道、咸年间成书的《儿女英雄传》。

  • 标签: 创作小说 满族 清代中期 曹雪芹 文康 旗人
  • 简介:本文所研究的是我国回回人先民母语的转变与"小经"文字产生的相互关系问题.回回人的先民在从外来移民转变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即同时操汉语与波斯语的时期,其时代大致在元与明初.目前保存下来的早期回族汉语标本可上推至明初.回回人的"双语时期"约结束于明中期,这时多数回回人已经不懂波斯语,其母语也演变为"回族汉语"."小经"文字的产生当在此后.

  • 标签: “小经”文字 回族汉语 回回人 先民母语 象形文字 双语时期
  • 简介: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至宋元时期最为鼎盛。但“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则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文试图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产生与流变做一梳理,厘清其发展脉络。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