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到岩了,除了最早的那次,即上世纪90年代初在这里开诗会,住在山上原为国民党浙江省府的招待所里,喝酒交友,牛气冲天,诗自然也没少写。此回重来,年轻时的豪气已大半消磨不说,连走着上山居然也成问题,只好老老实实让人抬上去。回想从前写下的“飞鸟把暮春抬到山下,我来到山上”这样的句子,实在有些汗颜。

  • 标签: 郁达夫 90年代 招待所 浙江省 国民党
  • 简介: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注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化观点,使注与正文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 标签: 张穆 《蒙古游牧记》 自注
  • 简介:清明雨纷纷,泪眼思故人。两年前的清明节,我为先后辞世的父母落葬。墓碑前翻开的大理石书页上,父亲的一面镌刻着'出版为业著书修史,笔耕一世常伴书眠'的铭文。一本父亲临终前写就却未及亲见的《出版工作七十年》被安放于墓穴中,将永远陪伴着父亲。又近清明,我对父亲的思念始终萦绕于怀。他生前曾为黄洛峰、叶圣陶、许力以、王益、陈翰伯、边春光等十多位先后

  • 标签: 怀念远去 父亲方厚枢 远去父亲
  • 简介:“三八”妇女节过去了。这个节日对教育工作者更多一份特别,因为在2000多万教育工作者中,女性比例更大,她们的特质与天性,她们的付出与奉献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增添了不可替代的魅力。本刊在此谨以几位基层普通女性工作者的心声,向教育系统的巾帼致以问候和致敬。

  • 标签: “三八”妇女节 教育工作者 同行 责任 女性工作者 女性比例
  • 简介:2016年9月,叶嘉莹先生引领中国学童重返中国文化源头的经典之作《给孩子的古诗词》推出讲诵版。年逾九旬的叶嘉莹先生为其亲选的218首古诗词所作讲解,浅白易懂,亲切自然,又用纯正古音朗读、吟诵,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小体悟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韵律美感,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感情意境。正如吕正惠教授所评介:'以她(叶嘉莹)丰富的学养,愿意为当今的学童编定一部选集,可以说是我们的大幸……因为只有让儿童自小就喜诵读诗词,中国诗词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新。'

  • 标签: 仙音 十方界 迦陵
  • 简介:傅山剧作《红罗镜》中有不少颇具山西本土特色的俗词语,此类词语有的仅限于山西本地使用,有的则在其他方言区也有所应用。参照《汉语大词典》对《红罗镜》俗词语进行梳理,有利于进一步廓清明清之际山西方言的真实面貌及其影响。

  • 标签: 《红罗镜》 《汉语大词典》 方俗词语
  • 简介:孝孺是明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程朱复出""读书种子""有明之学祖""当世文章第一人",得到宋濂、黄宗羲、胡适等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学界长期以来将孝孺杀身成仁的行为定位为"愚忠",缺乏对其历史地位、学术思想的充分肯定与深入研究。孝孺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谱牒学家,在论述谱牒编修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方孝孺 杀身成仁 黄宗羲 谱牒理论
  • 简介:诚峰副教授《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是近年有关北宋哲宗、徽宗朝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本书以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互动为视角,重新讨论这一时期的政治事件、群体和体制,涉及北宋晚期政治的多个方面,不少问题久为学界所关注。

  • 标签: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 晚期 北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互动
  • 简介:张慎言(1575-1645),字金铭,号藐山(号藐姑山人),山西阳城屯城里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中进士,曾任寿张、曹县知县,后历官太仆少卿、太常卿、刑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左侍郎,崇祯十七年(1644年)擢升吏部尚书,达到其一生为官的巅峰,明亡后张慎言为南明王朝所排挤,辞官后流离失所,客死他乡。

  • 标签: 张慎言 刑部右侍郎 太仆少卿 吏部尚书 藐山 名臣
  • 简介:李经(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清末被外国列强熟知的中国少数外交家之一。

  • 标签: 办学思想 新式学堂 创办人 安徽 晚清 《马关条约》
  • 简介:地方志或方志可以分解成""+"志"。由于历史上社会文化制度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社会治理结构的""有着不同的含义,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区性的"",在西方则表现为封建庄园采邑和教区性的""。地理大发现后,伴随着殖民主义所产生的西方人类学民族志将视线转向异国异族的"他乡""他方",由此产生了各自相对应的实证记录文献。文章考察了中西方语境中"志"与"方志"的语言转换和文化理解,比较了中国方志与西方地方史(志)、西方人类学民族志背后的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特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提出建立中国版人类学民族志,并提出适应走出去战略的中国方志发展转型,将相对于以中国为天下的"地方"志改造为相对于以世界为天下的""志,方志既要吸纳人类学"走出去"的外向思维,也要吸纳人类学"走下去"的田野思维,以此改造传统封闭的地方志,增强方志的活力及其文化学术价值。

  • 标签: 地方志 文化比较 语言翻译 人类学民族志 全球化
  • 简介:《尚书·汤誓序》载“伊尹相汤伐桀,升陑,”其中的陑的地理位置,有安邑之西、曹县商丘之西、济宁附近三种不同的说法,但这三种说法都有问题。陑应是山地,且其位置应该与考古学中夏文化的分布范围一致。从清华简《尹至》与上博简《容成氏》看,陑应在夏都之西,即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之西,嵩山万安山脉西麓。该位置很关键,说明商汤灭夏采取迂回战术,出其不意而制胜。这对认识夏商之间史事很有裨益。

  • 标签: 《尚书·汤誓序》 商汤灭夏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与贸区建设均是我国近若干年来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政方针。本文重点分析了两大政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尝试提出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自贸区建设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 简介:通过对合浦汉墓四岭Ⅰ号墓的几个白色墓砖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后发现这些白色墓砖的主要成分以石英为主,还含有少量的长石、高岭土等;这些样品的微观结构比较致密,有着类似于陶的结构。而且通过对合浦汉墓中的白色墓砖和周围砖窑中的残砖的组成分析后,判断这些墓砖有可能来自周围的砖窑。但是合浦汉墓四岭一号墓中白色墓砖存量少的原因值得探讨,它有可能是修建者在烧制墓室砖时采用了偶然发现的石英矿,也有可能是墓主人对于白色砖的特殊偏好或者是其他特殊使用目的。

  • 标签: 合浦汉墓 白色墓砖 X-射线衍射分析 扫描电镜分析
  • 简介:韩愈的散文常好议论,他还爱在散文里讲故事,从中寄托某一道理,或借叙事发议论直接告诉人们某一个道理。韩愈的《圬者王承福传》就是一篇借叙事发议论的散文,所叙之事和所议之理都很有意味,令人读后掩卷思之。《圬者王承福传》讲的是粉刷工匠王承福的故事,虽题为"王承福传",但和一般的人物传记有很大不同。

  • 标签: 人物传记 福传 韩愈 平凡 讲故事 议论
  • 简介:本文從《開元禮》制作方式以"折衷"《貞觀》《顯慶》二禮出發,具體討論與之關係最爲密切也最典型的五帝問題。通過在不同郊天禮儀式中尊罍設置的數量、方式,證明五帝在實際祭祀中存在着不同等差。由此追蹤其來源和形成因素,認爲其中既有五帝在古禮和經學中原始地位的考量,又有唐初以來禮制不斷變革的影響,體現出禮制變化與傳統和現實雙方面的關係,也體現出《開元禮》對於儒家天神觀念的修復和堅持。本文還通過《五經正義》對南北禮學不同派别的兼收並蓄,證明所有禮制的折衷是以經學爲先導,經學與禮制的結合是中國古代統治思想形成的基本路徑,也是中國社會終極追求落實於當代制度改革的一貫思維。因此無論從經學、禮制而言折衷都是追求破舊立新的統一,這應當是理解中古禮制和思想史的一個關鍵。

  • 标签: 五方帝 《開元禮》 折衷 《五經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