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民国年间,京剧盛行,京剧名角灿若群星,京剧观众如潮如涌。但是,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常常对京剧演出团体颐指气使,随心所欲地下达禁令,令人哭笑不得。(一)曹锟禁演《击鼓骂曹》与《捉放曹》曹锟是北洋军阀直系的大头目。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他战胜皖系军阀后,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1923年他更走到台前,用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权势遮天,令人侧目。曹锟很喜欢京剧,但他上台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演京剧名戏《击鼓骂曹》与《捉放曹》,原因很明显,就是他对《击鼓骂曹》与《捉放曹》的“曹”字特别忌讳,怕老百姓将这“曹”字说成是曹锟的“曹”,影射咒骂他,同时他也怕自己将来真的陷入被“骂”、被“捉”、

  • 标签: 张作霖 国民党新军阀 《霸王别姬》 奉系军阀 京剧 冯玉祥
  • 简介:<正>近年读明史对明武宗朱厚照其人其事颇感兴趣。因明武宗其人在明代16位皇帝中有特异之处,而正德朝也有某些反常之举。既作《正德皇帝传》讫,又感到有关明武宗生平事迹,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这里的明武宗与他的猪令,就是问题之一。

  • 标签: 明武宗 生平事迹 杨廷和 封建贵族 本纪 皇帝
  • 简介:在光泽县城中心的后街上,立有一块清代盐政管理的“公陋规”石碑,碑文记述了光泽民众当年抗争盐业官吏贪财勒索不法行为和争取到食盐供应正常的事件。石碑高约1.5米,宽约70厘米,镌文214个字,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而立。

  • 标签: 勒石 盐政管理 不法行为 光泽 石碑 清代
  • 简介:避讳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极为严格的制度。《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便已明确规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于是避讳种类便有公讳、家讳之分,避讳方法便有改字、缺笔之别。至如历代避讳具体情况,清代黄本骥先生有《避讳录》五卷,近人陈援(?)先生有《史讳举例》一书,论之已详,毋庸赘(?)。然而,治文诸家对元代避讳情况却极少论及,黄、陈二书也是语焉不详。其主要原因是,元代皇帝姓名的汉字写法都是据蒙古文字音译,无从避忌,故元初对本朝皇帝的名号避讳一般不严格。因此,往往给人们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元代并不讲究避讳。事实恰恰相反,元代的避讳制度极为严格。

  • 标签: 黄本骥 为尊者讳 公羊传 本朝 史讳举例 公讳
  • 简介:<正>1.江苏省实业厅致苏州总商会函1918年3月1日(到)迳启者:案奉农商部令开,“案准国务院函知,议决加入巴黎粮食股会议办法由本部主任会同外交、内务、陆军、财政、交通各部暨税务处,各派专员组织战时粮食出口筹办处,暂设本部内,业于一月十日成立。现议定先从调查入手,仰将该省所有米、麦、牛、羊、茶、糖六项常年产额

  • 标签: 总商会 档案史料 苏州 省议会 产额 县知事
  • 简介:从2010年秋季开始,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内草原地严禁放牧,实施一切牧措施,进一步护草、护林,保护生态。

  • 标签: 天山天池 禁牧 原地 景区 新疆 2010年
  • 简介: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巫医类文献中,帛书《养生方》和竹简《杂方》是相对来说研究讨论较少的两种。这其中《养生方》虽然分量很重,但是保存状况并不好,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杂方》只有十一枚竹简,内容很少,所以讨论的学者也不太多。

  • 标签: 马王堆三号汉墓 养生 简帛 校读 整理工作 竹简
  • 简介:日前,珠海某小学因拟禁止学生带零食、玩具、零花钱到校引发热议。有家长和老师支持,也有人反对,并质疑已接到的短信通知中“不定期检查孩子书包”的做法涉嫌侵犯学生隐私。(11月22日南方网)学校想通过家委会推行“三”的出发点无疑是善意的,是想以此让孩子们生活更健康,学习精力更集中,尽量避免沾染爱吃零食、痴迷玩具、乱花钱等诸多不良习气。

  • 标签: 三禁良策 实行三禁 小学生实行
  • 简介: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这是一次悲壮的登攀。1997年11月11日,当数十名服用自灵芝孢子粉后获得新生的癌症康复者登上八达岭长城时,一个起死回生的神话被凝固在世人面前。此次登长城活动,是由全国政协中协服务开发中心和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在这数十名癌症康复者当中有工人、农民、军人、国家公务员、老红军、知识分子等等,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44

  • 标签: 灵芝孢子粉 自航 癌症康复 八达岭长城 食用菌技术 国家公务员
  • 简介:达玛(或称达磨、朗达玛)是统一的吐蕃王国的最后一个赞普,其在位时间仅短短四年,后代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多与他在位时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关于达玛佛一事,本文认为有两点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首先,达玛时期推行的是“佛”政策,而非大部分藏汉史籍中所载的“灭佛”政策;其次,对于达玛佛的评价应该尽量摒除佛教典籍中带有宗教情感的偏见对我们的影响,从当时吐蕃王国的历史背景及佛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给予达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 标签: 吐蕃 达玛 禁佛 灭佛
  • 简介:《昭明文选》所收碑文五篇,即东汉蔡琶《郭林宗碑文》、《陈太丘碑文》,南朝王俭《堵渊碑文》、王巾《头陀寺碑文》、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其中除《头陀寺碑文》外,都是立于墓前,记述死者姓名、事迹,用于称颂功德、以志不朽的碑文。实际上,碑文的种类很多,有立于名山大川的山川碑,有立于寺观的寺观碑(如《文选》所收《头陀寺碑文》即属此类),有记述、歌颂功德业绩的纪功碑、颂德碑,等等。本文仅就墓碑文加以探讨,人们习惯上所说的碑文,也大都是指这一类。

  • 标签: 汉魏六朝 碑文 墓志铭 魏晋南北朝 《太平御览》 文体
  • 简介:7世纪末,摩尼教得到唐朝统治者的首肯,正式传入中原。但至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下令禁止该教在汉人中传播。由於史料缺载,摩尼教被禁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元二十年前後密教僧人的活动为线索,综合考察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实,并就密教经文、基本教义和仪轨与摩尼教进行比较,认为唐朝统治者可能是在比对两教经文後,模糊了摩尼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在密僧的唆使下,认为前者伪称佛教,惑乱民众,才颁下禁令。

  • 标签: 摩尼教 密教 唐朝 开元
  • 简介:199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仪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应邀赴俄的中国代表团带去了一份特殊礼物.即中共战略情报特工阎宝当年向苏联提供日本关东军布防绝密情报的复制件。同年11月1日,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特别授勋仪式.驻华大使罗高寿将叶利钦总统签署的“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勋章”授予中国阎宝和他的情报小组。

  • 标签: 阎宝航 特工 中共 中国代表团 人生 战略情报
  • 简介: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有形的、无形的,有见之于史书记载的,也有见之于碑刻铭文的。在这些遗产中,有些东西即或是在今天,也仍极具参考价值。现存于北京西山戒台寺中的几通石碑及其铭文,就是其中的一例。

  • 标签: 戒台寺 文物 历史发展 文化遗产 参考价值 铭文
  • 简介:1960年7月4日下午5时许,台湾台中慈善寺,一位法师在众僧的念佛声中安然入灭.这位圆寂的和尚法名律,俗名黄胪初,安徽省亳州市人,出家前曾是一位中将军人.他的弟子广元(安徽界首人)说他:'在俗为官,廉洁尽职,身经百战,曾无一折,可谓一福将矣;出家为僧,道心坚固,财法两施,受度弥多,可谓一法将矣.'纪昀在中说:'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黄胪初用自己的实践验证了这句古话.

  • 标签: 黄胪初 生平 中原大战 军事家 佛教
  • 简介: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船队自江苏太仓浏河出海,西印度洋,前后七次,凡28年,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一项空前壮举。然而,由于历史的隔阂和利益的驱动,历代统治者对真相有意或无意地隐蔽和歪曲,以致世人对郑和西事件了解不够,云雾重重。在人们心目中,郑和西“倏然而兴,而又倏然而逝”,像一颗彗星蓦地划过中国历史的上空。为了深入地探索郑和西的来龙去脉,笔者就几个相关问题谈点看法。

  • 标签: 航海史 “郑和下西洋” 永乐帝 原因分析 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