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邛崃叱驭》(国画写生册页)是晚清著名国画大师刘锡玲先生的艺术精品。先生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年前四川西南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谘传测绘灾臣劳”刘锡玲先生(1848~1923),字梓谦,号聋道人,别号自闻居士,以指画享誉世界,是中国绘画第一位世界级金奖得主。

  • 标签: 文献价值 邛崃 南方丝绸之路 国画大师 艺术精品 艺术再现
  • 简介: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帛,原图无题,整理者据帛图中“物则有形”四字为题。目录首见於200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第90页)。其具体内容,最早由陈松长先生撰文介绍并研究。

  • 标签: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三号汉墓 文物出版社 学说 道家
  • 简介:首都图书馆藏彩绘《九边》,绘于崇祯后期,民国年间由汪申伯收藏。全采用形象绘法,是现存《九边》中形象绘法最为突出的地图,是一幅军事示意图,而非作战地图,反映出以直观、实用为目的的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人文传统,直到明末仍发挥着主要作用。首《九边》机构、方位错讹较多。不过,由于这幅地图很可能是明代最后一幅长城地图,反映了明末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 标签: 《九边图》 形象绘法 职方司
  • 简介:本研究从生态人类学角度全面阐释了图们江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目的、意义,建构生态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三种模式和期望。即,文化内容“主题村”建设模式、图们江区域文化内容“数字化产业”模式和前两模式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模式。最后指出,建构文化产业达到公益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效益的期望。

  • 标签: 图们江区域 朝鲜族聚居村 生态文化资源保护 文化产业模式
  • 简介:明正德十二年(1517),著名画家文徵明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篇,创作了一幅《湘君湘夫人》。此图纸本设色,纵100.8厘米,横35.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幅少有的人物画精品。画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高髻长裙,均作妇女形象,这显然与传说中湘君是湘水男神(即巡视南方死于苍梧的舜)、湘夫人是湘水女神(即自投湘水而死的舜的两个妻子娥皇与女英)不相符合。那么,《湘君湘夫人》中的湘君,为何被绘成妇女形象?湘君、湘夫人究竟是谁?我们不妨考察—下历史文献中对湘君与湘夫人的记载。

  • 标签: 《湘夫人》 《湘君》 历史演变 北京故宫博物院 妇女形象 《九歌》
  • 简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巴克口岸位于新疆塔城市郊,该口岸已有100多年的通商历史,曾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之一。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被迫中断。1990年10月20日重新开关,1991年9月起开始临时性过货,1995年7月向第三国开放。巴克口岸及多个工业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畜牧、特色林果”等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绿色农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成为带动塔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

  • 标签: 巴克图口岸 塔城 口岸经济 农产品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的近现代,在人们常识所限定的国境线与区域界线之背后,每个地区均存在着超越这些界限而频繁移动的大规模的人群。通过移民,或诞生新的国家,或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换言之,近现代实际上是由移民活动所引起的传统社会遭到破坏,新的区域秩序重新确立的时代。

  • 标签: 移民活动 蒙古社会 近现代 土默特 喀喇沁 海勒
  • 简介: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及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于延安时期传入中国,旋即在中共党内和马克思主义学界产生热烈回响。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倡导下,全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高潮。苏联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也引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人高度重视。苏联史学中真理和谬误交织错杂,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都很明显。但仅就延安时期而言,苏联史学传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 标签: 延安时期 苏联史学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在明代中晚期,出现了著名的回族清官海瑞和回族思想家李贽。他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黑暗腐败的政界和混乱的思想界。他们从出身、成长、出仕为官、致士研学以及人品等方面均有相似的地方。尽管他们天各一方,很少有书信往来,但在内心深处相互爱慕、相互影响。一个成为明史上大书特书的清官,一个成为近代思想的先驱。

  • 标签: 李贽 海瑞 明代中晚期 近代思想 思想家 思想界
  • 简介:清代潮州知府林杭学(康熙十六-二十七年在任)编纂的《潮州府志》对于康熙元年粤东地区的迁界有简要的记载,——《海潮揭饶惠澄六县迁地之事》:“边海多寇患,屡躏内地。康熙元年,钦差少宰科尔坤、少司马介推,仝平南王尚可喜、将军王国光、沈永忠、提督杨遇明等,巡勘六县。

  • 标签: 粤东地区 康熙 《潮州府志》 尚可喜 清代 王国
  • 简介:文章通过汉藏文献史料和古代壁画中的体育图像,以吐蕃马球、围棋、杂技百戏等为例,探讨了唐蕃文化交流对吐蕃体育的影响。并指出这与当时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 标签: 吐蕃体育 唐蕃文化 交流
  • 简介:一、海原地震概述1920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即中华民国九年。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初七日晚戍刻时分。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海原县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宏观震中位于海原县西安州(乡),大沟门至干盐池之间的石卡关沟、

  • 标签: 大地震 社会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 中华民国 海原县 庚申年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重庆,遭受到日军残酷的无差别战略轰炸。由于中国的抗战及重庆战时首都的独特地位,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战略轰炸,不仅引起在华西方人士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远东各国,尤其是中、日、美三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同时,重庆在反轰炸斗争中的英勇行为,一方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日本既定军事战略目标的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美远东战略的调整和远东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

  • 标签: 抗日战争 重庆大轰炸 国际影响
  • 简介: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前提条件,没有稳定发展的经济,社会稳定就缺失了其应需的经济基础,稳定与发展也只会是一句空话。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因此,必须从甘肃藏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具体研究。

  • 标签: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甘肃藏区 经济基础 正比关系 实际出发
  • 简介: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名字翻译被逐渐雅化,其形象被从多维度解读,诸如传贤不传子的尧舜形象,领导人民抵抗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知错认错的诚实形象。这些解读,对于了解美国历史,改变中国人的异域人物观念,对于反清革命动员,都有重要价值。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被人们从形式、制度与思想等不同层面进行释读。中国有尧舜禅让传说,而缺少民主传统,所以对于华盛顿传贤不传子印象深刻,而在制度上、思想上对民主理解不深。华盛顿形象深入中国人心的部分,主要是民主政治的形式。民国初年中国人对帝制敏感,对专制不敏感,是华盛顿形象在中国影响的实际效果。袁世凯在总统名号下而行独裁之事,并没有激起强烈的反抗,但他一旦在形式上也抛弃了民主,便举国哗然,洪宪帝制也应声倒塌。这与华盛顿形象部分深入而不是全部深入人心相一致。

  • 标签: 华盛顿 形象 中国解读 辛亥革命
  • 简介:20世纪初,北京传统的居住文化、模式和建筑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民居建筑在加入了一些西洋的装饰成分的同时,也在建筑技术方面和居住模式或多或少的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思想和特色,开始逐步接受西方以开放的单体、向高空发展的建筑空间格局,使居住建筑中居住空间布置与室内空间分割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西方建筑对北京地区近代民居建筑、居住模式、空间格局和装饰风格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以三个实例进一步说明该时期西方建筑对民居建筑及居住模式的影响

  • 标签: 功能 空间 民居建筑 居住模式
  • 简介:文章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11年的载文量、载文被引、引文情况、作者情况等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客观地评价了《中国藏学》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以及在我国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 标签: 《中国藏学》 论文 引文 作者 统计分析
  • 简介:西藏语言规划强调以藏语为主,藏汉语言并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的汉藏民族关系,使西藏居民对普通话使用的需求逐步增加。不过,西藏各学校间的汉语教学要求和条件的不同,造成不同区域学生、居民普通话水平有所不同。汉藏语言接触条件也使西藏城镇和农村普通话语言环境存在明显差别。

  • 标签: 西藏居民 普通话使用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