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原文]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明·谢肇潮《五杂俎》)[译文]明代田登当州官时,忌讳别人写和说'灯'字(与其名'登'同音),谁要触犯了,他必定发怒,他手下的许多人都为此挨过鞭笞,于是全州吏民都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放花灯,允许人们到州府所在地观赏,文书就写了这样一张告示贴在街上:'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

  • 标签: 州官放火 田登 五杂俎 吏人 者必 吏卒
  • 简介:少帅张学良首次到东南巨埠的大上海,是在"五卅"惨案发生之后.拿他的话来说,此次上海之行,旨在保卫华人生命财产.言出行随,果然一鸣惊人,给了上海民众的反帝斗争有力支持,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 标签: 张学良调处 调处惨案
  • 简介:1938年,日军进犯吕梁山南端的乡宁县,其部队驻扎在位于黄河岸边的枣岭、西坡一带。疯狂的日军经常骚扰百姓,烧房抢粮,不时地在附近村庄抓差带路,修碉垒堡。1939年1月中旬,驻扎在枣岭乡岭上村土地庙梁的两名日军。奉命前往吉县送信,强拉张马乡柏沟村一薛姓老乡带路。由于当地许多给日军带路的老乡,到达目的地后均被日军杀害,因而薛姓老乡就暗地里与日军周旋,手里拿一把镰刀走在前面。两个日军跟在后边。当来到一个地垅前时,薛姓老乡顺势跃上地垅,用手比划,欲将日军拉上去。就在手拉手的霎那问,薛姓老乡高举镰刀猛地向日军脑袋砍去,连砍几镰,使这名日军滚下了山梁。另一名日军见薛姓老乡从1U林中逃走了,便顺原路返回土地庙梁。为此,日军寻衅报复,扬言血洗柏沟村。而在向柏沟进发途中,他们把“柏木村”跌认为足“柏沟村”。

  • 标签: 乡宁县 纪事 惨案 黄河岸边 日军 老乡
  • 简介:民国时期,纳雍为大兔场,属大定县治地。民国30年(1941)从周边县属地析设纳雍县,时为5个区,1个镇,18个乡。东城乡在县城雍熙镇东部,境内多山地、峡谷,向为汉、苗、彝等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之乡。、李文经,男,汉族,生年不详,贵州省长顺县人。民国31年(1942)接任纳雍县第二任县长。

  • 标签: 李文经 民国时期 “东城惨案” 中国 贵州 生平
  • 简介:1947年5月,国民党特务机构接到全国学联将于6月1日举行全国规模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并在国统区内开辟第二条战线的重要情报后。通过中央联合会报秘书处研究,在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官邸会报”中,重申了“以组织对组织,

  • 标签: “六一”惨案 武汉大学 所知 1947年 第二条战线 游行示威
  • 简介: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建国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人经过的背景报道。这张

  • 标签: 闻一多 李公朴 国民党 警备司令部 特务 《大公报》
  • 简介:1927年4月3日发生的“麻城武汉国民政府辖区农民运动发展到高潮时爆发的一起典型的反动势力破坏革命的群体性事件。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起先想通过武装征剿红枪会的军事斗争打击反动势力,从而保障农民运动积极开展,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武装征剿遭到失败。随后,政府将善后事宜交由地方处理,各组织团体达成妥协,惨案最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 标签: 麻城惨案 惨委会 农民运动 武装征剿
  • 简介:五卅惨案发生后,在对被难家属的救济发放过程中发生了抚恤金侵吞问题。对此上海舆论界一片沉寂,集体失语,大多报刊取沉默态度,没有给予披露及相关报道。惟有《福尔摩斯》等上海小报"言大报之不敢言,登大报之不敢登",大量跟踪报道,使该事件真相大白于天下,显示出近代上海小报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大报看广告,小报看新闻",就是当时对上海各类小报社会监督功能的最好评价。

  • 标签: 五卅惨案 抚恤金侵吞问题 上海小报舆论
  • 简介:农历九月十八。随着这个黑色的日子步步逼近,我的心情也在渐渐地下沉。仿佛又看到了一双双血淋淋的手,从历史的沉雾中伸出来,伸向我的面前,向我诉说着,被“东洋兵”的子弹击中、被刺刀挑起的剧痛与绝望……

  • 标签: 苦难 湖州 惨案 清新 绝望
  • 简介:1911年5月在墨西哥内乱期间,北部城市托雷翁(Torreon)发生了对墨西哥华侨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暴力事件,史称“菜苑惨案”。由于墨原政府被推翻,清政府与墨新政府进行了及时的交涉,最终双方签署了《赔偿华侨损失证明书》。而这一领事保护的成果,得到了民国外交部的认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菜苑惨案”的处理,是一次跨越政权的领事保护。

  • 标签: 清政府 领事保护 菜苑
  • 简介:1928年5月间,日本出兵山东,阻挠南京政府北伐,并于5月3日,制造惨绝人寰的“济南惨案”,肆意屠杀无辜民众。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暴行,南京政府如何应付,已成为对其真假反帝立场之考验。对于蒋介石及其政府应付“济南惨案”之态度,目前仍有不同观点,为了弄清其中史实真像,本刊特将馆藏国民党中执会中有关应付“济南惨案”之文件,包括公开的宣传件以及秘密的内控原则方针等,选择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 标签: 日本人 济南惨案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 指导委员会 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