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本材料是内蒙古《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984年1月至1989年12月搜集的木刻本、手抄本(包括记录、复印本)、艺人录音带及各种文本的《尔》出版物目录。其中木刻本、手抄本20部,录音带356盘(小时),各种文本《尔》48部,《尔》风物传说120则。

  • 标签: 搜集整理 卫拉特 蒙文 风物传说 内蒙古 新疆
  • 简介:·伯是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著名作家兼记者。1925年,他从欧洲来到上海,参加中国的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返回欧洲。“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第二次来中国。

  • 标签: 汉斯 中央委员会 战士 文化 国民革命军 反革命政变
  • 简介:<正>《尔汗传奇——蒙古英雄史诗》一书日文译本被列入日本东洋文库第566号,于1993年7月由平凡社(东京)出版。本书为32开精装本,共429页。译者若松宽,1937年生于神奈川县。京都大学研究生毕业,文学博士。现任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是日本著名蒙古史专家,主要论文有:《准噶尔汗国的形成过程》(《东洋史研究》),《<尔汗传>与熔铁传说》(《蒙古语言文学》)等。

  • 标签: 形成过程 译本 传奇 出版社 蒙古语言文学 东洋文库
  • 简介:在蒙古族《尔》史诗中,尔从牧童到可汗、圣主的成长阶段分别体现了三种功能——生产、征战和宗教。功能的转换通过具有过渡仪式性质的“重生”来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换方式具有明显的蒙古族特色。它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传统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密不可分。北京木刻版《尔》的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受到了三功能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经由藏传佛教以及印度史诗和民间故事在蒙古族地区的流传而逐渐渗透的。

  • 标签: “三功能” 蒙古族史诗 《格斯尔》 功能转换
  • 简介:俄国对史诗《尔传》的研究[俄]Д.乌雷姆吉耶夫(Д·улымжиев)学者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英雄史诗《尔》或称《尔传》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史诗作品之一。从前,研究人员把《尔传》公正地称作中央亚的《伊里亚特》(古希腊叙事长诗--译者...

  • 标签: 《格斯尔》 布里亚特人 英雄史诗 科学院院士 符拉基米尔佐夫 俄国
  • 简介:北京木刻版《尔》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尔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

  • 标签: 史诗传统 《格斯尔》 木刻版 汉译本 比较研究
  • 简介:蒙古文《尔》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尔》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尔》中《尔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 标签: 《格斯尔》 《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 口头性 书面化 异文
  • 简介:本文将巴林《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尔》史诗文本与巴林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 标签: 《格斯尔》 传说情节 史诗母题 植入
  • 简介:学校战略管理一个完整的学校战略管理图系可以有许多层次。但一般说来应该有这样一些要素。首先是学校愿景。在关于“领导”的诸多定义里.有一个是我比较认可的:领导就是动员团队一起实现共同的想法。这个被团队普遍认可的共同的想法。就可以理解为愿景。在许多学校里,校长或学校领导者会经常制订一些远期规划或近期计划,

  • 标签: 管理图 学校领导者 学校愿景 多层次 校长
  • 简介:陈文(1908——1991),广东揭阳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学校,1947年定居新加坡。一生从事画艺教育和创作。他先后在欧亚十三国、二十多个城市举办画展,得到中外很高的评价。他的画为多个国家博物院及世界的一些政要人物所收藏。由于他卓著艺术成就和一生孜孜不倦从事艺术教育,对传播中西艺术文化起了积极作用,1964年获新加坡总统授予的公共服务勋章,1975年新加坡大学授予他

  • 标签: 陈文希 举办画展 艺术教育 艺术学校 艺术成就 张大千
  • 简介:地理大发现催生了人类社会关于海洋法律地位的争论。17世纪初,英、荷等新兴欧洲列强挑战葡萄牙、西班牙对全球海洋的垄断地位。荷兰法学家雨果·老秀顺应时代潮流,从法理角度驳斥西、葡两国的海洋主权论。他的《海洋自由论》系统论证了各国拥有自由进行海上航行和海外贸易的天赋权利;威廉·威尔伍德等同时代法学家则大力伸张各国的近海渔场管辖权。这场争论凸显了欧洲各国在海洋方面对“含括性”权利和“排他性”权利的双向追求,并为此后“公海自由”和“领海主权”这对相辅相成的理念之不断成熟奠定了良好的起点。

  • 标签: 格老秀斯 《海洋自由论》 海洋法律地位 海洋主权论 海洋自由论 公海自由
  • 简介:本刊今年第1期刊登的《东瀛沉冤七十载》一文,披露了关东大地震期间600余名旅日华工惨遭虐杀的历史真相,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兴趣。吉林长春市读者孙青辰来信,希望本刊专文介绍旅日华工领袖王夭的生平和业绩。为此,我们特编发《爱国志士王夭》一文,以飨读者。

  • 标签: 爱国志士 共济会 日本军国主义 外务大臣 周恩来总理 中国人大
  • 简介:<正>《元史(126)廉宪传》里有一段故事:时方尊国师,帝命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这说明封建社会里,孔圣人给人们的影响是如何的深远,出身西域的廉

  • 标签: 孔子 封建社会 西域 国师 圣人 元史
  • 简介:仁(1881~1923),临潼人,陕西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他和众友东游日本。此次游学,对郭仁一生影响甚大,他在遗著《从戌记略》一书中,开首即为“余之革命思想,自丁未东游归而益笃。”本文就郭仁游日情况作以记略。

  • 标签: 郭希仁 日记 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 革命思想 领导人
  • 简介:和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他是继一次短期患病后逝世的。笔者的意图并非是于此对他进行赞扬,因为其他人早已经捷足先登地这样做了,况且他们也更有资格这样做。我仅就他在一个特定领域中的学术活动讲几句话,我本人有幸看到他在此领域中广泛施展了他的学问和神奇记忆力的全部才能。多年以来,伯和不仅从事对有关西域民族和文明,特别是有关阿尔泰民族进行研究,同时还涉猎最广泛的学科领域。伯和在他于1906年出发赴西域探险之前不久,才开始学习突厥语。他在数月期间便学会了东突厥语。伯和的旅伴瓦杨博士不久之前还曾对我说过,伯氏与当地居民毫无区别地和很轻松地用突厥语、汉语和俄语交谈,使土著民着实吃

  • 标签: 伯希和 蒙古学 《蒙古秘史》 蒙古语 突厥语辞典 学术活动
  • 简介:从常熟走出去的袁光,自上世纪40年代后期就离乡背井,远赴台湾,投身新闻工作。60年来他始终以"为善最乐"之心做人立业,服务社会。他所创立的自由新闻社和《自由新闻报》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声名久远,袁公本人也

  • 标签: 破冰之旅 袁希光破冰
  • 简介:一2018年5月的一天,李凡先生为一名报考我院博士生的考生的事,忽然给我打来电话。这位考生是一家报社的记者,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三次,都没考上,压力很大。李先生说因为这个记者采访过自己,几次打来电话希望他帮助问问,看看还有没有机会。一向有原则的他,犹豫再三,还是感到必须做点什么.

  • 标签: 李希凡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诉提马尔霍》是古希腊演说家埃奇奈所撰诉讼演说,上载涉同性恋诸法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同性恋行为的态度,展示了其背后的法律以及制度诸因素。经分析可知,古希腊人并不禁止同性恋行为,但雅典人将从事性交易者排除在城邦政治之外,情节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公民权。

  • 标签: 《诉提马尔霍斯》 同性恋 法律
  • 简介:毛泽东生前十分喜爱《三堂法贴》。早在延安时,毛泽东就看过《三堂》字贴。说起这本字贴很是有趣。这本字贴是一位青年爱国作家在奔赴延安途中,在被日本军炸毁的废墟中捡来的,同时捡得的还有莎士比亚的四册著作和一本《石索》碑贴。到延安后,在曾任上海文委左翼戏剧联盟领导人朱光的举荐下,见到毛泽东。

  • 标签: 左翼 戏剧 莎士比亚 作家 爱国 延安
  • 简介:<正>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1908-)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名誉博士,保罗佩利奥奖、赫胥黎纪念章、美国威尔纳·格林人类学基金会“韦金”奖、法国全国科研中心金质奖章、伊拉莫斯奖获得者。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战后西方学术界的泰斗。他对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倡以及他在文化人类学研究

  • 标签: 结构主义 列维 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家 科研中心 战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