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张鲁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歌剧《白毛女》曲作者之一。他不仅曲写得富有民族风格、民间特色,咏唱抑扬上口,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他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歌也唱得好,尤其是民歌戏曲,如陕北道情、信天游,陕西的、秦腔,山西、河北、河南梆子,山东柳琴,东北...

  • 标签: 张鲁 音乐伴奏 歌剧《白毛女》 成仿吾 解放区 民族风格
  • 简介:她是一位毕生追求光明的才女,一位敢于当面揶揄孔祥熙的记者,一位国民党铁腕将军对之无可奈何的中共地下党员,1957年却被错划为“右派”。《冈的笔,冈的心》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记者的人生经历。

  • 标签: 《大公报》 国民党 中共代表团 孔祥熙 旅行家 抗战胜利
  • 简介: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 标签: 高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山屋》
  • 简介:观位于西乡县城东南30公里的午山上,据《西乡县志》载,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妃进香拜轮之处。山上现存的碑碣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重建“诩圣保真君殿”(即上观正殿)、药王殿、娘娘嫒阁、福寿殿;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重修下观,并由下观到上观,沿途小道上铺砌石阶;武宗正德二年(1507)重建中观,

  • 标签: 午子观 西乡县 《西乡县志》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编者按〕为纪念先生诞辰百年,本刊特选其1925年载于《现代评论》第2卷的这篇爱国情挚、忧国情深的著名史诗《七之歌》,以飨读者。此诗虽已是74年前先生26岁时的胸焰心涛,但今日捧读,尤其他对澳门那痛惜之最,必当再令读者情燃而意腾!当“五四”新文化运...

  • 标签: 《七子之歌》 母亲 “七子” 《凯风》 “五四”新文化 尼布楚条约
  • 简介:惨烈羊集羊集位于山东省东乡县西北,是个有居民千余户的大镇。这个古老的镇严依而居,此山名日羊。它东西走向,五华里长,东头有一个圆圆的山包,似仰着的头;

  • 标签: 东乡县 山东省
  • 简介:增城市的招贤,位于今荔城镇外17公里,主峰海拔78米,周围有五座120米-180米的为主的屏幛,形成若干个山洞,名叫招贤山洞。招贤的前身叫石子窿,是一座从平坦的土地上隆起的石头。据清代《增城县志》卷二“篇”云:“招贤,邑治北四十里,在崇贤都上多块石,昔日有贤人隐此,或云:即孙蒉、王佐,与邑人张度元季时遁迹处,故与都,皆以贤名。邑人张渐逵著《招贤》诗云:

  • 标签: 增城市 招贤山 人文景观 诗歌
  • 简介:福州的长安并不是一座著名的小山,却是我心中永远的!山上一座木构的无名小亭,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亭子。我四年寒窗的福建师院中文系大学生活就在长安山中。课余饭后,同学们经常登山入亭,眺望远地阔,叙谈海阔天空。最近翻阅了当年的几本日记,往事一幕幕浮现脑际……

  • 标签: 中文系 长安 福建省 师院 日记 郭沫若
  • 简介:走进上海世博会,老粗布站在了世界舞台上。在山西馆小舞台上,木制的老式织布车前,织布的姑娘踩动踏板,一双巧手上下翻飞,只见银梭飞舞,经纬分明的手工老粗布魔术般地流淌出来。这,就是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的襄老粗布。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山西省 襄垣县 长治市 舞台
  • 简介:李海鹰附语:首先,因为有了闻一多先生这首充满真挚、浓郁情感的诗,才有了我谱曲的基础。闻一多先生在70多年前写这首诗时,也许想不到澳门终于在本世纪末就要回归祖国了;其次,我很幸运,能在70多年后通过《澳门岁月》大型专题片与文化先人做了一次历史性的对话。今天,我特通过《新文化史料》双月刊,为澳门回归祖国再次表示祝贺七之歌———澳门@闻一多

  • 标签: 七子之歌 闻一多 回归祖国 澳门 新文化 专题片
  • 简介:这里有彭阳境内开采最早、最大的石矿,这里是清朝和民国时彭阳境内最大、最著名的商埠,这里有彭阳境内唯一的打石刻坊遗址,这里也曾被誉为彭阳第一关隘……这里,就是彭阳境内的店洼,今天人们已习惯称之为店洼。

  • 标签: 彭阳 境内 商埠 关隘
  • 简介:郭象三十三卷本《庄子注》前有篇三百九十九字的序文,即题为“河南郭象玄撰”的《庄子序》。自郭象《庄子注》北宋刻印行世後,该序的作者一直没有争议。1978年9月王利器先生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庄子序)的真伪问题》,认为该序不是出自郭象之手,其依据是北宋真宗时开雕郭象《庄子注》时,曾经就《庄子序》作者问题引发的一场争论。此事记载仅见《宋会要辑稿》第五十五册《崇儒四。勘书》,如下:

  • 标签: 郭象 《庄子注》 《庄子序》 真伪问题 中国 哲学思想
  • 简介: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1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此高价出售残书,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 标签: 残本 “文革” 自然 个别 普遍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