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去年,宁波市文博学会在开展“宁波市十佳近现代优秀建筑”评选活动中,位于老市区江北岸的天主堂,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优秀的建筑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也显示这个城市的风貌。

  • 标签: 江北岸天主教堂 宁波市 建筑风格 古建筑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在基督教和天主内开展了“自治”、“自养”、“自传”的改革运动。1950年5月基督教“三自”改革首先发起,而后及于天主。与基督教“三自”改革运动相比,南京的天主“三自”改革运动要更复杂曲折。笔者从南京天主的渊源人手,以期还原60年前进行的那场疾风暴雨式的宗教改革。

  • 标签: 改革运动 天主教 南京 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基督教
  • 简介:天主中修院位于贵阳城东北约五公里的六冲关。解放前,中修院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办理,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根据亲身经历、见闻和有关资料,将中修院的沿革、学制教育以及传教士在中修院的一些活动概况,简要略述如后。

  • 标签: 天主教 六冲关 中修院 传教士 学制教育 教育课程
  • 简介:摘要:河湟地区既是一个地理空间又是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天主在青海的传播,是明清时代背景下,西方基督教文化在青海河湟这个特定社会空间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和宣传。一方面,天主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在青海的传播表现出一些特点;另一方面,天主在青海的传播成效不大,与适应这一地域空间而生的河湟~_4JC的成熟性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基督教文化的传入,毕竟是近代西方文化与青海地方文化的一次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 标签: 青海 天主教 河湟文化 文化传播
  • 简介:艾儒略(GiulioAleni)(1582—1649)字思及,明代继利玛窦来华传教之意大利耶稣会士,1613年奉命入内地传教。1616年第一次教难时期,避居杭州杨廷筠家学习中国文学。后曾到陕西、山西等地传教。1622年沈(jue)再次兴起教难时,艾儒略回到杭州直至1624年底。其《西学凡》一卷、《职方外纪》六卷,有李之藻、杨廷筠、叶向高等序文,《性学粗述》一卷,陈仅作序,于1623年在杭州刻成,前二书均被收入《四库全书》。

  • 标签: 艾儒略 开创者 天主教 福建 《职方外纪》 《四库全书》
  • 简介:美国天主平信徒知识分子在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运动的奠基和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冷战时期以美国天主平信徒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天主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背景以及天主新保守派与新政派自由主义的思想交锋,阐明天主信仰如何影响信徒的政治观念,信徒又如何将自己的政治观念输入到美国政治决策层中,同时美国天主会和天主徒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又如何通过卷入和推动新保守主义运动而改变美国天主的边缘地位、融入美国的政治主流。

  • 标签: 美国 新保守运动 天主教 平信徒知识分子 新政派自由主义 政治史
  • 简介:本文以美国天主传教会(TheCatholicForeignMissionSocietyofAmerica),即玛利诺神父和修士们(MaryknollFathersandBrothers)为个案,把他们在战后香港这个复杂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和其美国特质相联系,希望能够在众多美国救济组织中找到共性和玛利诺会的特性,同时也是对以往"传教士是殖民主义先遣军"的看法做出评价。可以说,美国天主传教会在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较世俗团体而言,不仅没有表现出美国天主徒所通常具有的政治热情,反而更加注意把握在政治事件和政治方向上的敏感度,力图回避政治大环境,这就加深诠释了美国天主爱国主义、天主民族主义的意义。

  • 标签: 美国天主教 基督新教 国际关系 港英政府 庇护九世 主教团
  • 简介:有学者认为,1860年的中法《北京条约》确立了天主会在晚清“内地置产的特权”。其实,《北京条约》只是为法国“正式”向清政府索取内地置产权提供了藉口。而比《北京条约》诈欺性质更为恶劣的1865年“柏尔德密协议”和对中国土地管理主权严重削弱的1895年“施阿兰协议”,才最终确立了天主会在中国内地的置产权。

  • 标签: 天主教会 置产权 中法北京条约 柏尔德密协议 施阿兰协议
  • 简介:康熙八年(1669年)三月,西洋教士南怀仁以“监督历法”身份掌钦天监,意味着西洋历法重新得到朝廷认可。尽管如此,天主并未得到弛禁。宫廷传教士努力寻求皇帝对天主的宽容。两年之后,在杨光先教案中被逐至广东的西洋教士得以“奉旨归堂”。本文利用中西文献,研究西洋教士重掌钦天监后,实现地方教士“各归本堂”的过程,不仅剖析宫廷传教士为推动朝廷宽容天主,周旋于皇帝、礼部和满汉大臣之间的策略和人际环境,而且揭示出皇帝与官员大臣的态度和反应。

  • 标签: 康熙 宫廷教士 禁教令 奉旨归堂
  • 简介:普鲁士书商弗里德里希·尼柯莱(FriedrichNicolai)的游记是反映18世纪德意志社会状况的重要历史文献。由于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尼柯莱本人又是新教徒,他对南部德意志天主世界的观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但也直观体现了新教徒和天主徒之间的观念差异。本文将梳理尼柯莱对天主世界的观感,并试图分析背后隐匿的思想根源。

  • 标签: 罗马天主教 新教徒 弗里德里希 平信徒 望弥撒 圣母玛利亚
  • 简介:天主在福安的传播可以追溯到明崇祯年间。崇祯四年(1631年),马尼拉多明我会菲律宾“玫瑰省”派遣意大利传教士高岐(Angelus)等11人经台湾抵厦门进福州,在福建设立第一个多明我会传教区。同年六月初一,高岐等人进入福安县境。落脚溪东村,将一座民房改建成教堂,为外国传教士在闽东建立的第一座教堂。随后,多明我会传教士在交溪沿岸积极开展传教活动。先后在罗家巷、顶头、六屿、下胚建立传教点,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在福安城关等地改建教堂,发展一批教徒。从崇祯年间直到雍正年间其发展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

  • 标签: 福安县 中西文化交流 天主教 明清时期 传播 外国传教士
  • 简介:本文以笔者五次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论述近代以来贵州天主中外文献史料的分布状况,初步整理贵州天主史研究资料兼述其学术史,以期立足新史料,细化近代西南民族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 标签: 近代以来 贵州 天主教 史料
  • 简介:晚明天主传教士来华之後对佛教始终态度苛刻,而佛教人士对天主的反应既显迟缓又呈现从温和到强硬的转变。本文通过追溯杭州云楼寺君体(虞淳熙、袾宏及其门人)与利玛窦及杭州天主堂在二十年间的数次互动,辨析佛教界应对天主挑战时态度的变化趋势——从忍让调和到日趋严厉,由此窥视晚明佛教的社会处境以及当江南地区同时成为佛教重地和天主重地之后呈现的文化冲突如何影响着佛教界人士的应变方式。这种现象说明,在一个并不有意倡导文化交流的时代,两种传统遭遇之後为保持自身特色会怎样本能性地自卫。由此更应体认,文化与思想的对话应该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议题。

  • 标签: 佛教 天主教 文化交流 晚明
  • 简介:天主伦理是反对一切赌博行为的,论文论述了在遇到高赔率的地下六合彩时,天主的神职人员和信徒的不同反应,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宗教道德的脆弱以及市场经济大潮对信徒观念的冲击。

  • 标签: 乡村 天主教 地下六合彩 神父 信徒
  • 简介:德高望重的天主教区张家树正权主教,辞世已经整整二十二年了,时至今日,我每每回忆起这位慈祥的长者,深邃的智者,心中依然会产生崇敬的感觉。作为后辈的后辈(年龄差别),笔者同张家树主教接触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六年,然而就是这短暂的接触,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标签: 天主教 所知 教区 深邃 感觉 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