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一、十七世纪初中国的形势和顾实汗入藏十七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进行着激烈的搏斗。明王朝腐败至极,它的封建统治已接近尾声,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在陕北一经点燃,便轰轰烈烈,锐不可当,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汇聚成两股强大的力量,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明朝残余势力,龟缩江南,苟延残喘。就在这个时候,十六世纪末兴起于我国东北的满洲大清政权,雄踞东北,虎视眈眈,乘农民起义军和明王朝两败俱伤之时,挥师南下,于1644年5月从农民起义军手中夺取北京,并移都于此,谋取对全国的统治。

  • 标签: 和硕特 农民起义军 述略 西藏 经略 蒙古
  • 简介:本文利用最详细记录当时史实的满文《王抚远大将军奏档》、藏文《七世达赖喇嘛传》及蒙古文《清内阁蒙古堂档》等史料,通过分析康熙五十九年九月进驻拉萨后,清朝怎样推选拉藏汗继承人候补,并为此怎样与青海和硕交涉,最后康熙帝做出了怎样的善后处置等问题,以探讨当时的清朝西北边疆局势及对阿拉善和硕所采取的具体政策。

  • 标签: 和硕特 阿拉善 清军 达赖喇嘛 西北边疆 蒙古文
  • 简介:<正>和硕蒙古是漠西卫拉蒙古四部之一,原活动在天山以北乌鲁木齐和塔尔巴喀台一带,其首领图鲁拜琥,是成吉思汗十九代孙。万历二十四年(1606)他25岁,因调解喀尔喀与卫拉之间的战端,深受各部上下和东科尔法王的敬佩,赠号“国师汗”美名。此后,又讹转为“顾实汗”或“固始汗”。明末西藏政局不稳,教派斗争迭起。万历四十六年噶玛噶举派率霞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与一度统治青海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和康区白利土司结成联盟,共同迫害日渐兴盛的格鲁派,即黄教。黄教首领人物罗桑却吉坚赞和五世达赖的强左索南绕登等人决定,派使者赴卫拉请兵援助。卫拉召开“丘尔干”会议,议定组成联军前去,固始汗率和硕

  • 标签: 固始汗 卫拉特蒙古 和硕特蒙古 白利土司 顾实汗 康区
  • 简介:本文,首先利用最详细地记录当时史实的满文《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蒙古文《清内阁蒙古堂档》、藏文《七世达赖喇嘛传》等第一手史料,在分析康熙朝后半期西北边疆局势及清朝与青海和硕、达赖喇嘛地方政权、准噶尔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这一时期清朝的阿拉善和硕政策。接着再利用最详细记录清军进藏过程的满文《王抚远大将军奏档》,阐明清朝围绕进藏一事怎样争取和利用青海和硕,并为了进一步能在西藏驻扎清军又怎样利用阿拉善和硕的问题。

  • 标签: 和硕特 阿拉善 康熙朝 清军 入藏 达赖喇嘛
  • 简介:西北民族民俗剪影──青海海西和硕蒙古人居住民俗青海蒙古人的民居形式目前有三类:传统的“蒙古包”,当地蒙语也称为“mdngr”即“木房”;另一类是“帐房”(maixan);还有定居点上土木结构的平房,当地蒙语又称为“ibargr”即“泥屋”。近几年又...

  • 标签: 和硕特蒙古 民族民俗 蒙古包 青海蒙古 人居 牦牛毛
  • 简介:同学们,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陈初生,是暨南大学的老师,也是我们城市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所以我们是一家人,今天我就像回到自己家里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样.我现在退休了,很久没有讲课,所以我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感到很享受,学校里面总是充满朝气,一进校园我自己也感觉好像年轻了.

  • 标签: 文字学 自我介绍 暨南大学 客座教授 职业学院 退休
  • 简介:悠悠岁月,转眼已是古稀的年龄了,从当新华社蚌埠支社记者开始,在新闻、文化战线上工作了50多个年头,忙忙碌碌,谈不上什么辉煌的成就和突出的贡献,却也总算尽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心。

  • 标签: 袁秀君 记者 文化战线 文联
  • 简介:“咬文嚼字”滋味长一、老俗语酒是陈的好,茶是新的香。这两种物质的特性似很有哲学的品味。两者同时要具备这种味儿似不大可能,尤其是物质的东西。但只有俗语,流传民间之久,传播江湖之远,翻了,出运用之新,讲出胸襟之意,散布新茶之香,足显老酒之醇。

  • 标签: 文字 人和 咬文嚼字 俗语 物质 新茶
  • 简介:一个喜欢文字的人应该是幸福的。不是吗?在文字中快乐游弋,可以纵览世间万物,遍赏人间美景。在文字的阡陌上,有春的倩影、夏的芳姿、秋的厚重、冬的圣洁,你可以恣意徜徉在四季的风景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由,享受温暖。你可以回望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凝听金戈铁马踏山河的豪歌,感受心灵共鸣的愉悦祥和。那一份爱的真挚、情的广博,让你心生感动而又难以割舍……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在无意中扼杀着孩子们的兴趣。

  • 标签: 文字 亲近 心灵共鸣 语文教学 享受 快乐
  • 简介:一、巴蜀文字现身李学勤先生说过:古文字的解读,是学术界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已发现的古文字,目前完全没有解读的,业已寥寥无几.先秦文字除了汉字,可以确定的只有巴蜀文字.

  • 标签: 巴蜀文字 先秦文字 道教 古文字 巴蜀器物
  • 简介:《太平经》是东汉道教徒作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大体用口语对话形式写成,通俗浅显,有许多地方反映了当时俚俗间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汉字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密切相关,每一个词都有确定的写法,但是文字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民间流传的文书中,尤其容易发生。从用字上来看,《太平经》中的用字大体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也有不少俚俗的用字。其中有些是先秦以来习用的通假字,也有不少其他文献中并不习见的用字字例,其中有的可归于通假范畴,有的却只是文字使用或传抄中的讹误。《太平经》今存一个残本和

  • 标签: 《太平经》 汉语汉字 校读 汉语史研究 对话形式 通假字
  • 简介:<正>发掘之余,浏览秦汉文字,时日既久,或有点滴之得。今不揣谫陋,将以往所记稍事爬疏,缀合成篇,以就教于前辈学者与读者方家。帛书《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 标签: 《五十二病方》 秦汉 文字 马王堆 帛书 汉墓
  • 简介:夏代有没有文字?从历史记载看,在传世文献中,屡有夏代文献的记载;夏代的文化已经很发达,是不可能没有记录语言、促进思维的文字的,《吕氏春秋》甚至认为夏代不仅有文字而且已有图书典籍。从考古材料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在登封王城岗的夏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关于夏代文字的资料。它们或可说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初期,我国就已经有了文字

  • 标签: 夏代文字 文献证明 考古证明
  • 简介:中国的古钱有两大类.一是历史上曾经正式流通使用过的货币,古钱学家称之为“正用品”:二是历朝历代货币文化的衍生物,诸如:吉语钱,宫钱、赏钱、花钱、游戏钱、庙宇钱、厌胜钱、瘗钱、冥钱等等。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用途,虽然不行使货币的职能.但材质、器形、

  • 标签: 古钱 中国 文字 货币文化 衍生物 厌胜钱
  • 简介:<正>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在现有的各种文字当中,它极有个性,独具魅力,因而引起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几批大宗战国文字材料的出土,战国文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而开始从旧金石学附庸地位中彻底摆脱出来,成为古文字学领域内与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鼎足而立的新兴学科。安徽大学何琳仪教授在其成名之作《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中华书局,1998年,以下简称《声系》),这是我国第一部战国文字方面的综合字典。粗略翻阅这部巨著,我们以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 标签: 《战国文字声系》 战国时期 文字研究 编排方法
  • 简介:1987年,布罗斯基作为当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到瑞典学院领奖时,他的瑞典出版商曾问他,今后应翻译出版谁的作品。这个四海为家、傲慢不逊的诗人不假思索地说:德瑞克·瓦尔科。1992年,当诺奖真的降临到瓦尔科头上时,他自己惊讶得难以置信,却脱口说出:瑞典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托马斯·朗斯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 标签: 托马斯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诗 诗歌 瑞典人 记忆
  • 简介:《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以下简称《语文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编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系《新疆通志》第76卷。在《语文志》编纂委员会主持下,汇集了新疆大批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学者,历经十余载,在主编陈毓贵先生及全体编辑、编写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于1999年结稿。

  • 标签: 语文 编辑 批语 出版社 主编 先生
  • 简介:编纂新方志应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美学.其一以白描为主,适当修饰;其二言简意赅,简洁美;其三方志行文要有真情实感.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方志文字美学价值.

  • 标签: 白描 修饰 简洁 真实情感 文字
  • 简介:新编地方志的文字篇幅冗长,难以控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严重影响志书的质量。其中非资料文字在新方志编纂中较为普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占成书文字篇幅比率大。从志体、遵循方志行文规则、提高编纂者语言文字能力三方面简要分析归纳根源,尽量避免或减少非资料文字入志。

  • 标签: 方志 非资料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