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农救会初露锋芒张如,原名张英才,字育吾,山西垣曲人,生于1898年2月,1939年2月在垣曲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如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外祖父邓安抚养长大。他1919年考入省模范教师养成所受训,毕业后分配到新绛县任小学教师,1921年到荣河县(1954年荣河县和万泉县合并为今万荣县)任高小教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民不聊生,学校难以为继,遂返回垣曲。

  • 标签: 邮报 模范教师 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954年 1921年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为永远铭记这段中华民族的苦难血泪史,特向广大读者介绍近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胡石先生创作于80年前,从未发表过的一组《乱离诗》,从中可了解当时著名文化人的心路历程,因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 标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 心路历程 教育家 文化人
  • 简介:同在清代今文经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从清代辑佚学成果的间接推动、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和“外缘影响”等方面来探寻清代今文经学兴起缘由,客观而全面。周同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来论述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进程和学术特点,反映了周同精深的治学特点。周同充分认可清代今文学者的创造勇气、怀疑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并肯定其对转变期中国新史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他同时也对清代今文学者治学的偏见和该学派的某些弊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抨击,从中反映出周同真实的史家本色。

  • 标签: 周予同 清代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新史学
  • 简介:“三征异域,抚夷安邦,遗像万年留瞻仰;保明尽忠,辅政治国,英灵千载永长存。”柬埔寨今磅湛市三保公庙此门联概括了郑和空前绝后的一生。郑和已矣,今人何为?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柬埔寨
  • 简介:姹紫嫣红的校园里,面对学生的如花笑靥,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是绽放在老师心头的一朵最美的花。"但是,总有一些"花朵"花期过长,迟迟不开。台湾成功学大师黑幼龙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很快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 标签: 一朵花 小学老师 作文课 办公室门 简单交流 童年趣事
  • 简介:清阮元校刻《尚书》(《十三经注疏》本),以宋刻十行本为底本,参以元明刻本等。诸刻本之祖本为唐《开成石经》本。《开成石经·尚书》所据乃唐卫包改伪《古文尚书》隶古定字为楷体字本。伪《古文尚书》存汉代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其中《虞夏书·甘誓》篇末句为“则孥戮汝”。唐石经、宋、

  • 标签: 古文 底本 末句 经注 注疏 刻本
  • 简介:在蒙古文报刊史上,清末吉林省出刊的《蒙话》(Mongγolüge-ünbodorol)因创刊早、出刊时间较长而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1986年,我在编著《建国前内蒙古地方报刊考录》(内蒙古图书馆印行,1987年)时曾为该刊写过约400字的提要。就目前所知,这大概是国内对该报的首次介绍。1999年12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蒙古文报刊简史》(Mongγolsoninsedkül-ünteükentoimo,蒙文),内中关于《蒙话》的篇幅达27页之多,而且利用了蒙古国学者德力克先生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该刊的了解。但同时,一些说法也使我产生了疑问。承特古斯朝克图先生热情帮助,

  • 标签: 内蒙古图书馆 吉林省 蒙古地区 蒙文名称 蒙古文 《全国蒙文古旧图书资料联合目录》
  • 简介:回首广西省立艺术馆(以下简称艺术馆),还得从欧阳倩谈起。1938年夏,欧阳倩接留日同学马君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的邀请信,由上海经香港到桂林,着手桂剧改革。在桂林逗留4个月,他把《梁红玉》改编为桂剧剧本,国防艺术社将《梁红玉》铅印成书,欧阳倩亲自指导南华戏院桂剧班进行排练,并在正阳路南华戏院演出,连演28场,场场满座,破桂林桂剧演出记录。由于《梁红玉》影射了当时国民党对外消极抗战,对内压迫百姓,刺痛了国民党的一些头目,使欧阳倩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加上在桂剧改革方面与马君武存在分歧,于是在《梁红玉》演出结束后,欧阳倩8月底就离开桂林到香港去了。但是,《梁红玉》的演出

  • 标签: 欧阳予倩 艺术馆 广西省 桂剧 桂林 国民党
  • 简介:1923年,柳亚子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会同江苏吴江黎里区教育会、县立第四高等小学等9个团体,团结了64位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成立了《新黎里》报社。柳亚子自任总编辑,毛啸岑任副总编辑。经过两个多月筹备,于4月1日正式发刊。《新黎里》四开四版,每月1号、16号发行。初期每刊600份,中期达1000份,最多达1120份。发行范围颇广,国内遍布所有省份,国外发到南洋和美国。创刊伊始,《新黎里》气势凌厉,连续推出旅大问题、婚姻问题、劳动纪念等特刊。在担任繁重的总编工作之余,柳亚子撰写了一篇篇泼辣锐进、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宣传劳工问题。《新黎里》报以它崭新的面貌一登上舞台,就被家乡父老誉为“

  • 标签: 陆氏 中国国民党 蒋介石 先哲 吴江 地方人士
  • 简介:(他)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 标签: 苏报案 章士钊 革命党 蔡元培 吴稚晖 孙中山
  • 简介:《大同》是在国民党二大期间办起来的一张四开晚报。虽然办报不到一年,但它以泼辣、大胆、深刻、活泼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同》的开办是借助他人的办报登记证才正式出版的。开办当初,报纸以吹捧歌女、戏子为主,其他为黄色新闻,所以不为众人欢迎。为此,《大

  • 标签: 大同报 期间大同 民国期间
  • 简介:辛亥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在这次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宣传并身体力行妇女解放的巾帼英雄,秋瑾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

  • 标签: 秋瑾 辛亥革命 中国历史 社会变革 妇女解放 英雄
  • 简介:陈恒乔,是杰出的女革命家,曾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向警的助手。1998年,在南京走完了她坎坷曲折、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之旅。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笔者曾3次去陈老住的南京大学陶谷新村二层旧式小楼采访过她,承老人提供了一些资料和历史照片,对她和她丈夫胡允恭的革命生涯了解颇多,深知晚年的陈恒乔最难忘记的正是当年她跟随向警在武汉参加斗争和一同坐牢的日子……

  • 标签: 向警予 武汉 助手 生死 南京大学 共产党员
  • 简介:欧阳倩1919年应张謇之邀来南通主持伶工学社,同时管理更俗剧场。为了拓展南通的戏剧改革运动,欧阳倩邀约了一大批著名的戏剧名流前来演出。老友新朋,济济一堂,在南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戏剧大师盖叫天便是其中的一位。不同寻常的是欧阳倩与盖叫天的交往是从一场大闹开始

  • 标签: 盖叫天 欧阳 戏剧改革 南通 伶工学社 更俗剧场
  • 简介:1941年9月18日,这是"九一八"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又一份政治色彩很浓的报纸--《光明》在香港正式创刊。这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简称"民盟")在香港出版的机关

  • 标签: 梁漱溟 香港 周恩来 京津同盟会 何香凝 重庆文化
  • 简介:文章讨论司马迁《任安书》中的两个“不得已”与“曼辞以自饰”的意义以及与“从上雍”相关的结构分析问题。

  • 标签: 不得已 曼辞以自饰 从上雍
  • 简介:报纸是舆论斗争的重要工具.说起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所办的报纸,不能不提起的名字.创刊于1911年10月14日,是在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仅4天后面世的.这既是起义后革命党人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辛亥革命后国内的第一家革命报纸.

  • 标签: 大汉报 报革命
  • 简介:《清议》所载《国家论》,以往学者多认为是梁启超抄袭吾妻兵治《国家学》。笔者通过比对《清议》本《国家论》、吾妻兵治《国家学》以及平田东助与平塚定二郎所译日文本《国家论》,发现《清议》本《国家论》并非如以往学者所称的抄袭自吾妻本,而是以平田本为底本,参考吾妻本翻译而成。就《清议》本《国家论》的译者来说,笔者认为除梁启超外,罗普可能也扮演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 标签: 《国家论》 梁启超 伯伦知理 国家观
  • 简介: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形成的强大的抗日报刊阵营遭到毁灭性摧残。为了能继续从事抗日活动,爱国的新闻工作者曾尝试创办纯翻译的抗

  • 标签: 孤岛 《文汇报》 中美日 新四军 新闻检查 《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