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篇论文原是为2001年秋在纽约举行的纪念《电影手册》50周年研讨会而作的。在论题上它可以与《译解与再现》和《电影鉴赏美学》等论文归为一类。在这里重又把安德烈·巴赞的论文作为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巴赞的讨论重点不是像通常那样放在“时间的木乃伊”这个主题上,而是放在时间延续中的断裂点上,它同时也是若干时间延续形态的结合点,其中的一种形态(胶片在放映机中的机械传输)我把它称之为“原生的时间形态”,而另一种与之相冲突的形态我称之为“次生的形态”。在我表述平行时间序列在Kaǔpoe点发生交叉的原理时,大大受益于巴赞的启示。现象学的视角使我较以前更为明确地把“次生的形态”认同于生活的流逝本身,认同于时间的延续、柏格森的“生命的冲动”。这样去理解电影中的时间延续形态,使得我后来在《错位的电影》一文中,得以从某种现象学的生机论进而研究历史,即生活经验在电影中的表达的问题。

  • 标签: 电影评论 艺术形式 艺术精神 电影音乐 创作思想 叙事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年12月29日,中国电视艺术评论发展高峰论坛暨纪念《中国电视》创刊30周年荧屏守望者和行业领跑机构表彰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高峰论坛汇聚了一大批活跃在电视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播出及制作机构,大家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电视艺术创作与评论的重大课题,交流电视艺术理论与实践上的成功经验,探索电视艺术创新发展的前进道路。

  • 标签: 中国电视 艺术评论 电视艺术创作 高峰论坛 制作机构 理论与实践
  • 简介:近日,网络载文贝批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伤害最大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读后,使我纳闷的是正当全国热播此剧时,何以遭到全盘否定性的批评?思之再三,我感到这篇评论的定位出了问题,这不是文艺评论,而是一篇有关邓小平1976~1984年间的年谱,用编年史的方法去硬套剧中邓小平的台词与戏剧情节。

  • 标签: 文贝 戏剧情节 中央文献研究室 吴子牛 历史真实 南巡讲话
  • 简介: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 标签: 电视剧评论 人民 文艺工作者 中国精神 优秀作品 座谈会
  • 简介:理查德·阿贝尔编的这套两卷本的《法国电影理论与评论,1907—1939》富于创新,论述全面,读后使人耳目一新。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可以被称为一种对电影研究的独特贡献。阿贝尔在书中不仅揭示了法国电影理论与电影评论的形成时期,而且详尽地追溯了它与法国电影文化主流的种种联系。此书的体例也有独特之处——阿贝尔把以前难以见到的原著同历史与文化的透彻

  • 标签: 电影理论 法国电影 电影评论 电影研究 阿贝尔 文化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