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在2006年秋季号《暗箱》中,依冯娜·雷内撰文探讨了"劳拉·穆尔维的遗产"兼及女性主义和电影现状。结语处,雷内提出了盘桓于女性电影众多关注者心头的一问"以当下我所感受到的氛围呼吸间带有沉甸甸的期许。我仍被那段历史所动,那是一段随时会被再次热议的历史。当时的事是怎么发生的?现在又会怎样?"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说的是,诸如此类的关切正与一位最意想不到的原创者联系起来:她享有与生俱来的特权、

  • 标签: 女性作者 科波拉 好莱坞 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 历史
  • 简介:在迈入二十一世纪近二十年的今天,能够写出几个进步的、能干的、有独立思想的人物,体现当代国人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的剧作,看来真的很难。作品《谁是赫》用三个怀孕家庭的不同境况展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语言很小清新、很当下,然而透过文字却见不到残酷的现实和切肤之痛的生活。剧本轻易地回避了这些人物性格发展的可能,粉饰了一些一定会出现的社会性问题,比如堕胎、胎儿的性别选择,再如高龄妇女想生孩子而不能的

  • 标签: 物化赫拉 评剧赫拉 赫拉评剧
  • 简介:人物:瑞琪枫三十岁左右,因不满公立医院的限制,跳槽到了私立医院,希望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迪娜三十五岁左右,是城市广播电台《月亮代表我的心》午夜情感类节目主持人,艺名叫赫。由于节目收听率很低,台里欲取消这个栏目。但她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拥有很多出租车司机粉丝,又想当一名真正的明星,为此她努力想保住这仅有的属于自己的一档栏目,一直隐瞒已婚的事实,并始终没要孩子.

  • 标签: 赫拉话剧
  • 简介:导演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兹古里季——苏联电影学院最富自由主义作风的教师,曾按照字母顺序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一个学生分到什么字母,他的习作就须以该字母打头的词为名。杰出的萨沙·西杰利尼科夫——我的朋友,后来在采访拍摄1993年的夺权战时不幸中弹身亡——分到的是字母“a”,于是他像任何一个成长于“不幸的停滞时期”①的正常青年一样,一针见血地选择了永恒鲜活、永远具有现实意义的词语“APecT”(逮捕),据此创作出一部小戏剧,讲述自己的亲人在残酷的“全盘集体化”年代的命运。

  • 标签: 形而上 自由主义 苏联电影 亚历山大 采访拍摄 字母
  • 简介: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帕姆·格里尔出品:环球上映日期:2011年未定《瑞·克劳》是汤姆·汉克斯独立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不过距离处女作《挡不住的奇迹》,时间已经过去了

  • 标签: 克劳 导演 演员 主演 承担 图片
  • 简介:<正>贝尔娜苔特·芳女士1937年出生于法国南部尼姆省,因酷爱艺术,曾进入古典芭蕾舞学校学习。1957年,弗·特吕弗执导《顽童》,芳被邀演出,同年在夏勃罗导演的影片《漂亮的赛尔日》中饰演女主角获得成功,遂正式转入电影界,成为演员。此后,芳不断演出主要由《电影手册》的编辑、影评家摄制的影片,而这些影片不久都被称为“新浪潮”影片,芳本人也因之被称为“新浪潮”的“教母”。由1957年至1966年,芳已先后演出了27部影片。1969年,芳主演的《海盗的未婚妻》获得巨大成功,至1985年她先后参加了71部影片的演出,加上以前拍摄的影片,共拍摄影片达98部之多,平均每年拍三部影片。在此期间,芳也演舞台剧和拍摄电视片。1985年,芳曾作为代表团成员来华参加“法国电影回顾展”活动。近年来,她常被邀为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曾为她举办“芳电影回顾展”。法国《首映杂志》已将芳列为“法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1986年,芳因《不知害臊的姑娘》一片获得1986年度法国“凯撒奖”最佳女配角奖。今年四、五月,芳女士应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邀请,前来讲授表演课程。《电影艺

  • 标签: 新浪潮 女演员 影片 表演艺术 舞台剧 法国
  • 简介:托尼诺·奎访谈录〔法国〕阿·塔内石泉译塔内(以下用“问”字代替):影片取材自安东尼奥尼十五年前写的四篇小说。在送到威尼斯电影节放映的影片第一个拷贝中,每个段落之前都标有小说的题目:《一次难以把握的爱情的记录》、《女郎与罪行》、《不要试图再见到...

  • 标签: 安东尼奥 段落 影片画面 过渡段 修道院生活 小说
  • 简介:《谁是赫》是青年剧作家、天山电影制片厂编剧魏子怡的最新作品。近年来,国内青年剧作家的写作十分蓬勃,青年剧作家成为整个剧作家群体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他们正处于创作力旺盛、多出作品的年华,虽是青年,人生经验有限,但其作品因为贴近年轻人的生活,能更好地反映现实,对青年人的生活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并敢于直面热点问题等优势而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 标签: 延续赞歌 生命延续 评赫拉
  • 简介: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的咖啡馆首次售票公映他们拍摄的短片,这一天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作为这门艺术的诞生地,电影一直让法国人备感骄傲。浪漫诙谐的法国电影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造就了许多世界级的电影明星。苏菲·玛就是其中闪亮的一颗。在浩瀚无际的银色世界里,她四射着耀眼的光芒。一双清澄而略带忧郁的褐色大眼睛.带着一抹独特的东方气质的精致面孔,妖饶中透露出的几分清纯,让世界为之倾倒。她举手投足间挥洒出的迷人气息犹如午夜的一杯醇酒,既抚慰着你的灵魂,又撩拨着你的思绪。法国男人亲呢地称

  • 标签: 法国人 安娜·卡列尼娜 电影公司 电影明星 影片 法兰西
  • 简介:尔之子》指涉了死亡、宗教等哲学范畴,导演以存在历史观为方法论指导,以寻找比、安葬儿子为叙事驱动力,以信仰祭奠死亡。通过犹太教哲学和精神现象学的双重理论阐释,尔为自己、儿子"命名"的精神信仰情结得以合理言说,这是反思纳粹罪恶、清算"负面历史记忆"的又一伦理入口。反媚俗的视觉修辞手段,成功地完成了影片主题的表达。

  • 标签: 索尔 寻找 宗教信仰 视觉修辞
  • 简介:从最初的《性、流言和录像带》到后来的《毒品网络》再到今天的《德国好人》。德伯格的电影究竟是受欢迎的艺术电影还是装作艺术气派的主流电影,德伯格本人究竟是渗透进好莱坞的电影作者还是披着独立外衣的主流电影人?对此他自己曾经说:“像伯格曼和塔尔可难斯基那样的大师电影,我这辈子算是没能力拍得到了,但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是拍有艺术品质的娱乐电影。”

  • 标签: 艺术电影 主流电影 商业 娱乐电影 艺术品质 录像带
  • 简介:如果历史只发生一次,却只是一次对自身的重演;如果历史仅只是唯一的一次重演,它虽是初次发生,却只是对自身的一次重复;一个事件只用一个镜头纪录下来,是惟独的不可改动的一个一号镜头:那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那时,历史就会像是一场戏剧的演出,不过只发生一次,不可能改变,不可能重复或修改。那时,它就会像是一座档案馆,其中保存的东西都是原来的、惟独的,留存下来供后人解读;一座博物馆和一份对未来的重演。

  • 标签: 亚历山大 情结 洛夫 历史 重演 档案馆
  • 简介:尔·巴斯(SaulBass)之前,电影海报的主流还是以片中的关键场景或者电影明星为主要内容。1955年,还不出名的巴斯为《金臂人》(TheManwiththeGoldenArm)设计海报,简洁的图形改变了电影海报乃至平面设计的审美风格。

  • 标签: 海报设计 图形 大师 电影海报 《金臂人》 电影明星
  • 简介:辉煌的"威尼斯画派"源远流长,18世纪的女画家卡列(RosalbaCarriera,1675-1757)1让这一画派更是锦上添花。由着手刺绣手工艺转向绘烟盒装饰画,继而在鼻烟壶的象牙盖上画袖珍画,最后成为知名的女肖像画家,是她用一生在艺术上进行的跳跃。卡列拉出生于威尼斯,她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她的母亲靠制作花边补贴家用。卡列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但并未因此经历美术学院的教育,而是为母亲设计花边式

  • 标签: 威尼斯画派 女艺术家 洛可可艺术 装饰画 女画家 封建统治阶级
  • 简介:《电影人》于10月份采访了正在纽约电影节参加展映的《尔之子》的导演兹洛·内梅什。在这次对话中年轻的内梅什非常健谈且毫无戒备。对于其他大屠杀题材的作品,他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与内涵直言不讳。

  • 标签: 大屠杀 拉兹 电影节 电影人 作品 导演
  • 简介:他是法国电影的一个异数,一个暗夜童话的讲述者,一个横跨男女两性分界点的旁观者,一个关乎爱情、迷惘、死亡的思索者。他是如此地难以归类,令世俗瞠目的故事让他与"新浪潮"或者"吕克·贝松式"划清了界限。他有着法斯宾德般高产的工作效率。在一次又一次的赞誉声中,为了拒绝重复自己,他尝试了童话、超现实、现实、歌舞、惊悚、古装等诸多的叙事方式,以至于法国评论界给他冠以"特吕弗第二"的称号。

  • 标签:
  • 简介:法国真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电影文化大国、是电影的发祥地,她不仅拍摄了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影片;更拥有一批杰出的神形兼备的女明星。从感性的芭铎到冷艳的德纳芙,从演技精湛、激情的阿佳妮到睿智的朱丽叶·比诺什,而最具活力。清纯,为法国和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特别是对那些少男少女们最有吸引力的青春偶象型女明星则是被归入青春玉女型的苏菲·玛。银幕初试苏菲·玛走向法国影坛之初,正是法国青春型女星青黄不接的时候。她于1966年出生于巴黎郊区的一个平民家庭,父母在那里经营了一个餐馆。苏菲从小酷爱文学

  • 标签: 冰淇淋 法国人 女明星 女主角 安娜·卡列尼娜 电影美学
  • 简介:你必须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表达些什么……来自大洋彼岸的澳洲导演沃威克·桑顿今年为戛纳献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长片《赛门和黛利》,成功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并斩获金摄影机奖。该片将镜头聚焦在了导演桑顿的家乡——爱丽斯泉附近的土著部落。内容也如题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