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不可思议的一台京戏欣赏京剧,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外国人亲自上台唱京戏则更加不可思议。但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系师生不仅这样做了,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年七、八月间,他们把经过两年艰苦学习、排练而成的梅派名剧《凤还巢》带到了京剧的故乡——中国。这台戏除了唱词、念白是英语外,其余唱

  • 标签: 夏威夷大学 中国京剧院 凤还巢 戏剧系 端鼓 首场演出
  • 简介:1989年在上海电视台举办的第五届“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上,出现了两张在当时对电视观众来说几乎完全陌生的面孔——英姿和曹可凡。他们一个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本科生;一个是上海某医学院的研究生。上海电视台之所以让这两位尚未脱尽书卷气的“金童玉女”破格“亮相”,其用意不言自明:就象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杨澜在当今走红荧屏的效应一样,上诲电视台也绝对抱有这个初衷。英姿当年正好面临毕业分配,她的“亮相”无疑有可能奠定她坐稳这把“金交椅”的基础。而面对沉溺

  • 标签: 上海电视台 可凡 杨澜 电视观众 卡西欧 表演系
  • 简介:四川繁荣文艺创作“瞄准全国大奖”出精品 出人才8月9~12日,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在蓉联合召开全省文艺创作工作会议.共商"唱响时代主旋律,繁荣巴蜀文艺创作"大计,决心"瞄准全国大奖,狠抓精品生产"。四川省委副书记秦玉琴、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到会...

  • 标签: 文艺创作 全国大奖 四川省副省长 精品生产 秦玉琴 四川省文化厅
  • 简介:如果你需要欢乐,这个戏将带给你,如果你想淹死无尽的烦恼,看这个戏将是一个好方法。什么戏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就是闹剧《糊涂戏班》(NoisesOff)。剧场内,平均一分钟观众便会开怀大笑几次,于是英国人在演出广告中幽默而又认真地写道:“观看该剧有可能会损害您正常的呼吸能力。”它1982年一问世便受到了极大关注,囊括了当年奥利弗最佳喜剧奖、伦敦标准晚报最佳喜剧奖两项戏剧界大奖,并且提名1984年托尼最佳戏剧奖。至今,《糊涂戏班》仍然被认为是最有趣、最好看的戏之一。下个月,这部风行全球二十二年的闹剧将登上海话剧舞台。

  • 标签: 英国 话剧表演 《糊涂戏班》 上海 麦克·弗雷恩 钟景辉
  • 简介:学艺出生在杂技世家,对杂技艺术有着浓厚的感情,从小就渴望能有一天登上舞台表演。但她所走过来的杂技之路是那么坎坷,那么曲折;然而一次次的打击不但没使她屈服,反而更加激发了她为杂技艺术拼搏的决心。

  • 标签:
  • 简介:<正>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如果说任何艺术品都有它特定的语言,那么以虚拟性程式为手段、以写意为表现形态的京戏的特定语言,就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艺术语言之一。正如我们说拼音文字是最易懂的,可是至今未能破译的玛雅文字却像天书一样,令人感到扑朔迷离。除了语言学家、考古学家外,谁愿意去和这迷一般的玛雅文字打交道呢?观众要接受京剧,就先要使京剧的特定语言在自己心中有一个破译过程。这种过程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才能慢慢习惯起来。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五、六岁时被喜爱京剧的外祖母经常带到剧场去看戏,往往不到终场即已昏昏入睡,散场后由家人抱着回家。有好一阵,如果不是孩子爱热闹的心理,我对剧场中刺耳的锣鼓喧哗是难以忍受的。我也害怕老生或老旦一直呆坐着或呆站着大段干唱。我看武戏开打才感到有点意思。但我并不懂功架身段,只知道黑花脸杀出红脸杀进,打旋子,翻筋斗,耍枪花……这些近于难技式的功夫。后来年岁渐长,在较长的看戏过

  • 标签: 中国京剧 虚拟性 艺术语言 长时间 语言学家 表演体系
  • 简介:<正>中华民族,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以来,虽然历朝各代服装形制繁纷多变、千姿百态,然而就外观形制的总体而言,不外乎二大类别:以古代冕服、袴褶,近代中山服、西服等等为代表的“上衣下裳(裤)”制;以古深衣为特征的“衣裳(裤)连属”制,如袍、长衣、连衣裙等,前者为“两截式”,后者为“上下一统式”。这里着重探讨“衣裳连属”为代表的深衣制在我国服装史中的衍变、地位及个性特征,将之放到社会总体中验证,求古今中外打通一气,作纵横内在联系的多方位考察。

  • 标签: 深衣 服装史 服饰研究 连衣裙 服饰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随着四年一度成人杂技比赛在中国的开展,与之相伴而生的"新苗"大赛也走过了一个从初具规模到走向成熟的历程。从刚刚降下帷幕的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所诞生的金银铜获奖节目中,笔者惊喜地感到中国少儿杂技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迅猛坚挺的势头,它显示了这一行业的生机,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必将成为中国杂技进入新世纪,占据国际国内市场,开始大规模孕育的契机。

  • 标签: 中国杂技 杂技希望
  • 简介:眼前放着一本2004年出版的红封面书,MurrayJ.Levith(列维思)所作,题为(London:Continuum).其实,相同题名的文章、著作已有不少.早在1954年4月,曹未风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就英译为"ShakespeareinChina";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一本书,书名英译后也是这个标题.更早些的有ChangChenHsien,1981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提交了一篇硕士论文:"ShakespeareinChina";1953年,该学者的一篇同名论文收入AllardyceNicoll主编的(ShakespeareSurvey6).较晚的是1996年,XiaoYangZhang发表了一本专著,书名也是.

  • 标签: 标题 出版社 文章 题名 封面 书名
  • 简介:厉震林在《上海戏剧》(2000.12)以对话形式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社会处于转变时期,到处充满诀别意识。中国前卫话剧自然也会随此发生结构性的律动。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话剧更多的是对异己的否定,那么,九十年代的则成为自我诘问,以中国众文化意识为自身的精神价值建构的对象,体现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 标签: 话剧 戏剧 自身 文章 话语体系 自我
  • 简介:<正>饰者,修饰之谓也。人要美化自身,就离不开修饰。人类早就懂得以饰物来点缀自己,在没有制成衣服之前,我们的先人就用兽骨、兽牙、羽毛、贝壳来装扮自己,以求得一种自我表现的娱悦,同时表达对原始宗教和图腾的崇拜。对于光泽怡人的饰物,各民族自古以来都有极大的兴趣。巴西的阿吉辛古部落,杰出的战士可以戴羽毛帽,以便在部落内区别于普通人。汤加部落的领袖用鲸鱼牙齿做成的项链来美化自己。英国前王妃戴安娜说过:“没有比首饰更能显示欣赏倾向了,长久以来,婚礼都是由首饰陪伴的,最深的感情可以通过首饰来表示,所以首饰的魅力将是永存的。”因此,对于中国民族服饰中头饰的研究,也是研究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 标签: 中国民族 头饰 中国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少民族 各民族
  • 简介:中国画讲究用笔,乃是受中国画的以线造型及造型的装饰性、平面性所约束.试想,一个人物只有寥寥几根线条支撑,倘不注意笔力,人物就会瘫倒,更不用说画大山大水了,一个主要由线条组成的画面,倘若线条无多品味,这幅画还有什么看头?

  • 标签: 中国画 笔法 审美观念 艺术形式 笔墨语言
  • 简介:主演:吴兴国(京剧·台湾当代传奇剧场)赵志刚(越剧·上海越剧院)田蔓莎(川剧·四川省川剧学校)柯军(昆曲·江苏省昆剧院)李小锋(秦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标签: 文化记忆 四川 上海越剧院 中国 赵志刚 田蔓莎
  • 简介:1986年5月10日,北京市首都体育馆。以纪念“国际和平年”为名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令初夏的北京变得热浪滚滚。当舞台上那位衣着华丽、行腔婉转的歌星转入幕后之后,一位头发蓬乱,面容冷峻、身穿长褂子、裤腿卷得一高一低、捧着一把老吉它的青年出现了:正当人们满腹狐疑怔忡不安时,一股强劲的音乐伴着狂放的歌词迅速开始擅击演唱会现场18000名听众的耳膜和心灵:“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在音乐声嘎然而止的时候,掌声和欢呼声却如旋风一般从观众席上卷起。从此,中国摇滚乐界有了一个传奇性的摇滚歌手崔健,有了一个叫得响的

  • 标签: 中国摇滚 学乖中国
  • 简介:三、戏剧构成因素的系统性分论如前所述,构成中国戏剧这一完整系统的各子系统:演员、剧场、观众等等,本来是紧密勾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祭祀仪式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子系统也是不可游离于系统之外的。但是,我们为了订论的清晰、方便,又不得不分而述之。叙述时,客观上既不能避免子系统之间的参差与瓜葛,主观上也不能忘记每个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统属关系,更不能忽视子系统之间的密不可分性。

  • 标签: 中国戏剧 系统性 子系统 祭祀仪式 不可分性 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