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又能够敏锐的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广泛分布在内陆及沿海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因素,形成了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秧歌,也会因地域文化环境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秧歌的表现风格大相径庭。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胶州秧歌历经百年的发展变迁,其舞姿动律、风格特点也经过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标签: 胶州秧歌 美学视角 汉族人口 民间舞蹈 表现风格 否定之否定
  • 简介:武汉歌舞剧院前任副院长沈承宙先生,上世纪80年代曾赴美国考察研究西方音乐剧,率先将西方音乐剧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是中国音乐剧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对西方音乐剧研究颇有建树之外,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并在早年就提出过将中国的戏曲样式融入音乐剧的创作构想,认为这样的音乐剧形式可以打造出属于我国独创的、特有的音乐剧特色。本文共有五个部分,讲述沈承宙对近年来戏曲音乐剧、音乐剧教育的关注,以及他个人多年来对戏曲音乐剧形式的追求。本期刊登文章的后半部分。

  • 标签: 戏曲音乐 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戏曲学 戏曲样式 美国音乐
  • 简介:1942年,袁雪芬及其伙伴打起“新越剧”大旗,进行越剧改革,推动女子越剧进入“三花一娟”后的另一个高峰期。其时由于新式知识分子的加入及编导制的采用,越剧已经与电影、话剧等现代文艺形式有了更多的融合、交流,具备了较多的现代特质,为其剧种成熟奠定了基础。建国后,在“人民新戏曲”这一大方向下越剧继续进行改革,但其时的文化语境已经截然不同于袁雪芬或“三花一娟”时期.由此越剧与其时的“人民”语境之间便产生了既相依又相悖的微妙关系。

  • 标签: 人民 越剧 女性 悲情
  • 简介:俄罗斯戏剧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耶夫雷诺夫曾认为其自身所处的时代是最反剧场性的时期,即便是戏剧自身也不具剧场性。作为对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戏剧反剧场化主张的回应,20世纪出现了重现剧场性的趋势。“剧场性”这个在戏剧、绘画乃至社会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词语自18世纪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和理论家的研究及阐发。本文对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理查·谢克纳(RichardSchechner)、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Sennett)及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Fried)等人对于剧场性的理解和这一概念在艺术史和社会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做出了对于剧场性衰落与回归的理解和判断。

  • 标签: 现代性 剧场性 社会学 隐喻
  • 简介:伴随着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使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形见拙,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进步。如何以此为基础,及优化学生德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等方而,对于

  • 标签: 信息技术 德语教学
  • 简介:在整个后现代背景,写实主义仍然不会走到尽头。一方面这一文体早已成熟.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而且本身也有大众化特点,因此是话剧商业性的一种保证;另一方面它又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同样具有启蒙主义的特点——它需要观照多元化中极端个性化乃至私利化的问题.同样要观照同质化和消费主义的问题,它也观照大众阶层革新的不彻底以致保守主义泛起的问题,它还要观照后现代社会中的其他问题……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来自后现代社会,又批判性地描述了后现代社会。希望话剧在其中起到戡来戡萤兽的作用。

  • 标签: 话剧文体 写实主义 后现代 二律背反 现代派
  • 简介:戏曲形体是一种“虚的实体”,它取之于生活与自然的形,从“鹰展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表演者运用简化的形体、变形的处理、暗示的手法,努力表达内心与外物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生成戏曲意象,取得以简驭繁、以形显意、“似又不似”、主客相悦的艺术效果。同构、简化和暗示三条原则决定了形体动作编排的规则。假如能处理好动作与生活、个性化与美化的关系,就能形成一种表演的活力。盖老由“美”显“文”的表演追求,暗含了形体之“形”的“应然”要求。

  • 标签: 盖派 戏曲 形体 意象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经历了三次较为重大的变革,这三个阶段对于扬琴艺术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20世纪 扬琴 音位排列 变革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阳刚性征,这是由国家权力集中于男性群体以及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国家之间利益争夺所决定的。当下中国电影出现明显的性别失衡,在阳刚与阴柔截然两分的性别话语中,很难突破男优女劣的性别模式。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刚柔兼备、性别和谐的国家形象:1.塑造人物形象应在不同的具体情势中,选择所需的性别话语与特征;2.在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应出现由阴柔而阳刚的辩证过程;3.注意叙述和叙述对象之间性别意识的呼应;4.需要整体把握不同性征的故事类型;5.需重视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叙事媒介性别特征的变化。

  • 标签: 国家形象 性别话语 性别辩证 阳刚性征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各国文化交流密切,人们对舞蹈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地重视起来了。尤其是"原生态舞蹈",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影响,它的发展前景还很艰难。因此,要想很好的增强在国际之中的竞争力,使当代中国的文化朝多样化方向发展,应该不断的努力挖掘、继承本民族的特色艺术。

  • 标签: 全球化 原生态 保护 发展
  • 简介:当前微电影已成为大众接受和认同的流行文化现象,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影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快速传播、各种微电影大赛的兴盛,高校应借此良好的契机培养影视创作人才。

  • 标签: 高校 微电影 人才培养
  • 简介:11月15日~16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下半年项目实施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组织,项目课题四承担单位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承办。参加本次项目推进会的有: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科学技术处马鸣远,项目责任专家、文化部国家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蒋伟,项目责任专家、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丰其云,项目技术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副理事长劳伟杰以及课题各承担单位代表,共50余人。

  • 标签: 国家科技 技术研发 演出效果 科技支撑 示范项目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