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始興于隋,其源頭是中古時期的清商樂,故隋代法乃由清商署樂官掌管。入唐以後,清樂衰亡,清商署亦被罷省。但玄宗獨好法,於是設立梨園樂官專門管理並演奏之。安史亂後,梨園被罷,法撥歸太常梨園别教院,其後又轉隸宣徽法樂官。隨着職能的擴大,宣徽院不再單獨理樂,法遂轉屬其分支機構仙韶院。到了北宋,法主要由教坊法部和黄門樂雲韶部掌演。北宋末至南宋初,雲韶部消失,教坊被罷省,法亦趨於衰亡,但在宋金雜劇、金元院本中尚有法的藝術因子存在。

  • 标签: 法曲 清商樂 樂官 戲劇
  • 简介:由於戲語辭的複雜性,讀者往往出現誤讀。如《牡丹亭·拾畫》中“蒲桃褐”,指葡萄顔色的粗布衣服,“杏子羅”指杏紅色的羅衣,“殘雲涴”指柳夢梅客途遇雨,衾被尚有濕漬,或指柳夢梅夢遺,而非“飄着幾朵殘雲”。又如嘉靖刻本《荔鏡記》題名“五色”一詞,應是指“五色話”,而非“五種脚色”或“五個部分”。

  • 标签: 戲曲語辭 蒲桃褐 杏子羅 殘雲涴 五色
  • 简介:《鹧鸪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笛代表作之一,由南派曲笛演奏大师陆春龄先生创编。笔者从"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的"境界"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鹧鸪飞》 气韵生动 天人合一 境界 音乐美学
  • 简介:乾隆間黄文暘編纂的《海目》,是一份"知見"性的戲總目。此目在以後陸續有增補、考訂,遂有《重訂海總目》一書的出現。《海總目》的"重訂"工作,除了删除重見劇目外,主要體現在:增補新的劇目、作家,調整作家的所屬朝代、作品的署權,考訂了部分劇作家的姓名。雖然經過無名氏重訂、管庭芬校録之後《重訂海總目》已非原本面貌,但較之《揚州畫舫録》本《海目》,仍舊是一份保留了原本某些重要歷史信息的戲簿録。無論從時代、版本角度,還是從總目的性質而言,重訂本《海總目》作爲一份戲簡目的學術價值,實際上要遠勝《揚州畫舫録》本《海目》。

  • 标签: 重訂曲海總目 曲海目 管庭芬 違礙劇目
  • 简介:王孝慈乃民國時期戲文獻收藏大家,尤其注重戲插圖的蒐集,藏品之精,世罕其儔。國家圖書館藏王孝慈藏書目録數種,題記有詳略,類别有側重,多未刊佈。本文以《鳴晦廬藏略目》爲綱,附注其他各目與戲文獻相關的内容,並1録王立承所撰戲題跋,酌加案語,梳理部分文獻的收藏源流。

  • 标签: 王孝慈 鳴晦廬藏曲略目 藏書 戲曲
  • 简介:崇禎九年,祁彪佳居鄉養病奉母。據《祁忠敏公日記》與浙江圖書館藏《林居尺牘》,此年中祁彪佳主要精力放在營造寓山、編撰《寓山志》上,對戲關注較少,但仍有兩封尺牘與戲相關。二信涉及祁氏家班優人演出、逃竄之事,對孟稱舜作品之評價及音律相關問題等,有一定的價值。祁彪佳尺牘目前尚未影印出版,不易見到,今特作輯録與箋注,以便讀者利用。

  • 标签: 祁彪佳 家班 孟稱舜 尺牘 曲論
  • 简介:近年來,關於“戲史”的寫作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既有自王國維開始不斷豐富完善的戲“通史”“長編”,又有不斷挖掘、深入考證的戲斷代史,但將“戲史”的寫作與“審美研究”相結合的還不多。

  • 标签: “戲曲史” “審美研究” 新視角
  • 简介:清乾嘉間人沈起鳳,戲創作頗豐,唯生前未曾付梓,故大多散佚。道光間石韞玉蒐得四種,題爲《紅心詞客四種》刊行,流傳頗廣。除刊本外,此四種尚有二十三種鈔本存世,其中有白兼備的總本或總講,也有譜、單頭本及穿戴提綱,多出自梨園之手,它們對考察乾嘉以降的崑演出狀况,極具價值。本文重點對其中演出最廣的《伏虎韜》作比勘探討。《伏虎韜》今存蘇白與京白兩類鈔本,通過比較,可見崑北傳後的變化。此劇曾在宫廷演出,現存最早之京白本即爲昇平署鈔本。這些鈔本基本保留道光刊本的格局,關目情節、科介指示更臻完善,反映了乾嘉以降崑全本戲的演出形態。

  • 标签: 沈起鳳 紅心詞客四種曲 鈔本 全本戲 乾嘉崑曲
  • 简介:明末戲家陳情表創作成就頗高,祁彪佳譽之爲“天才豪放”,但他的作品多已散佚,近人録均謂其生平事迹不詳。今考陳情表本名陳禘,字聖鑒,又字自嚳,紹興會稽縣人。童生身份。負才不遇,貧病而終。卒年爲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本文又通過輯佚梳理陳情表的現存遺作,對他的戲、詩詞創作成就做簡單評述。

  • 标签: 陳情表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 遠山堂劇品
  • 简介:沈受宏爲清初家,著《海烈婦傳奇》一部,另有詩文集《白漊集》《白漊先生文集》傳世,近年來頗受學者關注。但其生平事蹟鮮爲人知,本文勾稽史乘、方志、文集等資料,对其家世、著述、仕履、交遊詳作考訂,以爲知人論世之助。

  • 标签: 沈受宏 生平 交遊 海烈婦傳奇 戲曲家
  • 简介:2018年5月4日,原创歌剧《莫高窟》在天桥剧场首演。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其创作团队集结了不少业界精英,包括编剧王景彬、作曲刘长远、导演梁宇,以及担任总策划并执棒指挥的彭家鹏。除了民族乐队伴奏外,该剧还兼采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由薛皓垠、于海洋、高瑞璇、岳璐、张森、张祥龙、王小莹、陈滨、廖裕文、欧阳雄文等青年歌唱家担任主要角色。

  • 标签: 《莫高窟》 原创歌剧 长安 民族唱法 资助项目 文化艺术
  • 简介:东岳庙戏台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戏台平面略呈方形,深7.25米,面宽7.25米,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戏台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四角立柱,柱头置绰木枋承托大额枋十字相交,额枋的四面各施斗拱五朵。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梁架结构精致,内呈斗八藻井,做工精巧。

  • 标签: 东岳庙
  • 简介:《稀見明代戲叢刊》收録《六十種》《盛明雜劇》《孤本元明雜劇》《古本戲叢刊》等未收的稀見明代戲79種(含雜劇42種,傳奇37種),其中至少有28種劇本(雜劇10種,傳奇18種)是海内孤本或某種版本的唯一存本,其他劇本也都是比較稀見的作品;另收録了175種明代戲的佚。該書爲明代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有助于我們更完整準確地認識明代戲的面貌,對研究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後期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考察明代中後期戲體制和表現方式的發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 标签: 稀見明代戲曲叢刊 明代 戲曲文獻
  • 简介:奥地利國家圖書館在網上(https://www.onb.ac.at/)公佈了一批中文古籍。經網絡檢索,其中戲類藏書計有:選本三種,《大明天下春》、《重訂綴白裘全集》和《重訂綴白裘新集合編》;刻本二種,《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和《桃花扇》;韻一種,《中原音韻》。綫上《大明天下春》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多了兩頁,補足了所收《祁羽狄遇仙女》和《蘇秦爲相團圓》兩齣。將這兩齣與其他明選本比較,發現《祁羽狄遇仙女》即明傳奇《玉如意記》的一齣,《蘇秦爲相團圓》的文與羅懋登注釋的《重校金印記》幾乎一致。集古堂刻本《綴白裘》、共賞齋刻本《綴白裘》和西園刻本《桃花扇》雖見著録,但版本情况介紹不多,本文亦略加考述。

  • 标签: 奥地利國家圖書館 大明天下春 玉如意記 金印記 缀白裘
  • 简介:《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文獻史料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考論》),是古典學術與京崑文獻結合的開拓性成果。作者谷曙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有着古典文學的良好學術訓練,對戲有着較高的品鑒與分析能力,他曾師從著名學者吴小如教授(1922-2014)。吴小如是首先提出“戲的文獻學”“唱片的版本學”“唱片的校勘學”觀點的重要學者。

  • 标签: 史料 曲文 分析能力 吴小如 出版社
  • 简介:2018年10月20~22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在湖北武漢舉辦了第七届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會議總結了學術集刊的現狀,並對未來發展做出展望,一致認爲學術集刊正在改變着當今的學術生態,並將在未來發揮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标签: 出版社
  • 简介:《莊子·至樂》講述了莊子與一具骷髏的對話。這個故事後來啓發了各種文體的改編,尤以道情的改編特别值得關注。明代道情《新編增補評林莊子嘆骷髏南北詞》,在主題、情節、人物等方面對莊子寓言做出了拓展與改變,模糊了生死之間的界限,骷髏形象則被重新創造,以突顯因果報應的重要性。《莊子》挑戰了生死二分法,道情則立足於生死的因果,這與主體的慾念交織在一起。身份是不穩定的、社會性的,且又隨時會改變;慾念是内在的、無形的,却有可能恒久存在。道情作者諷刺經歷生死仍執迷不悟的骷髏,褒獎看透得失而最終得道的縣官梁棟;同時以莊子爲主導者,先救骷髏,又被其所欺,被誣陷攤上官司却又點化梁棟。正反對應的例子,使三人的生命軌跡交叉在一起。作品結合民間信仰和儒釋道的思想來實現説教的目的。

  • 标签: 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 莊子 道情 骷髏 因果
  • 简介:中國古典小説和戲在18世紀由法國耶穌會士陸續翻譯成法文,與經典、詩詞等同步傳播至歐洲,成爲西方瞭解和探索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文明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三百餘年的法國漢學史上,中國古典小説和戲的翻譯呈現出此起彼伏的狀態。起初,作爲漢學家熱情追逐的對象,小説和戲不僅能幫助瞭解中國古代社會、文化,更被視爲研究漢語的素材庫;20世紀以後,它們纔逐漸在法國的中國文學研究中擁有了相對獨立的地位。

  • 标签: 法國漢學 小説 戲曲
  • 简介:伴着蒙古长调苍凉空灵的歌唱,和着马头琴音哀怨悠长的鸣响,大幕开启,把观众带入到那狼烟烽火、血雨腥风的大清朝。《孝庄长歌》以清初风云激荡、皇位更迭的帝王家史为依托,在恢弘壮阔的史诗叙述中,纵写孝庄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剧中通过她与多尔衮爱恨交织、相爱相杀的情感线,与顺治帝嫌隙暗生、母子离心的亲情线,与康熙帝扶保社稷、共图盛世的家国线为框架.

  • 标签: 多尔衮 舞台呈现 秋月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