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身份认同是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性共同作用,而达到的期望与被期望的多重角色形貌,包含对应关系的角色扮演、情感参与的身体动作变换等。通过分析湘西苗族花鼓舞传承人,尤其是龙英棠、石顺明两位为例,阐述族群文化与个体生命认知互动所形成身体舞蹈语汇的差异性,分析传承人作为族人、演员、鼓王等角色时的身份角色话语,提出研究"非遗"民间舞蹈传承人的身份认同,或有助于研究和尊重传承人个体能动性的存在,推动"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实践。

  • 标签: 身份认同 传承人 身体 湘西苗族花鼓舞
  • 简介:大型舞蹈诗,是80年代末以来开始大量涌现的舞蹈形式。近年来的《长白情》、《咕哩美》都是这种舞蹈形式的佼佼者。成功的大型舞蹈诗,大都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舞蹈语汇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二是舞蹈意象都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三是舞蹈诗的结构都具有浓缩的地方特色—...

  • 标签: 舞蹈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民间美术 “这一个” 民俗舞蹈 女扎
  • 简介:近代社会,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权力的不断下沉,使原本在民间社会中自娱自乐、表达自我信仰的舞蹈形式也沾染上了浓厚的"权力技术"色彩。本文以湘西花垣县董马库村的接龙舞为研究个案,实证国家如何"在场"于民间舞蹈之中。研究结果表明,民间舞蹈中国家与民间的关系并非国家单向的作用力,而是呈现出一种双向的互动,国家征用与塑形民间舞蹈的同时,民间社会也巧妙地利用国家符号复兴自己的舞蹈文化,表达自身的诉求。

  • 标签: 民间舞蹈 国家在场 接龙舞 双向互动
  • 简介:芭蕾舞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通过长期综合的、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得到高超的舞蹈技能、娴熟的技巧,具备良好的表演能力。与此同时,钢琴伴奏艺术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要求伴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应变的反映能力以及日积月累的艺术修养和对舞蹈动作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并要树立合作意识,具备合作能力,力求使音乐伴奏与舞蹈训练水乳交融,提升课堂训练的艺术氛围。

  • 标签: 钢琴伴奏艺术 艺术处理 表演能力 舞蹈训练 综合性学科 舞蹈技能
  • 简介:汉代是一个舞蹈活动极其广泛的时代,不仅宫廷宴享有舞蹈表演,豪门富家都养有女乐,就连在民间的祭祀和丧葬仪式中,也普遍有歌舞活动。汉代乐舞艺术的大发展,为后代留下了丰厚的舞蹈文化遗产。我们今天还能从汉墓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砖及汉墓出土的俑、玉器、陶器、漆器、铜器、壁画中欣赏到汉代乐舞的某种神韵。这些舞蹈文物等载体中的乐舞百戏艺术形象,作为汉代乐舞艺术的一种物化形态和历史文化遗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汉代社会舞蹈文化生活情貌,历史地再现了汉代舞蹈艺术的部分内容,是中国古代舞蹈形象宝库中珍贵的艺术遗产。汉代舞蹈文物的产生和繁荣,不仅反映出汉代舞蹈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是我国舞蹈艺术和民间杂技、武术等技艺结合的艺术形式共同繁荣的结果。汉代之所以有丰富的舞蹈文物遗存于后世,从根本上说,是由当时社会诸方面的发展进步所决定的。

  • 标签: 舞蹈文物 舞蹈形象 墓葬造型 文化遗存
  • 简介:本文从分析中国民间舞的根源-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中的技艺性舞蹈入手,得出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相当丰富的结论。并将民间舞技巧“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道具性舞蹈技巧,笔者对中国民间舞技巧同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关系做了一番分析,指出两者之间应是同源而不同流,并就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定位、发展趋向和教与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民间舞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

  • 标签: 中国 民间舞 舞蹈技巧 技巧定位 技巧教学法
  • 简介:"参与观察"是一种以实地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研究中,被定位为适用于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广泛学术问题。一般以个案为主,从局内人的角度理解文化的形式与意义,是一个灵活而开放的研究逻辑和过程。中国民族民间舞研究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常常是先天史料不足,加之时代的变迁与文化适应性特征,研究要求不能够停留在臆测、静止、固化的状态中进行,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而参与观察恰好是这种方法,能够应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一些阻碍研究进行的困难。

  • 标签: 参与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舞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