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空间”是艺术存在的方式,也是舞蹈创作产生的条件之一,更是舞蹈编导家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和开拓的课题。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空间”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与转化,“内空间”与“外空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舞蹈创作亟待深入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舞蹈艺术“空间”中“内容-形式-内容”的转化过程的梳理,结合实例对舞蹈“内空间”的建构、“外空间”的表达以及与观众“内空间”的连接过程中“空间”要素的转化进行分析,为舞蹈编创提供更多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舞蹈编创 空间 内空间 外空间
  • 简介:近年来,舞评和其他文艺批评一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有关舞评的一些核心问题却尚未引起广泛探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尝试回答这样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舞评为谁,即作为读者,你看舞评吗?作为舞评人,决定为谁写这篇舞评?第二个问题:何为舞评,即怎样才算写舞评?舞评人与编导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舞评既有自己的特性,也具备其他文艺批评的共性。第三个问题,为何舞评,即舞评人为什么写舞评?为什么会关注这个作品?第四个问题,谁来舞评,即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评人?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而且都是一个专业舞评人必须要考虑到的。

  • 标签: 舞蹈批评 舞评 舞评人
  • 简介: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直是业内人谈论不休的话题。由于两者的关系常常处在交织、并存和互换之中,因此,任何一种所谓理性区分都不免有偏颇之嫌,好在艺术的讨论与艺术的本身一样无需也不可能静止在某种公式之中,不断的认知才能带来不断的活力。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舞蹈作品 动作形式 艺术语言
  • 简介:本文作者提出“舞蹈价值学”的概念,将舞蹈批评纳入“价值创造”或曰“创价”的审美范畴。对“舞蹈价值学”的探究,或将为舞蹈批评的理论架构开创新篇

  • 标签: 价值学 舞蹈 批评 审美范畴
  • 简介:空间和节奏作为舞蹈表现的两大元素,在舞蹈的表现中起着决定作用。通常我们说舞蹈的风格是由节奏决定的,而舞蹈的形象则由空间构成,它由空间的三维构成不同的图案组合和雕塑组合来表现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作为空间的平面构图(空间运动线)可以根据不同布局表现不同审...

  • 标签: 舞蹈训练 大空间 小空间 舞蹈表现 八卦掌 运动轨迹
  • 简介:彝族传统丧舞不仅有其传说由来,而且因居住区域不同而传承和发展各自不同,包括川滇大小凉山、滇黔乌蒙山、滇桂黔六诏山、哀牢山等不同类型和流派,并且都明显带有生者对死者的感情追思和功利目的。丧舞既是为亡灵顺赴阴路回归祖魂世界,又告示历代祖魂前来迎接新亡魂归祖,与历代祖魂一起生活。作为世间与祖魂之间"迎来送往"的直接反映,丧舞具有为亡魂在归祖途中铲除妖魔鬼怪,颂扬死者生前功绩,以及善舞娱人、崇祖悦祖、告慰亡灵,慰藉孝子孙等多重内容和功能。

  • 标签: 彝族 丧舞 源流 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 简介:近年来,国内舞蹈编导们对于舞剧创作中舞台形式的复合性表现尚未有充分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BodyRemix》的细致解析,就如何增进舞台上舞群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炼出五种基本规律,包括急停效应、多项组合拆解法、组合重构法、多样式结合法以及心理意象舞台化,以此为舞蹈编导们提供舞台编创的方法依据。

  • 标签: 复合性 急停 拆解 重构 多样式
  • 简介:审美观念变革与审美价值判断──关于舞蹈批评滞后现象的思考李炽强近些年来,业余的艺术舞蹈创作和表演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显示出全民舞蹈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舞蹈在群众精神审美文化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要,且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舞蹈艺术的繁荣奠定了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 标签: 价值判断 滞后现象 观念变革 文化活动 全民文化素质 民族生活
  • 简介:说起舞蹈服饰,就自然会涉及到它那颇有点儿“另类”色彩的演艺品格。演艺品格,是指舞蹈服饰在舞蹈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演艺品性和浪漫风格。因为在舞蹈服饰这里,几乎所有的服饰元素,诸如发型、化妆、饰品、配件、款式、色彩、图案乃至面料质地等等,都能被刻意地夸张,都能被自由地调动,来使之参与舞蹈的形象创造,来扶助舞蹈的动作表达,来延伸舞蹈的动作形象,来强化舞蹈的动律韵味,来丰富舞蹈的动态意象,来交代舞蹈的故事情节,来转换舞蹈的艺术时空,甚至来使它变成舞蹈动态形象之本身。比之演艺品性相对单纯而往往仅限于给

  • 标签: 舞蹈作品 艺品 动律 动态形象 韵味 故事情节
  • 简介:搞舞蹈创作的编导,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从舞蹈构思起,一直到舞台上,舞蹈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有时进行得很顺利,是一气呵成的。凡属这种情形,基本上做到了舞蹈形象鲜明、舞蹈语言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有时则恰恰相反,从舞蹈构思起,一直到舞蹈形象呈现在舞台上,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同原来的构思和想像不符,甚至一改再改,还是不成。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谁遵循舞蹈艺术的创作规律,谁符合舞蹈艺术的构思,谁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像大家经常看到一个比较好的舞蹈时,所称赞和感叹的那样:“这是舞蹈的构思!”“这是舞蹈的题材!”一样。因此,舞蹈艺术的构思的问题,是舞蹈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何谓舞蹈艺术构思?据我的理解和体会,舞蹈艺术构思是舞蹈编导在孕育舞蹈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舞蹈形象思维活动。它包括酝酿、确定主题,选取、提炼题材,塑造人物形象和考虑整个舞蹈结构的布局安排,探索和寻求舞蹈艺术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概括起来讲,从舞蹈的内容到表现形式如何作到完美的统一。因此,舞蹈艺术的构思,在舞蹈创作中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舞蹈创作是不是舞蹈艺术的构思,符合不符合舞蹈艺术的构...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构思
  • 简介:方法是人们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在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的方法意识、方法选择,研究将变得混乱不堪且举步维艰。在舞蹈美学研究中,方法是一个刚刚被意识到,但尚未获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当前,中国舞蹈美学的方法意识处于相对自觉、但未完全自觉的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确定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及方法建构的依据,是推动中国舞蹈美学方法步入自觉的前提。

  • 标签: 中国舞蹈美学 方法论 发展态势
  • 简介:无论是舞剧作品还是舞蹈作品,大部分舞蹈编导都会利用舞蹈音乐的“交响性”进行编舞,也有人称之为“交响编舞”。舞蹈的“交响性”既能满足和强化舞蹈节奏的需要,又能极大地拓展舞蹈抒情达意的空间,并且还能激发舞蹈的艺术生命力,调动舞蹈表演者的激情,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 标签: 交响性 舞蹈交响 交响芭蕾
  • 简介:中国当代舞蹈语汇的衍化是一个逐渐清晰、不断明了的过程,并在舞蹈作品中积淀和体现。在不断的创作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舞蹈语汇的贫瘠,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创作源泉。本文通过对当代舞蹈语汇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舞蹈语汇创新的途径,以此引发对当代舞蹈创作的思考。

  • 标签: 现状 舞蹈语汇 创新 传统 生活 形式
  • 简介:社会生活的多变带来艺术领域的多变,我们站在舞蹈这座圣殿面前,仿佛对着“赫拉克利特之河”,艺术是一个魔术般的世界,对它的变幻莫测,人们常常感到无可适从。舞蹈理论研究就是处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它的显著特点是确定性,需要对每一作品在理性上作出清楚明白的解答。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满足于这种清晰明了的解释而喜欢舞蹈作品带来的宽范的、不确定的意蕴,语言的限量反而成了人们理解舞蹈的障碍。舞蹈就是这样的神奇,凡俗,雅致;简单,复杂;清晰,模糊交融在一起。它的动作可以使人抛弃杂念,完全沉浸于纯粹的近于迷狂的感情王国中,一切对动作理性的、精确

  • 标签: 舞蹈动作 模糊性 舞蹈学院 舞蹈作品 舞蹈艺术 舞蹈理论
  • 简介: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无论是表达情感与社会生活,还是表现动作本身的艺术性,芭蕾舞都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良好的技术素质,还要求表演者有优秀的表演意识。表演意识,是指一个演员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对表演范畴意会和认识的能动程度。它是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既展示着演员对表演范畴的认识水准,又作用于演员对客观表演范畴的再认识。表演意识要求芭蕾舞者有思想、有意识地去完成动作。它是舞者内心情感外化的一种方法,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表演艺术 有意识 芭蕾舞 培养 情感外化 社会生活
  • 简介:舞蹈界对“舞蹈”是什么感到困惑、艺术界对“艺术”是什么感到困惑、美学界对“美”是什么感到困惑!本文就是从这三重困惑中启程去探索“舞蹈艺术美”!由此,也对“舞蹈艺术美学科”的构成进行一些思考。无论是美学家还是舞蹈家,目前对“舞蹈艺术美”的探求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即从探求“美”是什么入手,继而探求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舞蹈艺术美”。而我们则采用“自下而上”的途径,即首先探求“舞蹈”是什么,继而探求什么是“舞蹈艺术”,什么是“舞蹈艺术美”。

  • 标签: 舞蹈艺术 舞蹈作品 社会生活美 论纲 吴晓邦 北京舞蹈学院
  • 简介:文章从辨析现代舞和当代舞蹈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开始,指出当代舞蹈拒绝被界定的现状和原因。进而通过西方舞蹈学者的相关讨论梳理出当代舞蹈范式转移的三个特点,主张当代舞蹈应该是舞蹈发展到当下最前沿的艺术实验,是对舞蹈作为艺术媒介本身以及舞蹈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人的境况的最新思考。文章借用法国理论家朗西埃的“美学制式”及其所提出的“特异性”这个现当代艺术的内部发展逻辑,进而关联到个人主体性,即关于什么是当代人的探讨,这构成了文章希望强调的当代舞蹈的前提。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当代舞蹈之所以当代首先应该是福科以及阿甘本意义上的当代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具有了个人主体性的艺术家,才是当代舞蹈何以当代的前提,才能够有能力思考并实践最前沿的艺术实验以及对当下现实的干预。这是进一步理解当下国内外发生的各种当代舞蹈实践活动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具。

  • 标签: 现代舞 当代舞 特异性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