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在宋元明清以至现代的民间歌唱曲艺中,都有以“小唱”为名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和差别?它们与同时期的某些歌唱曲艺(如弹唱、小曲、清曲等)的关系如何?研究者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在对某些歌唱曲艺的研究中,却将它们混淆起来。比如,将明清“小曲”与明代的“小唱”混同为一体,这是研究者涉及明清小曲时的普遍现象。

  • 标签: 元明清 研究者 曲艺 歌唱 小曲
  • 简介:总章乃古代中央乐官官署名,其命名可能与明堂之别称为“总章”有一定关系。古代文献当中,对此官署之建置、沿革和功能记载者甚少;近代研究当中,亦未有专门考证之学术论文;部分音乐舞蹈史论文和著作虽偶有涉及,也仅是片言只语,且存在不少纰误。因此,对这一乐官官署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鉴于以上情况,本文拟对总章起源、发展、衰亡之历史及主要功能做出述,

  • 标签: 古代文献 学术论文 官署 舞蹈史 音乐
  • 简介:<正>筑,是我国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年)出现的一种世界最早的击弦乐器。《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战国时代还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击筑家高渐离。筑,至汉代在民间风行,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宠妃戚姬都善击筑。《史记·高

  • 标签: 马王堆汉墓 战国时代 彩绘 击弦乐器 形制 战国策
  • 简介:<正>《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2期发表了赵健伟的《艺术之梦与人性的抉择》。文中对中国儒家音乐思想采取了基本否定的态度,甚至于把当前我国的某些困难和问题也推到儒家思想的身上。文章说:“几千年来,它以一种极为稳态的系统结构而经久不衰,并决定了

  • 标签: 商品文化 儒家音乐思想 中国音乐学 性格 系统结构 儒家思想
  • 简介:一九八一年元月,音乐学系三年级十名学生,由袁静芳、苏木、陈自明三位教师带领,前往海南收集整理民间音乐。采风分三个小组,先后在海口市、通什市、儋县、保亭、乐东、东方、昌江、琼中、白沙九个县和十二个公社大队进行调查采访。内容包括黎族民歌、器乐;汉族民歌、琼剧以及民间生活风俗等方面。虽然时间短促,学习调查还很不深入,但在学习、采集民间音乐的基本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由于篇幅所限,仅选登以下三位同学的文章,供以大家参考。

  • 标签: 民间采风 海南 民间音乐 课堂教学内容 汉族民歌 学习调查
  • 简介:4月28号歌手红豆一身休闲装来到公司,与笔者席地而坐促膝畅谈。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一段时间你推出了新单曲《YOUGOTTATRY》,我觉得这首歌的舞曲风格很浓。红豆(以下简称豆):我想如果仅从节奏感很强、配器新潮前卫这个角度看,这首歌应该算是一首很不错的舞曲。不过,我们并没只把它当作一种单一的舞曲来制作,仅仅是玩玩而已。记:为什么?豆:我们想通过这首歌表达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生存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记:你们的想法怎样在给中体现的?豆:我唱这首歌的时候,那种慵懒的感觉和舞曲节奏有很大的

  • 标签: 红豆访谈录
  • 简介:“唐有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因取名焉”。有陈旸《乐书》和《旧唐书·音乐志》中相同的记载相印证,由此可见,轧筝的专称始於唐代。这种乐器是什么样子呢?最明白无误地认定是轧筝的,当属《乐书》中的轧筝图形。有些学者谈到筝的形制说,“如筑之筝约在战国末期才发展成如今的似瑟之筝”①,从这幅图形看不能说没有道理,图中所绘的确是似瑟之筝的形制,只不过是有了用来轧弦的“竹片”,有了这竹片,才成了有别於弹弦乐器的弓弦乐器。

  • 标签: 轧筝 弓弦乐器 陈旸 《乐书》 轧琴 竹片
  • 简介:在早期的伊斯兰文化中,无论是从宗教的角度,亦或是世俗的角度,音乐都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此种情况直到科学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未绝迹。长久以来,这一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者们对于伊斯兰音乐研究的展开。那么伊斯兰对于音乐的认识与现实又究竞如何?我们又应该怎样对伊斯兰的音乐进行理解呢?本文将首先对伊斯兰教教义《古兰经》和《圣训》进行研读,并对伊斯兰历代统治者对音乐的态度,以及伊斯兰不同教派、教团的音乐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进而对伊斯兰音乐发展扩大后滋生的伊斯兰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矛盾、伊斯兰自我传统与外媒审视的矛盾,以及伊斯兰文化融入非伊斯兰传统多元社会的矛盾等多方面关系进行剖析。力求对伊斯兰的音乐类型、发展轨迹及研究方法等问题深入解读与思考,为伊斯兰音乐的研究澄清事实,提出新的见解。

  • 标签: 宗教音乐 伊斯兰音乐 伊斯兰音乐研究 地域化
  • 简介:<正>乐曲《二泉映月》蜚声中外乐坛之时,它的作者——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已经长眠于墓穴中了。在他去世之后不过十年时间,对他的诞生年月却产生了不同说法。迄今为止,计有一八八七年,一八九二年、一八九三年和一八九八年四种不同诞生年月的说法。二十年前,我在无锡市文联工作,因工作关系,曾对阿炳的生平作过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阿炳的确切诞生年月应该是一八九八年阴历八月十八日,并已撰文,后因诸种原因未曾公开发表。在阐述我所持的阿炳诞生于一八九八年的理由和根据之前,为

  • 标签: 民间艺人 阿炳 无锡市 二十年 生年 二泉映月
  • 简介:长安古乐,是流行在我国古都长安(包括今之西安市,长安县、周至县、兰田县)城乡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在这些地区,都曾组织有冠以地名或寺、庙名称的古乐社。如:西安东仓古乐社,西安城隍庙古乐社,西安佛教古乐社,西安迎祥观古乐社,长安县何家营古乐社,周至县南集贤古乐社等。(有些早期称香会或水会)因多演奏古代音乐,故而在各乐社的坐纛旗上,都有×××古乐社的旗标。长安古乐无论由民间、寺庙至宫廷,还是由宫廷传至民间,寺庙,在长期的承袭、发展过程中,它由民间乐社或寺庙乐社的市民、小手工业者、小商、农民、僧道人,世世代代坚持业余演奏,一方面继承、保留着唐、宋古乐中之英粹,一方面不断吸收当地姊妹艺术之精华,使之更具有广大人民质朴热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博得了广大城乡群众的喜爱.方才得以保存和流传至今。

  • 标签: 曲考 迎祥观 古代音乐 民间乐社 杨敬述 何家营
  • 简介:句鑃,一种青铜编列打击乐器,集中出现于春秋战国吴越地区,遗风于汉代,是先秦吴越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20世纪初,自唐兰先生提出“句鑃”音义后,学界看法不一,成为悬而不决的问题。“句”之上古音韵多见侯韵,其字音“gou”无疑;“鑃”音多变,其上古音难究,取现时通用之音。“句”义实与其本义“弧曲”多相关,“鑃”义则多与“翟”关联大,体现出句耀在吴越先民中的祭祀功能。“句”字出现较早,先秦时期只有从“口”之“句”,而无从“厶”之“句”,“句鑃”为器之实名,后将之世俗化为“勾鑃”、“钩鑃”者兼不注重文字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而“钩”字也是今人推测,多为“鉤”。

  • 标签: 句鑃 吴越民族 青铜乐器
  • 简介: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地,也是汉唐之际非常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同时,凉州一带为中西交通要道,又是多民族杂居区,乐舞艺术在这一地区十分的繁盛,"西凉州俗好音乐"①,"凉州七里十

  • 标签: 凉州词 西凉乐 大曲 梁州 音乐 唐代
  • 简介:风雨兼程五十载,天津音乐学院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首任院长缪天瑞先生虽已度过百岁华诞,却仍然地躬耕在音乐学的“田园”里。而以老院长为始的六任院长,缪天瑞、李麦、张森林、杨今豪、石惟正、姚盛昌,除李麦先生已驾鹤西去外,其余五位均健铄、机敏地活跃在音乐天地间。这是国内无双的历史,这是天津音乐学院的福祉。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每个时代的卓越领头人,他们感慨于学院“知天命之年”的历史定格,他们有值得我们记下来的历史寻觅;他们有值得我们回味的历史感言。他们的感言会触动不同历史时代师生们的心扉。于是我们学报编辑部策划了这次“历任院长的访谈”活动。吴新伟、吴晓丹两位编辑完成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采访活动。为了深切怀念老院长李麦先生,本期还特地刊出了乔鸿第先生的文稿《人们不会忘记他——记天津音院史上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李麦》。

  • 标签: 院长 天津音乐学院 访谈录 学报编辑部 历史感 历史时代
  • 简介:采访说明:这里发表的,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对杨荫浏先生的采访记录。这份记录压在我的抽屉里已经三十多年了。今年正逢杨荫浏先生逝世30周年,又是音乐研究所成立的60周年,因此我将之公开发表,作为纪念杨先生和研究杨先生的一份资料。

  • 标签: 杨荫浏 采访录 20世纪70年代 采访记录 80年代 研究所
  • 简介:中国民间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迅速地吸纳各种域外文化,特别是乐器文化领域。今天在民间看到的结合了电子琴、架子鼓的唢呐乐队,依稀让人看到历史上把唢呐、琵琶、二胡移植入乐并最终化为自己民族乐器的过程。

  • 标签: 民间鼓吹乐队 文化交融
  • 简介:约翰·凯奇(JohnCage,1912~1992)是20世纪西方音乐舞台上最为重要的现代作曲家、音乐哲学家之一。1988年,美国作曲家、布克奈尔大学音乐教授威廉·达克沃斯(WilliamsDuckworth)对约翰·凯奇所作的访谈笔录,首次以《我说什么都会被误解》(AnythingIsaywillbeMisunderstood)为题,部分发表于《布克奈尔大学评论一约翰·凯奇75周岁生日庆贺专号》上。由于该文系约翰·凯奇本人一手言论。对理解和研究约翰·凯奇的创作和思想意义重大,故一经发表,便引起西方音乐学界的广泛重视。同年即被部分收入美国音乐学家理夏德·斯特兰尼兹(RichardKostelanetz)编撰的《聚焦凯奇》(ConversingwithCage)一书。1999年,威廉·达克沃斯将其历时数年完成的、对20世纪16位美国现代音乐家的访谈笔录结集出版,冠名《谈乐—与约翰·凯奇、菲利普·格拉斯、洛林·安德森等五代美国实验音乐家的对话》(TalkingMusic:ConversationswithJohnCage,PhilipGlass,LaurieAndersonandFiveGenerationsofAmericanExperimentalComposers)。至此。关于约翰·凯奇的访谈笔录方得以全文公之于世。译文据此书译出,标题系译者所拟。

  • 标签: 凯奇 约翰 西方音乐 音乐学家 with WILL
  • 简介:由于生活的坎坷、在国内外的漂泊,冼星海32岁仍然未婚的事,成为了其寡母心中长久的牵挂。1937年冬天冼星海在武汉的歌咏活动里结识了小学音乐教师钱韵玲,数月后才得知她是已故著名学者钱亦石的女儿。经历了与他人数度的感情波折后,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日益亲近,1938年7月20日在武汉举行订婚礼.22日刊登了订婚启事。共赴延安的旅途中,这年10月他们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旅行结婚”。

  • 标签: 冼星海 钱亦石 钱韵玲 婚恋录
  • 简介:大家知道,一代琴王海菲茨极少谈论自己学习小提琴的经历和方法。曾有许多记者试图打探他成功的“秘诀”,都被他或婉拒、或回绝,理由是“职业秘密,不可公开”。固然,这的确是他的权利,但遗憾的是,随着他的逝世,这些宝贵的经验就成了永远的秘密。然而,在海菲茨的一生中,毕竟还是接受过少数记者的采访,特别是在他年纪尚轻时。在这些难得的访谈中,海菲茨多多少少透露了一些关于他练琴方面的情况。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根据1918年的访谈整理出来的。经常有人问我练琴方面的事。怎么说呢,在我小的时候,我并不相信“把所有玩的时间投入练琴必能

  • 标签: 海菲茨 小提琴演奏家 练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