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在《爱情公寓》第三季中仅仅客串了一下的“张伟",在第四季中将全面回归,即使中间有一段曾被叫做“尔康"的日子,李佳航还是对此次回归表示了无比的期待。

  • 标签: 李佳 成就 回归
  • 简介:清代咏剧诗歌数量浩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先讨论清前期即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有关作品。清前期的咏剧诗歌,常常反映出遗民的故国之思。这说明自元明以来,随着戏曲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人已经像写作和玩味诗词一样,通过写戏、看戏、品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 标签: 清朝前期 咏剧诗歌 简论 文人精神 人物塑造 人格
  • 简介:式与龙凤眼──琵琶轮指发微王永昌一.引言轮指是琵琶演奏中极为重要的指法,尤其到了近现代,可以说没有轮指就谈不上琵琶的演奏,轮指运用的优劣直接而主要地影响到琵琶演奏的优劣。笔者先从徐立荪先生学瀛洲古调派琵琶,用顺轮(拨:即下出轮),学毕后再从孙裕德...

  • 标签: 琵琶轮指 龙眼 琵琶演奏 掌指关节 手指运动 触弦
  • 简介:《音乐研究》发表了我论南音“谱”的三篇论文:《南音“谱”二题》载于1990年第3期,《论“梅花操”》载于1992年第3期,《论“走马”、“四时景”和“百鸟归巢”》载于1994年第4期。本文是论南音“谱”的第四篇。三曲同宗宗曲不凡这三套南音“谱”(器乐...

  • 标签: “拍” 二分音符 《醉太平》 采茶歌 音乐材料 音乐表现
  • 简介:从明后期到清前期,曾经有过一个酒馆演戏阶段,它把宋元到明初的勾栏演戏与清代的茶园演戏勾连起来,成为这一过渡阶段中戏曲对公众演出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与神庙演戏相呼应。酒馆

  • 标签: 清前期 戏园 茶园 苏州 康熙时期 主要形式
  • 简介:指挥到底能对管弦乐演奏起多大的作用?不仅是无数普通音乐会听众,甚至专业音乐家也常在这一问题上持怀疑态度。因为指挥毕竟不演奏乐队中的任何一件乐器,他无非是用手里的指挥棒给乐队演奏员以指示(即时下报刊用语中频繁使用的俗不可耐的所谓“执棒”),或有时干脆连这根棒都没有。当代最优秀的指挥家之一丹尼尔·巴伦伯伊姆说:“乐队指挥作为一门专门的职业是20。

  • 标签: 乐队 演奏 管弦乐 音乐会 指挥家 乐器
  • 简介:明代是中国戏曲学的建构时期,一系列重要的戏曲学命题被相继提出,而清代是戏曲学的集大成时期,许多问题得到热烈的讨论与逐渐的完善。然而晚明清初有关戏曲学的讨论,因时代的骤变与世人心态的纠结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形,总的来说,

  • 标签: 戏曲发展 清前期 毛奇龄 曲学 中国戏 集大成
  • 简介: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尔,1931年9月1日生于中国沈阳,两岁时随家迁居北京。6岁时回到日本。1993年,小泽的母亲小泽樱在日本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名为《北京的蓝色天空》,书中详细叙述了小泽幼年在中国的生活情景。但是据小泽讲,他对孩提时期的北京四合院尚存有些许印象,对沈阳却是一片模糊了。他很希望能有机会回沈阳看看,如果能找到出生地,那就更好了。沈阳政府对此事非常重视,他们在沈阳找到三处小泽家曾经住过的地方,并确认一处为小泽。

  • 标签: 迁居 小泽征尔 出生地 指挥家 回忆录 地方
  • 简介:<正>律学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了三分损益法后,不少律学家为探索一种能以十二律循相还宫为目标的新律,而相继努力,曾取得了卓越成绩。其中,尤以明代朱载堉首创之十二平均律——新法密率,贡献最大,举世瞩目。朱载堉在什么条件下,又在什么影响下取得如此成就的?言人人殊。一种观点认为是“数学发展的结果”。其实,朱载堉新法密率的理论中,只涉及数学的勾股定理及开方术,而这些算术,早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成书的《周髀算》一书

  • 标签: 新法密率 朱载堉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周髀算经》 生律
  • 简介:当代道乐韵大多来源甚古,但至今仍不明其历史源流之详情。本文运用文献稽考和古今互证之法,择要分析唐代产生的韵曲目在当代运用的现状特点,进而分析其产生年代和发展演变的轨迹,籍以弄清现存道乐保存传统的程度及其历史价值,为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和资料。

  • 标签: 道教 经韵 唐代 现状 历史 考证
  • 简介:1、1990年7月25日,IMS第四届研讨会(大阪)上发言2、1998年7月8日,在全国首届旋律学研讨会分组讨论会上发言。

  • 标签: 名家 1998年 IMS 讨论会 旋律学
  • 简介:与元代禁戏往往出自官方谕旨政令和法律条格,缺乏基层社会回应和文人参与不同,明代依托地方士绅进行基层社会自治而展开的地方性正俗禁戏,在苏州、杭州、南京、松江、山阴等江南市镇发动起来。在戏剧教化论的辐射影响下,以告示、官箴、乡约、士绅言论、家训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法则和社会舆论,对弥漫于民间祀神、婚丧、节日游艺活动中的演剧活动,对较远离政

  • 标签: 地方性 基层社会 明代 民间 乡约 杂剧
  • 简介:《乐律吕通解》与《乐或问》是汪绂撰写的两部乐律学著作,均设卷讨论诗乐谱。因《乐或问》成书晚于《乐律吕通解》,收录的诗乐谱种类与谱式更为丰富,故文章主要以《乐或问》中记录的诗乐谱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从乐谱来源、四种谱式的特点,以及汪氏的诗乐观等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二书中记录的乐谱是一份重要的诗乐谱,为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诗乐谱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标签: 汪绂 《乐经或问》 《乐经律吕通解》 诗乐谱 琴谱 笙谱
  • 简介:“孩子三岁时,我很清楚怎么做爸爸,也很清楚会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而八年后,我再也没有自信知道女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爸爸。”

  • 标签: 台湾作家 教育 杨照
  • 简介:迎神赛会又称迎神赛社,最早为乡民祭祀土神的仪式,立春后有春社,立秋后有秋社。所谓春祈秋报、载歌载舞的祭祀仪式,原与土地崇拜和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后来逐渐衍化为集戏乐表演、集体观赏为一体的群聚性祈丰祝祷活动。“乡社春秋祈报,演剧酬神,乃古人琴瑟迓田祖之遗意。作为敬神之世俗通例的赛戏虽有娱神的宗教信仰背景,但明清以后赛会演戏的主要目的越来越趋向于娱人。

  • 标签: 演剧 清前期 田文镜 汤斌 祭祀仪式 农业生产关系
  • 简介:“六”之《乐》,先秦多称《乐》。历来研究者争论极大,问题涉及有无、性质、内容诸多方面。从史料出发,研究国学名家刘师培、章太炎、钱穆、陈登原、张舜徽、杨伯骏、刘起钎、李学勤八家论《乐》文字,遍加案语,考据驳正,辨章流别,以明异同;精金美玉,偶有闪现,披沙拣金,表而出之。探讨《乐》失传原因,还原《乐》研究概略。

  • 标签: 乐经 刘师培 章太炎 钱穆 陈登原 张舜徽
  • 简介:由海南省三亚市委宣传部举办的“赞美三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结果日前揭晓。本次歌活动得到全国各地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征歌曲700多首。为了确保评选工作高质量,三亚市委宣传部特别邀请了我国著名词作家郑南、黄蒲生和著名作曲家郑秋枫、刘长安、严冬等组成评委会,并认真、公平、公正的评审。经过初评、终评,共评出一等奖1首、二等奖2首、三等奖3首,优秀奖10首。现公告如下:

  • 标签: 三亚 公告 歌曲 鹿回头 优秀奖 评选活动